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自己享受生活(1 / 1)

“李建设,你觉得我们卖的东西如何?”

贾张氏将人引至店内,盼能得到些吉言。

“很好。”

李建设抓起一把木耳,旁边还有肥皂,商品种类挺丰富。

“李叔叔!”

棒梗凑近,单身至今,几次相亲均未能如愿,如今只想赚大钱。

“棒梗,用心经营,叔叔相信你。”

李建设稍作鼓励,又唤来贾东旭嘱咐一番,贾张氏在一旁陪同。

忽然,徐慧芝走来,“建设哥!”

“慧芝,你也来做生意了?”

李建设佯装不知,望向对面,只见贺永强缩在店内不敢露面。

“唉!这铺子是我姐姐给我的,我和贺永强打算开个小卖部。”

徐慧芝已在城中住了数日,租房而居,不敢索要姐姐的宅院,毕竟当初大爷留下的字据早已被焚毁。

“不错,我去看看。”

李建设拍拍贾张氏肩头激励她,随后走向对面。

贺永强瞧见有人过来,只好强颜欢笑,“李哥儿,您来了。”

“老贺,早该搬进城里了,乡下能挣多少?”

李建设上前搭着贺永强肩膀,这顽固老头其实愚钝,但他是徐静理的父亲,况且春芬还在此处工作。

“李哥儿,您说得对。”

贺永强只能挤出笑容,他可与徐慧真争论,却不敢招惹此人,因为商场都是他人开设。

“李叔叔好!”

“叔叔好。”

店里多出了丽霞和小夏两个帮手,她们望着衣着光鲜的春芬,眼神中满是羡慕。

李建设轻轻点头,“丽霞,没考上大学,以后准备做什么?去你三姨那里,还是来这里帮忙?”

“我想来叔叔这里。”

丽霞心思细腻,明白三姨也是为叔叔打工,而宾馆的大半股份属于李叔叔。

“可以,等你父亲那边开业后,过些日子再来找春芬。”

李建设随意说道一句,接着便与贺永强交谈许久才离开。

这让贺永强感到困惑,“*慧芝,你觉得李哥的态度有点奇怪啊?”

“有什么奇怪的?春芬在给我哥做事,他看上丽霞了,自然不同了。”

徐慧芝觉得理所当然,况且春芬已经送了店铺,似乎并不在意贺永强的想法。

“嗯,也是。”

贺永强放下心来,只等明天开业赚大钱。

然而,李建设转了一圈,最后来到楼下超市。

这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自选超市,而是采用柜台销售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限制了顾客的自由,但节约了人力物力。

但若贸然开设大型自选超市,风险极高。

不仅会丢失大量商品,顾客也会难以适应。

西单曾有过教训,楼下柜台式,楼上自选式,结果楼上门可罗雀,最终改为柜台。

这源于供销社和百货大楼的传统购物习惯:商品摆于柜台内,明码标价,顾客选定后由柜员取出,再详细咨询,现场交易,留下手写凭证,若有问题直接找柜台。

因此,这所谓的超市,实则是大型综合市场。

“干爹,这儿一切都好吗?”

程建军负责监督,大部分货物是他亲自挑选送来,价格低廉且种类繁杂。

“没问题,你办事我很放心,若真有状况,我相信你的能力定能及时解决。”

李建设搭着干儿子的肩,靠近些轻声说道:“你要是能干好这事,我打算往东边开一家双层的大超市,不只是京城,还要扩展到全国。”

“放心吧,我一定做好。”

程建军激动得不行,毕竟两人是正式认的干亲,关系非同一般,对他来说就跟亲儿子一样。

“好,期待你的佳音。”

李建设鼓励了几句便离开了,他今天还有别的约。

第二天

李建设走进银行行长室。

“李会长,要不您试着贷点款?帮我们完成指标如何?”

