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故地(1 / 1)

故地

潮水涨得很厉害,一波波向上涌。

水军都督府长史沈延坐在一艘小船上,慢慢接近海滩。

迎面飞来一股细碎的浪花,瞬间沾湿了戎服。

沈延紧紧护着怀中的包裹。

空气中弥漫着咸腥味,耳边传来的都是充满节奏的呼喊声、划桨声,浑浊的海水在船舷外侧肆意涌动着,时不时气势汹汹地拍击一下船帮,很快又被木桨击碎。

他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还要多久才能上岸。

他只知道等。

大海不是他擅长的地方,人身处这种环境之下,太渺小无助了。所以他只能等,等到顺利上岸,等到这场漫长的旅途彻底结束。

远处传来了一阵惊呼。

沈延扫视一圈,发现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船只正在沉没。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船只沉没的地点,似乎是偏离了入浦航线,不慎触礁。

海水从船底涌入,船只慢慢失去了平衡,开始侧翻沉没。

一些辎重漂浮在海面上,落水的水师将士迅速游过去,抓住了辎重,在海上浮浮沉沉。

陆师军士则扑腾了两下,很快就沉入海底,消失不见。

沈延目瞪口呆:都快要上岸了,结果你死在了触礁造成的海难里。

又一阵大浪打来,沈延慌忙回过头去,弯腰紧紧护住怀里的包裹。

“哗啦啦”一阵脆响,后背已被浪花打湿。

沈延腰弯得更低了,就在此时,船身猛一震动。

两侧的潮水快速退去,船身搁浅在了海滩上。

“官人,可以下船了。”船上的水师队副起身,扶住沈延的胳膊,将他搀扶而出,落到了泥泞的海滩上。

“呼啦啦”又一股潮水涌来。

沈延自觉裤腿、鞋靴全湿了,脚也有点陷在泥沙中。

又一名水师兵士走了过来,与队副一起扶住沈延,三人深一脚浅一脚往岸上走去。

海岸上横七竖八堆满了东西。

人群混乱无比,军官们扯着大嗓门喊了好一阵子,才勉强聚集起了一帮人。

最先整顿完毕的水师将士已经手持长枪、步弓、刀盾,高举着幢旗往两侧山上而去,试图居高临下,控扼要点。

另有一部分人则携带着工具,前往地势平坦的路口,开挖壕沟、修筑矮墙,截断通道。

更多的人则留在海滩上,协助登岸船只输送物质,并分门别类存放起来。

沈延来到了一棵大树下,先把包袱置于一旁,然后在旁人的协助下脱掉鞋靴,将里面的泥水、沙子尽数倾倒而出。

“呼……”他长舒了一口气。

对他而言,这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直到现在,他甚至都不敢相信已经登上辽东的大地了。

仔细看看,山林层峦叠嶂、苍翠如墨,草地碧绿如茵、平坦丰美,和中原差不多嘛。就是天气稍稍凉爽一些,但说实话正好,六月上旬的河南已经有点炎热了。

水师军士又给沈延端来了张案几。案几一角还有泥沙,显然搬运上岸并不容易。

沈延道了声谢,直接拿衣袖擦了擦,然后从包袱内取出笔墨纸砚,一边磨墨,一边打着腹稿。

“吾尝闻舟制之理,底平而舷浅者,其利在速登滩头,弊在载寡兵微。昔者朦鐘之制,船底潜波不过数寸,可越礁石铁障,如鸥鸟掠水。潮信无常之时,犹能进退自如,此造物之妙也。然其腹中容物有限……”

作为水军都督府长史,沈延依据亲身出海及登陆经验,开始书写记录。

呈递上去后,都是下一阶段改进船舶乃至航海、登陆战术的依据。

在他看来,也就慕容仁算是盟友————可能是吧————不然就登陆这个混乱劲,让人一个冲锋就赶下海了。

当然,那是在敌人有备的情况下。事实上慕容鲜卑这种势力,基本不注重大海,海上也没有来犯之敌。对半牧半耕的他们而言,敌人始终是来自东边山里的高句丽,以及来自西边草原上的宇文十二部,辽东南部这些深入大海的区域,基本是不设防的。

记录完这一段后,沈延令刚刚上岸过来报道的录事、小史们看管好他的“航海日志”,自己则沿着缓坡登上山腰,眺望远方。

这里其实是沓县旧地。

此县设于汉高祖时期,比中原很多郡县的历史都要悠久,地域范围很大,从脚下这个马石山向北延伸出去二百里,皆属沓县范围,可谓地广人稀。

曹魏时期司马懿平辽,沓县百姓在第二年浮海南下进入青州境内,置新沓县安置。辽东沓县几无人烟,入晋后罢废。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这个县了。

沓县以北另有北丰(今瓦房店)、平郭(今熊岳)二县,与沓县情况差不多。曹魏时被司马懿或屠戮、或

迁徙,人走得差不多了,入晋后一体罢废。

慕容仁如今就以平郭县故城为治所,与慕容皝勉力相抗,也就是说,他的地盘只剩一个辽东半岛了,且人心浮动,不少人想着投降对面,抛弃慕容仁。

情况确实比较危急,若此时不渡海北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说不好慕容仁还能坚持多久。

而且,渡海的窗口期就只有这几个月。

九月以后,洪波涌起,海况逐渐变得恶劣,待到十月,狂风大浪司空见惯。

到了那时候,不但风向不利,海况也异常恶劣,渡海十分凶险,基本不可能从青州支援了,必须等到第二年。

慕容仁支持得到第二年这个时候吗?可能性不大。

所以,错过今年夏秋这三四个月的宝贵时间,局势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便是徐朗、杨宝二人下定决心,在慕容仁回复同意册封之前,先期渡海北上的主要原因。

反正他的主力都在北方对抗慕容皝,南边几乎不设防,我登陆就登陆了,你能怎地?

