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融合五计(1 / 1)

雁门关外,秋风卷着枯草,在空旷的平原上打着旋儿。谈判长桌旁,夏淮安与乞颜雪相对而坐,茶香袅袅,却掩不住两人之间凝重的气氛。

乞颜雪站起身来,目光越过夏淮安,望向远处连绵的草原。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夏先生,你说漠北与中原应当融合成‘一家人’,但草原与中原,风俗迥异,语言不通,甚至信仰不同。如何才能真正融为一体?”

夏淮安放下茶杯,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如渊:“大公主问到了要害。民族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若方法得当,三代之内,漠北与中原将不分彼此。”

“我有五计。”

“第一计:通婚!让漠北中原血脉相连。”

“要大力宣扬和鼓励通婚。”夏淮安指尖蘸了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两条并行的线,“草原儿女豪迈直爽,中原百姓勤恳务实,本是互补。若漠北贵族与中原士族联姻,牧民与农户结亲,血脉交融,利益自然一体。”

乞颜雪眉头微蹙:“草原部落向来重视血统,贵族怎会轻易与外族通婚?”

夏淮安轻笑:“所以,需有‘榜样’。”他指向乞颜雪,“比如说,若大公主愿嫁入中原,或娶一位中原俊杰,漠北诸部必会效仿。届时,朝廷可赐联姻者田宅、爵位,或者减免赋税。”

乞颜雪耳根微红,却未反驳,只是低声问:“若百姓不愿呢?”

“不愿?”夏淮安笑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咱们以‘利’诱。凡胡汉通婚者,子女可免费入学堂,考取高级学堂时可加分;家庭免三年徭役。重赏之下,何愁无人?为了子女未来成就,通婚就成了优解。”

“第二计:同文同语。让漠北和中原文化统一。”

夏淮安说着又倒了一杯茶:“我要在漠北建立千所华夏学堂,教漠北孩童学中原官话,中原学堂也教草原谚语习俗。胡汉同窗,十年之后,语言隔阂自消。”

乞颜雪若有所思:“可草原牧民逐水草而居,如何建学堂?”

“尽量定居。”夏淮安斩钉截铁,“如大可汗乞颜铁正在做的事情,漠北需建城池,哪怕只是冬营。朝廷可助牧民建砖房、挖水井,教他们种植耐寒作物。有了固定居所,才有学堂、医馆、集市……才有‘家’的概念。”

“另外,可以设置一些部落学堂。教师随着部落一起迁徙,沿途驻扎时教育儿童。”

乞颜雪微微点头,这一计倒是可行。她的中原话,就是一位这样的教师所传授的。

“第三计:经济一体。让漠北和中原百姓利益绑定。”

夏淮安从怀中取出一块精致的羊毛毯,铺在桌上:“漠北盛产羊毛、皮革、战马,中原则有丝绸、瓷器、铁器。若开通‘雁门互市’,漠北以羊毛换中原布匹,以战马换农具,以牛羊换米面,双方各取所需,谁还愿打仗?”

乞颜雪抚过羊毛毯的纹路,轻叹:“可中原商人常压价收购,牧民吃了亏,自然生怨。”

“所以需立‘公平市’。”夏淮安目光炯炯,“双方都派官吏监管,定价公道,严惩奸商。”

乞颜雪道:“这个很好!现在就可以执行!”

夏淮安点点头,继续说道:“第四计:制度融合。构建漠北和中原统一的国家体系。”

“首先要推行‘部落改制’。将草原部落纳入中原华夏的行政体系,部落所占领地,可化为州郡,实行高度自治,首领可担任州郡官员,但必须接受华夏基本律法和税收制度。”

“设立草原议会,由各部首领和华夏官员共议大事,逐步削弱部落割据。”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可在漠北推行‘华夏银行’的分支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帮助牧民度过白灾、黑灾,避免因生存危机引发叛乱。同时也让草原百姓养成长远的生活规划习惯。”

“设立医馆和巡回医疗队,咱们可以免费拿出青霉素等药物治疗草原瘟疫,换取牧民对中原的信任。”

“另外,逐步将部落牧民,改制为牧场工人,牧场工人和华夏工人一样,子女免费入学堂,工人可以稳定的获取足以养家糊口的工钱,旱涝保收,而且还有退休金,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学!”

“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漠北还是中原百姓,无论是在草原还是在巴州,所有人都一视同仁,遵循当地的基本律法,享受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依法行事,绝不偏袒。”

乞颜雪眉头紧皱:“这一点,恐怕很难!华夏的制度,虽然保障了普通牧民的生活,但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各部落首领手中的权力,他们恐怕不会同意。”

夏淮安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乞颜雪:“这就要看你们大狄汗国,究竟是一个部落首领联盟组织,还是真正为草原百姓着想的国家!”

“是漠北百姓的利益重要,还是部落首领的权力重要?”

乞颜雪和拓跋烈均沉默没有回答。

“第五计:军工一体。让漠北和中原百姓生死同袍。”

“想要这狙击步枪吗?可以给你们!”夏淮安指向长桌上的武器说道。

乞颜雪和拓跋烈对视一眼,均露出不可思议之色。

“真的?”乞颜雪问道,语气有些心虚。

“真的!但不是现在!”夏淮安指着远处列阵的北狄铁骑军:“当制度统一后,下一步就是让漠北和中原将士并肩作战。漠北骑兵编入边军,与中原步兵同吃同住;接受同样的训练,使用同样的武器,面对同样的敌人,立战功者同赏,叛国者同诛。生死之间,哪还分什么漠北中原?”

“同样的,漠北的百姓,可以迁入中原各处生活,可以进入华夏工厂做工,考核、工钱,与中原百姓一模一样!”

乞颜雪沉默良久,终于长叹:“夏元帅所谋,非十年之功。但若真能实现……”她抬眼,眸中似有火光,“漠北或许真能摆脱‘蛮夷’之名。”

夏淮安举杯:“不是‘摆脱’,而是‘超越’。未来的漠北,将是‘华夏之北疆’,牧民不再是劫掠的狼,而是守土的鹰。”

乞颜雪忽然抬头:“草原信奉长生天,中原祭拜孔圣人,如何调和?”

夏淮安大笑:“何须调和?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也可以没有信仰!各地可建‘万神殿’,长生天与孔圣同受香火。漠北萨满可入中原传教,中原僧侣也可去草原讲经。只要不煽动仇恨,信仰自由。”

乞颜雪瞳孔一缩,手指猛地攥紧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