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屠夫刚说完,下面就传来一阵哄笑。
身着青布襦衫的老秀才灰白胡须随着笑意微微颤动:“大人说的是固若金汤,不是高汤。意思是咱们临平府像坚固的城墙和铜铁一样牢不可破,不怕洪水!”
看周围穿着襦衫的读书人们都笑着看向他,张屠户涨红着脸道,“俺......俺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哪晓得恁多讲究。”
谢清风捏着袖中未发完的告示听见张屠夫说的话也有些忍俊不禁,喉间溢出笑意,“张大哥虽把金汤说成高汤,”他抬手拍了拍屠夫粗壮的臂膀,“可这话糙理不糙——咱们临平府要像锅里的热汤,大伙得抱团熬煮才能暖身子、御天灾。”
“好!”下面的百姓们听谢清风说完这番话立马信心百倍地应声道。
唯独张屠夫直愣愣地站在原地,他并不是因为方才被嘲笑了而愣神,他满脑子都是:谢大人居然喊他张大哥!
不对,谢大人怎么知道他姓张?!
谢大人居然认识自己?!
张屠夫怎么都没有想到尊贵的知府大人会记得自己这个小人物。
周围人的议论声像是突然被抽走,他只听见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声,他的鼻尖突然泛起酸涩,眼眶也跟着发热。
谢大人真好!
不仅记得自己,还给自己解围!
谢清风扫过一张张或振奋或安心的面孔,最后落在呆立原地的张屠夫身上,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和的笑意。
随后他转身走向停在一旁的马车,踩上马车踏板高声宣布道,“临平府所有人听令!十户为一甲,设甲长;五甲为一队,由里正统领。今夜戌时前,各街巷将人员名册交到府衙!”
“是!”百姓们同时应声道。
临平府经过前些日子谢清风的整顿后,不管是府衙还是县衙的工作效率都非常高,不到一日谢清风拟定的《防洪护助令》就实施了下去。
三日都不到,临平府所有人的名册和队伍全部都被统计到了府衙。
最开始官员们开始以为统计起来会很困难,因为这工作量很大,但凡每个村有那么几户不配合或者藏着掖着的百姓,实施下来都很是困难。
这可是需要百姓们自发出力的,官员们认为百姓们的依从性肯定很低,谢大人太高估他们了,往年征徭役他们都是非暴力不合作。但临平府的官员们死都没想到这些百姓们全部都高度配合,有人出人,有力出力。
对,他们真的没想到,是全部高度配合。
因着临平府大多数百姓们都是不识字的,所以需要基层官员和衙役们下乡户去贴告示告知和统计。
衙役老吴扛着告示牌进村时,几十个村民像受惊的麻雀般往后缩,抱着孩子的妇人甚至躲到了石磨后头。老吴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来瞧瞧!谢大人发的《防洪护助令》!” 回应他的只有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和牲口的低鸣。
直到里正拄着枣木拐杖颤巍巍走来,浑浊的眼珠瞪着村民:“都聋了不成?谢大人亲自定下的规矩!十户一甲,五甲一队,大伙抱团取暖!”
听到是谢大人说的话,众人立马乖乖地跑到前面登记,就怕是什么好事儿轮不上自己。
“俺家三小子能上!”张二婶挤开人群扯着嗓子喊道,“昨儿还说要给谢大人立长生牌位呢!”说着她一把抓住老吴的衣袖,“官爷,俺不识字,您可得把俺家记上!”
“还有俺家,俺家好些男人呢!也算上也算上!”
“俺们不识字,您一定要给俺家算上哈!官老爷!”
哪怕暂时听不懂那些衙役们讲的什么意思,但谢大人是天上下来救他们的神仙,不会害他们的,他们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谢大人给的。
他们都相信谢大人。
登记结束那日,老吴抱着最后一摞名册准备回县衙了。他路过豆腐坊时,没想到有个大娘追出来硬塞给他两个热乎的豆腐包:“官爷,这几日辛苦了!”
他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把包子还给大娘,生怕别人误会他吃拿卡要。没想到大娘塞给他就跑,留他捧着还带着温度的包子愣在原地。
这大娘,她好像是真心感谢自己。
这让他想起昨日下乡时百姓们避之不及的模样,哪有这般热络?
隔壁县的主簿老陈也享受着同样的待遇,他站在县衙门口监督下面的人搬运物资,没想到几个汉子扛着麻袋路过后,直接丢下麻袋就跑,其中一人咧嘴笑道:“陈大人,这麻绳结实,您放心用!”
老陈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眼眶有些发热。以往催缴赋税时他可没少听百姓抱怨,如今却被这般信任,这种滋味竟发了俸禄还畅快。
不止是下乡统计的官员们体会到了百姓们的关爱,就连以前本地的衙役们都少见地被连带着关爱了。张捕快巡夜时还被某位好心百姓送了一壶暖粥,满满当当地全是米,不带一点儿稀的。
他以前追捕逃犯路过这家村庄时,村民们表面上恭恭敬敬地端茶送水,但眼神里却满是戒备。待他们一走,就有人在背后嘀咕官匪一家。那时他只当百姓怕官是常态,从未想过会有如今这般光景。
张捕快之前觉得他也就是在衙门混口饭吃,不必在乎百姓们对自己的看法,只要完成上司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就好了。可这些日子他发现,原来真心为百姓们做事真的能让自己的胸膛里燃起一团火。
夜幕降临时,府衙内依旧灯火通明,官员们围坐在案桌前翻阅着刚刚统计上来的名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和欣慰。
“真是没想到啊,”一位年纪比较大的文书官忍不住感叹道,“我昨日去东村统计,那村长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地谢谢我,我当时心里那个热乎劲儿,比喝了三碗热汤还暖和!”
众人闻言,纷纷笑了起来。
“说实话,”一位中年官员放下手中的名册,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我在这府衙干了十几年从来没见过百姓们这么配合的模样。以前总觉得他们是刁民,现在才明白,是我们自己没把他们放在心上。”
“是啊!”另一位官员点头附和,“以前咱们做事总是想着怎么应付上头,怎么保住自己的官位。可咱现在的谢大人不一样,他心里装的是百姓。跟着他做事,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俸禄比以前高了十倍有余不说,还备受百姓的尊敬。
又体面又高薪。
谁都不想回到被百姓们在背地唾骂他们是硕鼠的日子。
跟着谢大人干活真好,要是谢大人一辈子都留在临平府该有多好啊,谢清风的下属官员们有几分大逆不道地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