情况正如沈延所预测的那样,初六黎明开始登陆后,一直持续到初七傍晚,都没有任何人前来干扰。

倒不是说鲜卑人不知道,事实上初六下午附近的某个部落就上报了,但他们没几个丁壮,部落里多老弱妇孺,因此没敢轻举妄动,只派了少许人马靠近窥视。

在看到海湾内外密密麻麻的舰只,以及登陆上岸的水师伐木设栅、挖掘壕沟、安放鹿角之后,他们更不敢动手了,只能紧急上报平郭方向。

慕容仁在初七正午收到了消息,然后一直没下文。

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命令,即到底以什么态度来面对登陆的梁人?敌军还是友军?赶紧给个准信啊。

初九,慕容仁以东夷校尉翟楷、辽东相庞鉴为使,

南下马石津。

初九这天,马石津这边已有杨宝、钟离克两部登陆成功。

两批上岸了水陆军士一万四千余人,其中比较核心的是左飞龙卫府兵及其部曲四千余众,这是比较能战的,且一应器械齐全,休养了两天后也渐渐缓过来了,唯缺少骑乘用马,让他们的飞龙之名难副其实。

另有近五千青州丁壮,他们只接受过粗浅的军事训练,战斗力有限。不过也没人指望他们上阵厮杀,青州丁壮的最主要工作还是营建。

其第一项工作便是修建深入海湾的栈桥,以利船只停靠、货物装卸;第二项工作是修建临时仓库、营房,以便囤积资粮、器械以及人员;

第三项工作是以半坍塌的沓县故城为基,修筑新城,作为大梁朝在辽东的战略支撑点。

从这便可以看出,杨、钟离二人并没有北上的意思,至少短期内没有。

于是你便看到了,六月初九这天,马石津、沓县故地一派热火朝天。

搬运货物的搬运货物,修建营寨的修建营寨,就地布防的就地布防,甚至水军将领开始琢磨如何返航,到底是等风向变化呢,还是顺着海流绕圈飘回去,抑或是去到大海上后,再捕捉那多变的风向。

总而言之,这个季节北上容易,返航困难。

但不返航也不行,这么多空船聚集在马石津做甚?不但停泊起来困难,也影响后续物资、人员的转运。

“若慕容仁肯提供补给倒也没那么紧急。”钟离克说道:“却不知他有没有粮草。”

шшштt kan¢ ○

“草肯定有,漫山遍野都是,你能吃么?”杨宝哈哈大

笑道:“粮有点麻烦。据慕容翰所言,慕容仁镇平郭之时,辽东约有十五万人。而今又丢了几个县,我看最多还剩十万男女老少。十万人里,鲜卑之众五六万,中夏百姓三万左右,另有少许高句丽、扶余、段部鲜卑之众,多为历年掳掠的奴婢。

昔年慕容庾在世时,慕容翰、慕容仁随父征战,屡立战功,因此得以封建。

其中,慕容翰镇襄平,慕容仁镇平郭。

慕容廆死后,诸子入柳城奔丧,慕容翰疑慕容皝要害他,仓皇出奔。

慕容昭、慕容仁惊惧,于是双双逃至辽东,举兵相抗。

去年年底,慕容皝发兵攻辽东,大胜,取襄平等三县,慕容昭战死,翟楷、庞鉴率残部南遁平郭。

平郭算是慕容仁的老巢了。

当年慕容翰镇襄平时,善于抚慰胡汉百姓,从军中士卒到地方豪强都信服他。

慕容仁向来佩服这个兄长,于是跟着学习,倒把平郭周边的局势安定了下来。

目前慕容仁势力的主要农牧区域就在平郭城周边,同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军士家属、汉人豪强、各色部落皆汇聚于此,总人口当在五万左右————农耕区域大致在后世鱼圈区、盖州沿海平原,东边的山区以部落放牧为主。

其实他本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口聚集区,即襄平(今辽阳),不过已经丢了。

而在襄平以南、平郭以北的汶县一带,又是一个农牧业发展比较好的区域,但现在处于前线,百姓没法好好生产,这些人口、财富能否有效利用是个大问题———这个区域位于后世营口、海城一带。

所以说,慕容仁帐下人口看似有十万众,其实要大打折扣,他能养活自己,维持军争就不错了,其实拿不

出多少粮食、牲畜支持新近登陆的梁军。

人,终究要靠自己。

六月初十,杨宝在马石山上接见了慕容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