分行长是来寻求合作的,现在人们热衷存钱,尤其爱存定期,时间越长越好,且很少提前取出,这给银行带来不小压力。

李建设啜了口茶,未直接回应。

当前全国农民存款总额不过两百亿,城市居民存款也仅四百亿左右。

而他自己资产已超数千万,当然,还有不少富人将财富隐匿,甚至携款潜逃。

此外,很多人藏着珍稀物品,他手里的和田玉价值堪比黄金。

农村地区虽大规模提供免息贷款,但并非全无风险,例如暗中收取回扣。

若申请十万贷款,可能先只放一万,交完回扣后才放余下金额。

不过像李建设这样的大客户,银行反而需巴结。

“方行长,抱歉,我天生胆小。

再说,我做生意并非为赚钱,而是响应政策号召,让大众生活更富裕,我对金钱兴趣不大。”

李建设婉拒了,之前不参与经商时,他悠然自得,即便无所事事,也有陈雪茹供养,完全无忧。

现在创业怎能背负债务?

“什么?!”

分行长震惊了,你竟然对钱没兴趣?照你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要成为京城首富了吧!

“方行长,你们放贷压力大,不如考虑去商场设个分部。

大栅栏那么多商户,还不够你们发放贷款?”

李建设主动推广自家商场的铺面,这种租金模式稳赚不赔,无需担忧欠租问题。

“李会长,您的意思是将放贷业务引入商场内?”

分行长满脸疑惑,从未听说过这种方式。

“当然可以。

我的红星商场明天就开业了,入驻商户有数百家,大栅栏是京城最热闹的地方,每家贷款一万元,你的业绩也就达成了……”

一番强力推荐后,半小时过去,他带着银行的租约和一个高端客户离开。

“笃笃!”

“方行长亲自接洽,李会长贷了多少?”

放贷经理敲门询问,眼神中满是期待。

“没贷成,但我花了些钱。”

方行长拿着租赁合同,心里直打鼓。

合约一签,李建设的账户又多了笔资金,无形中增加了他的压力。

李建设上车后,秦京茹好奇问道:“姐夫,您是来提款的吧?”

“不是,我是来存款的。”

李建设笑着回应,他知道许多大佬因贷款发家,但也有很多因此破产。

贷款越多越轻松,就越容易产生错觉,以为这些钱属于自己。

殊不知“抽贷”这一关卡始终存在,一旦经济环境恶化,麻烦就来了。

或许到最后会发现,辛苦几十年,变卖资产后仍不足以偿还债务,不过是过客罢了。

所有金融活动的核心,都是放贷,这简直就是吸血的怪物。

他已有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完全无需借贷,企业发展虽可能稍慢,但公司健康运营,无论经济好坏都无大碍。

只要不借贷,就能省下四十年的弯路。

况且,赚钱的方式不止借贷一条,众筹和集资同样可行,集体的力量不可估量。

“哦,姐夫,我也存了不少钱呢。”秦京茹是个小理财达人,蛋糕店分红都自己存着,从不交给姐姐。

并且,她总是选择定期存款,因为日常开销对她来说绰绰有余。

\"那就好好保存着。\"

李建设轻轻捏了捏秦京茹的脸颊,她不再是那个小女孩了,但依旧水润鲜活,带着些许婴儿肥。

归途经过前门火车站时,路旁立着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买东西,就去红星商场买”,直白得令人发笑。

另一块广告牌则写道:“买锅,买好锅,认准红星电饭锅”。

这样的广告语虽显粗糙,效果却不容小觑。

……

那天晚上,李建设来到丁秋楠的小屋,家中如今没有分红的只剩下这个姑娘了。

就连梁拉娣都有锅具厂的分红。

后来的日子里,李建设时常抱着丁秋楠一起看电视,兴致来了便多跑几间屋子,但多数时候还是轮流居住,共享时光。

“建设哥,下个月我爸妈想回趟老家。”

丁秋楠年纪不小了,父母更是年长,来京城多年,一直想着回去看看。

“你是想去南云?”

李建设脑海中浮现出大理、洱海、丽江、香格里拉的画面,但现在还不是发展旅游的好时机,而且那边散户居多,不适合资本运作。

“嗯!”

丁秋楠轻声回应,虽未多言,却满是期待。

“可以啊,我陪你一起去,我这辈子还没出过京城,就当作旅行一趟。”

李建设突然意识到改革开放后,自己太过忙碌,一心只想赚钱,可细想之下,他并不缺钱,按部就班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还是要学会放手,让他人赚钱,自己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