第302章 平宁侯府的兴旺定然会在他手中延续(1 / 1)

侯府小丫鬟 南漪漪 1111 字 7小时前

今年京都从年节开始,便要比往年热闹许多。

那些书肆茶肆酒楼中,皆是身着圆领直裰或是宽袖襕衫前来赶考的学子。

甚至有时在大街上,都能瞧见手执书卷,摇头晃脑的读书人。

成千上万人都盼着自己能一举越过那道龙门,在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留下自己最璀璨的名字。

各州翘楚斗文章、斗诗,随处比试较量,试探着彼此的学问深浅。

府中的大公子林暄、三公子林昭在年节时便已归家。也不似先前只在府中读书,而是时常出府,与京中的学子们谈诗论道。

二月,春寒料峭。

春闱悄然而至。

府上众人皆是期待又紧张。

此回,大公子林暄和三公子林晗皆下了场。

二月初九、十二、十五,连考三场,每场三日,共九日。

场场林敬同沈明珠都会亲去接送,饭食汤药在马车上用小炉子煨着,好叫在考场中食肉干、饼子碎,喝米粥的二人出考场便能好好补养一番。

满府上下皆紧张又期待,下人们连话都不敢乱说。

这几日,大夫人明令,只准大家说吉祥话,生怕晦气的话说出口得罪了文曲星。

大家都缄口不言,还有那些嘴巧的,时常在大夫人跟前说些讨巧的吉祥话,哄得大夫人开心,还能得些赏赐。

这样紧张的氛围一直持续到四月十号。

这一日,是春闱放榜之日。

府上一大早便派出去十几个腿脚麻利身体健硕的护院随从,护着林暄和林昭前去看榜。

贡院外不远处便是放榜台,榜单还未张贴,但放榜台处早已人山人海。

“放榜了,放榜了。”不知谁高呼一声,所有人便向着放榜台一拥而去。

“公子,快走。”十几个壮硕的护院围着林暄和林昭,费力地挤开一条道来,护送着林暄和林昭到了最前面。

林暄面色紧张,双手死死捏着,目光在榜单上从后往前一寸寸扫过。

“快,帮着找大哥的名字。”林昭倒是镇定许多,命护着他们的随从一起看榜单。

他此次科考不过是陪跑,孟夫子说他还欠些火候,平宁侯府也不缺资财,此回下场不过是感受一番这大比之年的氛围 。

“找到了!找到了!”一个随从高呼出声。

“大公子第十六名,第十六名。”那随从兴奋地喊着。

还在从后面一个一个往前看的林暄闻言,顺着随从指着的方向看过去。

‘会试中式第十六名 林暄’,黄色的榜单上,林暄的名字跃然其上,随后标注着其籍贯‘昌州府广南县人’。

“十六名,第十六名。”林暄喃喃自语,他没想到自己能考这么高的名次。

“是,大哥,你中了。弟弟恭喜大哥金榜题名,得偿所愿。”林昭高兴地搂着林暄的肩膀,叫沉浸在惊喜中的林暄回过神来。

随即,他忍不住大笑几声。

他自会说话便要背诗,侯府大房的资源皆倾斜于他。苦读十几载,今日总算没有辜负这些年自己的努力,没有辜负家里的栽培。他定不会像父亲般庸碌,平宁侯府的兴旺定然会在他手中延续。

“快,回家报喜。”林暄一挥手,十几人便一起往外走去。

其中一个腿脚麻利又机灵的立即往外挤去,外面放着平宁侯府的马,他一定要头一个将这大好的消息送到侯府。

原本在人群中蹲守,想要榜下捉婿的富商们,瞧见林暄年轻又榜上有名,忍不住想上前攀扯一二。

旁边识得林暄的富商急忙拉住他。

“你疯了,你也不瞧瞧那是谁,就敢上去。那是平宁侯府的嫡长子林暄,此回高中,应当即刻便要被赐封世子,且还同怀王府的永康县主定了亲。永康县主是怀王嫡女,那怀王妃可不是好惹的,你敢上去攀扯,不要命了?”

闻言,那富商惊出一身冷汗,忙收回手,拱手对着拉住他的富商行了一礼。

“多谢兄台提醒,在下是外地来京中做生意的,对京中这些权贵并不十分熟识。本想着给家中快及笄的闺女寻一门好亲事,却不想差点儿惹上祸事。多谢兄台,多谢兄台。”说着那富商又拱了拱手。

“兄台不用客气,不用客气,鄙人姓冯,瞧着兄台比在下年长,兄台唤我冯老弟便是。”冯富商拱手回礼。

眼前之人身上虽只穿着细棉布的圆领窄袖长袍,一副最普通的商人打扮。

但是他袖口不经意间露出来的里衣,是最上等的妆花段,便是宫里的贵人也常用妆花段的料子。这料子十分珍贵,称之为缎中极品,价值不菲。

这人,家中一定十分富有,不是他这样的普通富商可以比拟。

不然,刚刚他才不会那么好心出手拦着他。

“多谢冯老弟,在下姓魏,来自曹州。”

冯富商心念一动,曹州,那可是顶顶好的地方。大恒的粮仓,恒国除了京都以外最富庶的地方,怪不得穿得起妆花缎,也不知家资几何。

“兄台若不嫌弃,在下便唤您一声魏兄。”

“不弃不弃,冯老弟你随意。”魏富商摆手道。

“魏兄是头一回榜下捉婿吧?瞧你手生得很,老弟我倒是有些经验,兄台可参考一二。兄台不要只盯着那些年岁小的,那些年纪轻轻便考中进士,此后虽前途无量,但这样的人身后大多都有家族或是权贵支持,耗费巨资才栽培出来的天才,不是你我能肖想的。就如那平宁侯府的嫡长子林暄,咱们沾染了,说不得还有可能惹祸上身。您也瞧瞧那些年岁稍大些的,咱们做生意的,便是将家中女儿送去那些进士老爷家中做妾,以后也是官老爷的妾,说出去也体面,且对家中生意帮助也不小。”

冯富商滔滔不绝地同魏富商传授经验。

他家中好几个姑娘都是这样嫁出去的,即便只是做妾,但也叫他在生意上得了不少好处。虽说也要给那几个女婿家中奉上些银钱,但生意嘛,有进有出也是常态,只要有利可图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