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被抛弃的风险暂时过去了,李纲将面对的是该怎么守城的问题,接下来他发现难度是相当不小。
作为有人类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国际性都市,开封非常繁华,交通就搞得异常便利,四面城墙是哪哪都开的有门,这些在和平时期是繁荣的象征,但到了守城战的时候就是噩梦了。
让我们来粗略看一下吧。
开封的内城墙一共开了十二个门,东城墙三个门,从北往南依次是望春门、丽景门、角门子;南城墙三个门,从东往西依次是保康门、朱雀门、崇明门;西城墙三个门,从南往北分别是宜秋门、角门子、闾阂门;北城墙三个门,从东往西依次是东面安远门、景龙门、天波门。
外城墙更复杂,一共十二个陆城门和八个水门。陆门分别是:东城墙两门,南边是朝阳门,北边的是含辉门;西城墙三个门,由南向北依次是顺天门、开远门、金耀门;南城墙三个门,从东往西依次是宣化门、南薰门、安上门;北城墙四个门,从东往西分别是长景门、永泰门、酸枣门、安肃门。
外城有三条大的河流贯穿,形成了八个水门,平时供来往船只进出。其中汴河上水门称为大通门和宣泽门,下水门称为上善门和通津门;惠民河上水门叫普济门,下水门叫广利门;广济河上水门叫咸丰门,下水门叫善利门。
城外六万金军浩浩荡荡而来,而且战力彪悍,那李纲手里多少军队呢,满打满算只有四万人,再加上京城的禁卫军本来就缺少实战,守住开封似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李纲明白,金军已经过了黄河,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从后来情况看,从正月初五皇帝赵桓决定留守,到正月初七晚上的金军到来,事实上只有三天。
李纲把四万军队分为五个军,每军八千人,其中四个军防守四面城墙,第五个军作为预备队,接下来几天,他马不停蹄地做了全城总动员,带着大家一起修筑城防。
对于这个新任副宰相到底能不能守好城池,全城的军民还是心存疑虑的,毕竟他只是个文官,但马上李纲就用超强的作战能力证明了自己。
靖康元年的正月初七傍晚开始,金军一到城下就立即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首先被进攻的是位于西面的水门宣泽门。
在一个城市里,相较于陆城门厚厚的城门和壕沟,水城门的防御能力往往更薄弱,因为水城门只有一个水闸,如果进攻方能将水闸破坏掉,就可以顺流入城了。
攻城的金军放出了连排的火船顺着汴河而下,试图将闸门烧毁。李纲是有办法的,他立即采取了反制措施,首先是在水路里设置了大量的杈木,减缓火船的前进速度;然后又组织了一个上百人的敢死队,让士兵站到城墙的前突处,用长钩把船给勾住,再拉到岸边砸毁;最后的一道防线是蔡京家的假山,蔡京是跑到江南了,但他的假山石头可带不走,李纲就让人把这些假山拉来放置在水闸前,全都用来守城。
金军眼看攻击无效,又命令士兵直接乘船抵近攻击,李纲反应那是相当的快,他立即组织起弓弩手进行齐射。反复几个回合后,金军损失了几百人,却始终无法攻克水门。
正月初九的早晨七八点钟,金军又从陆路发起进攻,目标是北面的四门,其中酸枣门受到的攻击是最为密集。
李纲听说后,赶紧带着预备队前往支援,但是当他刚到酸枣门下,突然发生了惊悚的一幕,只见城头上扔下来几十个人头,这些人头不是敌人的,而是宋军自己人的。一问之下,李纲得到了回答:这些人是奸细。
李纲敏锐地意识到坏事了,军队开始自相残杀、自相不信任,这往往不是真的发现了奸细,而是源于恐慌。在凶神恶煞的敌人面前,士兵也会害怕,这害怕会让他们不自觉地防范周围的一切,以至于疑神疑鬼,连身边的战友都信不过。
李纲明白,如果不及时制止这种行为,恐慌将会蔓延,人们会以为处处都是奸细,就要开始逃跑,到时候军队就彻底垮了。他立即上了城门,将杀人的士兵抓住当众斩首,并下令:“以后但凡声称抓到奸细的,必须亲自带着人到各军长官处说明情况。凡擅自杀人的,就是滥杀无辜,要立刻斩首。”
在李纲的安抚下,士兵们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就这样,一场可能的暴乱被李纲雷厉风行的决断杀伐给快速遏止了。这位文官统帅的雷霆手段,让后世争议不休,有儒生指责他\"以暴制暴\",却选择性遗忘那日城头悬挂的十二具尸体,手上都沾满了同袍宋军的鲜血。李纲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在末日战场上,道德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的必选项。
让军民们更为惊喜的是,李纲接下来指挥起来陆战,居然更是一把好手。他不畏生死,登上城楼在一线指挥战斗,甚至亲自射箭杀敌,连发连中,在李纲的带动下,宋军士兵的士气开始扭转,是越战越勇。
根据金军的远近,李纲指挥杀敌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于已经开始登云梯的,直接用手炮和滚木礌石砸死;对较远的,用神臂弩和强弓射死;对再远的,那就使用威力巨大的床子弩和坐炮攻击。
战斗持续到了一整天,金兵死亡数千人,才慢慢撤了回去,这其间金兵的几名高级将领也被击杀。
经过这两次城防战,宋军的信心大大增强,事实证明,金兵不是杀不死的什么牛鬼蛇神,宋军只要振奋起来就能够打败他们。李纲的威望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他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立在了开封城中,只要他站在那里,开封的军民就有了主心骨,就知道开封还有希望。
当晚,皇帝从内库中送来酒肉、银绢大行犒赏,守城官兵的士气已经达到了最高。
按照这样的态势打下去,明显将进入持久战,而城外金军的补给线太长,根本没办法支撑下去。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这场仗绝对有的打,宋军大有赢面。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但这时候赵桓绷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