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 / 1)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宋国公府。

四戟立于门前,代表着门楣尊贵。

在大唐,只有三品官吏,有资格在门前立戟。

当前李适之为从一品太子太师,李霅为正三品宗正卿,李季卿为从三品秘书监。

李瑄也算入李适之的门楣之中。

大唐风雨飘摇之际,李瑄病倒在边塞,对宋国公府无异于晴天霹雳。

李适之想不通,一向身体健康的七郎,为何突然病倒呢?

连李玉莹都不再去济生堂,于家中陪伴李适之,想到对她最好的兄长,默默流泪,她前往她一向不喜的大慈恩寺,祈祷兄长安然无恙。

征战的时候大病,是这个时代的大忌,人们都陌生的环境,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就像远征南诏的时候,长安有传言,去那个地方,十有八九会死于瘴疠。

异国他乡的里海,已经被幻想成险恶绝地,飞沙走石,成为李适之的噩梦,无法入睡。

一家人都十分担心。

“阿郎,罗兴从西域回来了。”

李适之在连廊上踱步的时候,管家赵宗向他禀告道。

“罗兴怎么会回来呢?”

忧心忡忡的李适之顿住脚步,他以为罗兴这个时候回来,不知道七郎的病情。

他看过里海至长安的地图,山路险绝,即使快马加鞭,也得两个多月时间才能回来。

“回阿郎,随罗兴回来的还有一个瘦弱的白衣道士。”

赵宗向李适之补充一句。

“道士?”

李适之念道一下,恍悟过来,立刻吩咐奴仆:“快请他们入前厅。”

他陡然想起七郎离开前告诉他,有可能会让罗兴回来找他,也提到李泌。

如今罗兴和李泌到来,有七郎的吩咐。

“阿郎,这是隐世的高人李泌,为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罗兴向李适之一礼后,介绍身边的李泌。

此时的罗兴已是而立之年,娶妻生子。

十来年的戎马生涯,又帮助李瑄经营贸易,整个人看起来十分成熟,再也不是一个奴仆。

曾经的罗兴,虽然不像是五杨奴仆一样无恶不作,但也是充满恶习。

时过境迁,罗兴未想过会走到这一步。

或许是深渊,或许是天堂。但他秉承李瑄的意志,绝不动摇。

历史是由强者创造的,罗兴认定他的主人是笑到最后的人。

“我与先生在十年前见过面,今先生仙气飘飘,更胜往昔,想来已经和白云子一样得道。”

李适之还没忘记李泌,此时的李泌已蓄起长长的胡须,和山间的道士并无二致。

“道行尚浅,不敢与白云子相比,宋国公有礼了!”

李泌向李适之微微一礼。

白云子就是司马承祯,为盛唐事”,如果安禄山还不来长安,他必然会调集河东、朔方、陇右、河西的兵马讨伐安禄山。

越想越烦,李隆基干脆忘掉烦恼,好好享受这个寒冷的冬天。

凛冬过去,或许春天就会到来。

他有时在温泉之中,有时在飞霜殿内饮酒。

他像是心血来潮一样,每每观看宫中的大乐《霓裳羽衣舞》。

由美丽动人的杨玉环舞蹈。

此时杨玉环因为担心李瑄的病情而忧郁,那我见犹怜的神态,加上身娇体媚,使《霓裳羽衣舞》更让李隆基迷醉。

看着那妩媚的美人,一颦一笑。

听着那靡靡曲调,无忧无虑。

饮着水晶杯中的宫廷御酒,醉生梦死。

与此同时,华清宫下,杨国忠在中书门下堂训斥着文武百官,彰显自己的威严。

四杨依旧收着来自四方的贿赂。

壮丽的虢国庄中,拜访的达官贵人排了数里。

他们丝毫没有料到东北与西北的变化……

在十一月的一天,杜甫一路跋涉,从长安回往洛阳。

和历史上不同,这一世,杜甫在老家洛阳有一些薄田,能养家糊口。

在从长安回家途中,他察觉到国家的大患,写了一首五百字的五言古诗。

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各地的走访,诗中尽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

不仅仅是对当权者的批判,他也非常无奈,对李隆基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又抱有一丝希望。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他还是那个国家的忠臣,如向日葵开向太阳的方向,这是本性无法改掉。

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

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相隔几步,就是天堂与地狱一样的区别。

杜甫的幼子虽不至于再饿死,但他发出的悲呼一点都不次于历史上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他结合自己这一世为官的思想,刨根问底,质问上苍?

也是质问不可能回答他的李隆基?

国家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杜甫明明心中已有答案。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杜甫已经预料到叛乱会到来。

在安西龟兹。

李瑄召西域诸国王、酋长进行最后一次会议。

他直言安禄山要造反,他要率兵勤王,让这些西域国家尽可能提供一些支持。

西域诸王知道天将军是要大谋划,但他们不敢拒绝天将军。

答应为安西北庭劲卒充当后勤。

在西域,没有人不知天将军的威势。

有天将军,才使得天可汗有含金量。

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李瑄在起兵前,写出第二首菊花诗,以表达他的坚定。

这首诗是现在的心境。

甚至可以代入李瑄包括变法、铲除豪强在内的诸多事情。

僚属们也明白,没有人能挡住李瑄入玉门关。

十一月,甲子日。

李瑄在龟兹城外,亲卫军营的大帐之中。

他从早上开始,就端详着手中的诸葛亮剑。

看剑的古朴。

看剑的锋利。

看剑刃中倒影的自己。

他思绪飘飞,跨越时空,向那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相招手。

军营之外,训练的亲卫人喊马嘶,尘土飞扬。

箭矢穿空呼啸的声音。

金铁碰撞之音。

还有那写着“唐”字战旗猎猎的声音。

画面一转。

杜甫在洛阳的家中写下最后一行字。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是杜甫新完成的《自京回洛阳咏怀五百字》。

他看着自己的长篇巨作,叹一口气。

画面再转,范阳。

数以万计的兵马整装待发,数千辆辎重车辆,已经就绪。

“本王收到密旨,圣人令我举兵入长安讨伐杨国忠,诸君应全部随我出征。”

“将霍乱朝纲的杨国忠杀死,你们都将封侯拜将,荣华富贵,得到数之不尽的赏赐……”

“下令出征!”

安禄山意气风发,他将诸将召到大营中。

除了留守的史思明外,此行安禄山将率领阿史那承庆、孙孝哲、高邈、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等心腹将领出征。

还有高尚、严庄等谋主跟随出谋划策。

他们都心知肚明要干什么,他们兴奋地领命后,出营帐号令自己的兵马南下。

士卒听到安禄山的军令以后,有兴奋的,有恐惧的。

兴奋者认为清君侧立功,封侯拜将。

恐惧者察觉到“谋反”二字,但他们现在已经被裹挟。

安禄山号令严肃,治军森严,有一群为了立功,不顾一切的猛将。

这些猛将皆以一当百,使军队总体上士气高昂。

“咚咚咚……”

在沉闷的鼓声之中,一支接着一支的军队向南。

有训练有素的步兵,有装备精良的燕云铁骑。

尘土蔽日,山河震动。

旌旗、长矛、马槊、强弩、陌刀……

凛凛寒光,使飞鸟不敢出现在苍穹。

安禄山坐在一辆庞大的战车上,亲信李猪儿在旁边服侍着。

战车的周边是一百名铁甲骑士,个个孔武有力。

他们是从八千曳落河中再次精选出的一百勇士,为安禄山亲卫,没有谁不是以一当十。

距离安禄山战车百步外,是安禄山麾下最强大的曳落河铁骑。

这一天,河北上空阴云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