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另有所图?(1 / 1)

“王德。”

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带着几分沙哑。

御案上的烛火轻轻跳动,映得他面色有些晦暗。

“奴婢在。”

内侍王德悄无声息地挪了进来,垂首侍立。

“人都走了?”

“回陛下,诸位大人皆已出宫。”

李世民“唔”了一声,修长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着,一下,又一下,殿内只余这单调的声响。

今日朝堂之上,承乾那一番话,着实让他心绪难平。

商业,海贸……

这小子,自打那回坠马醒来,倒真像是变了个人。从前那个性子左性、瞧着便不痛快的承乾,几时有过这等清晰的条理,这等眼界?

李世民揉了揉额角,国库那点家底,快让他愁白了头。戴胄那张脸,整日在他眼前晃悠,比催命符还灵验。

承乾这法子,听着确实解渴,若真能鼓捣出银钱来,眼下的难关,许就能过去了。

可这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重农抑商,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今日殿上那些老家伙的脸色,他可瞧得真真切切。

“传魏征。”

“喏。”

不多时,魏征来了,还是一身板正的朝服,脸上也没多余的表情。

“玄成,坐吧。”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锦墩。

魏征依言坐下,身板挺直。

李世民也不绕弯子:“今日太子说的那些,你怎么看?”

魏征略作思忖,回道:“太子殿下所言,臣以为,颇有见地。以商贾之利补农事之缺,用以充实府库,若能处置得当,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李世民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好事?朕瞧着今日朝堂上,跳脚的可不少。崔家、卢家那几位,怕是想生吞了太子。”

魏征语气平直,听不出喜怒:“陛下,欲行新法,从来不易。动了旁人的乳酪,自然要引来非议。那些世家大族,占着田亩,拢着人才,安逸日子过得太久了。太子殿下此举,与挖他们碗里的肉无异,他们如何能依?”

他稍作停顿,又道:“然,若因此便缩手缩脚,国事又如何能有寸进?臣以为,太子殿下这份心思是好的,法子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此事牵连甚广,须得好生谋划,一步一步来。更要紧的是,陛下需有决断,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李世民微微点了下头,魏征这老货,看事情总是这般透,说出来的话也总是这般不顺耳。

他又问:“那你觉得,太子此番,是真心替朕分忧,还是……打着别的算盘?”

魏征抬眼看了看皇帝,声音依旧没什么波澜:“陛下,太子殿下自那次之后,行事稳健了许多,也多了章法。苏家那桩事,虽说外面有些闲话,可到底解了东宫的燃眉之急,也未尝不是一种手腕。今日殿上所言,条理清晰,引据详实,非一日之功。臣以为,太子殿下至少是瞧见了病根,也愿意去试上一试。”

“试上一试……”李世民口中念着这几个字,大唐眼下的光景,确实也到了不得不试的时候了。

之后几日,李世民又分别见了房玄龄、长孙无忌几个近臣,也让王德悄悄去探了些支持与反对两边代表人物的口风。

褚遂良等人,觉得太子这想法新奇,值得放手一搏。

另一些老臣,尤其是出身世家的,则捶胸顿足,言说此举会动摇国之根本,万万使不得。

李世民心里那杆秤,左右摇摆不定。

他何尝不愿国库充盈,百姓安乐,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承乾画的那张大饼,正中他的下怀。

况且,东宫借着苏家那些新奇玩意儿,短日内便聚拢起那般巨财,也让他实实在在瞧见了商贸的厉害。若朝廷能从中分润,府库空虚的难题,说不定真就解决了。

只是,这其中的干系太大了。一步不慎,便是天翻地覆。

他想起承乾在立政殿与自己争辩时的那股子倔强,想起他扳倒李泰时的那份利落,如今又抛出这等惊世骇俗的理财之策。

这个儿子,是长进了,却也让他越发有些看不分明了。

又过了几日,李世民再次召见了李承乾,还是在甘露殿。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躬身行礼。

李世民打量着他,神情有些复杂:“免了。你前些日子奏禀的事,朕和几位大臣议过了。”

李承乾心头微跳,面上却不露分毫,静候下文。

李世民徐徐开口:“你说的那个‘兴工商,开海贸’,朕觉得,想法不错,就是步子……迈得有些大了。我大唐以农为立国之本,轻易动摇不得。朝中那些反对的声音,想必你也听见了,不是小数目。”

李承乾垂首:“儿臣明白。”

李世民话音一转:“不过,你说要开辟财源,为国分忧,这话朕是爱听的。国库空虚,百姓日子过得紧巴,若真有好法子,朕岂会不用?”

他默了片刻,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朕反复思量,决定给你一个机会。”

李承乾闻言,抬起了头。

李世民接着说道:“全面铺开,眼下还不行。但朕可以准你,先选两个地方试试。朕把登州、扬州划给你,让你试行你奏疏上说的那些法子,期限嘛……先定三年。”

“用什么人,你与吏部、中书省一同拟个名单上来,最终由朕来定。至于钱粮,魏王府抄没的家财,还剩下些,可以拨付一部分,给你做个开办的本钱。”

登州通海,可连辽东、新罗、倭国。扬州地处江南,本就殷实,又是运河所经之处。父皇选这两个地方,确是用心了。

“儿臣,叩谢父皇隆恩!”李承乾深深一拜。

这虽只是试行,却已是天大的进展!这意味着他的那些想法,总算拨动了父皇的心弦,为新政撕开了一道缝隙。

李世民的语气沉了下来:“莫要高兴太早。此事,只能成,不能败。若是成了,朕自然有赏,届时再行推广也无不可。若是败了,休说你这个太子,便是朕这江山,也要被你拖累。这里头的轻重,你自己好生掂量。”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望!”李承乾应声道。

李世民摆了摆手:“退下吧。具体的章程,尽快拟好,呈上来给朕过目。”

“是,儿臣告退。”

走出甘露殿,李承乾长长吐出一口气。胸中激荡,却又很快平复下来。

他嘴角微微上扬,这场变革,他赢得了开局。接下来,便是要将这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长安城内,暗流依旧在涌动。太子获得陛下首肯,即将在登州、扬州试行新政的消息,如同一阵风,迅速传遍了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