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再赞再藏(1 / 1)

翌日早上,张凌雨和张陌一起来到怀亲王府。

张凌雨来接陈兴婷,张陌留下来和陈隆一起“发财”。

“舔狗”陈隆想陪张凌雨到国子监,却被着急挣钱的张陌拽住:

“今天怎么搞钱?”

陈隆有些不麻烦:“搞钱搞钱,就知道搞钱。

你有娘子有小孩能专心搞钱,得体谅我光棍见到美女往上扑的心情。”

“四妹那里我会替你多多美言,也帮你盯着不让她接触其男人。”

“这还差不多一一岳父大人有徒弟吗?”

前后两句话转变太大,搞得张陌有些茫然:“徒弟?什么徒弟?不少亲王郡王都是我爹学生,他们算不算徒弟?”

“不是这些人,是那些称呼岳父大人为【师父】的人。”

张陌很肯定:“没有。”

陈隆听完立即让人端来纸笔墨。

他一边拿笔沾墨水,一边盯着铺在眼前的纸,搅动他那几斤豆腐脑组织语言。

随后提笔在纸的上端中间位置写上:证明书

接着换行从右开始写:兹有本教授关门弟子陈兴隆,文坛人送雅号【诗祖】。

深得本教授真传,可以代本教授点赞收藏诗词。陈兴隆所点赞收藏诗词,等同本教授点赞收藏。

再换一行写上:特此证明

张陌看到陈隆放下笔立即问:“要盖点赞印章吗?”

“盖。”

张陌早就做好准备,“啪”的一声把点赞印章重重盖在纸张空白处。

陈隆双手拿起【证明书】认真看,边看边摇头说道:“字太小不容易看清楚,我们应该做成海报形式。”

说干就干,陈隆立即拿来两张大大的纸,照抄一遍刚才的字,盖上点赞印章后贴到两块大木板上。

再给大木板钉上木条,一张简易的移动海报就制作完成。

张陌不懂就问:“这个就是海报?”

“意思意思啦。”

“这个陈兴隆是谁?”

“就是妹夫我啊。”

张陌若有所思说道:“明白了,你是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是陈隆?”

“差不多是这意思一一走,到你家府上换岳父大人的教授衣服,再改头换面不要让别人认出我们来。”

“走走走。”

……

【风雅街】。

已经混得人模人样的几个小乞丐还整天游荡,一部分在【风雅街】,一部分在【疯人街】。

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发现陈隆、张氏兄弟他们。

在【风雅街】的小乞丐看到陈隆,立即派一个小乞丐到【疯人街】通知其他小乞丐过来。

搬桌子的搬桌子,拿海报的拿海报,拿纸笔墨的拿纸笔墨……

一切准备就绪,陈隆对小乞丐说道:

“你们给三爷使劲喊,就喊‘内阁首辅张大人特派专员点赞收藏诗词,一百两点赞收藏一首’。”

七个小乞丐立即扯开喉咙高喊:“内阁首辅张大人特派专员......”

内阁首辅的名号可不是盖的,摊位前立即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真是张大人的关门弟子吗?没听说张大人有关门弟子啊?”

“你不认识张大人的关门弟子,还不认识张大人的那个点赞印章吗?

我敢肯定他百分百是张大人的特派专员。”

“【诗祖】?是不是比前些天那个【诗爷】厉害?”

“这不废话吗?祖宗肯定比爷爷厉害。”

……

围观的人群讨论得很热烈,但就是迟迟不见有人下场。

就在陈隆想要故技重施,让张陌去找人当托儿的时候,有人下场了。

是一个穿着高贵服饰、打扮很时髦、却与身上气质极其不匹配的公子哥。

其身后跟着四个,看起来既像跟班又像护卫的人在猥琐笑。

陈隆很郁闷,因为他觉得公子哥很脸熟,但就是想不起来。

想不起来就问:“请先赐名字。”

有人替公子哥报出名字:“他就是大名鼎鼎、连别人房事都管的京兆牧冯大人独子冯英华。”

陈隆听完想起穿越过来那晚在怀亲王府,脚踢怀亲王、刀砍陈盛后,

再把冯英华丢到池塘里的情景,不经哑然失笑。

冯英华把一张海报抢过来看一眼就丢回去,轻蔑地问陈隆:

“是不是我给一百两你就能代表张大人点赞收藏?”

陈隆坚定说道:“没错,童叟无欺。”

冯英华甩头说道:“给钱。”

其中一个跟班向前跨一步与冯英华并排,把一张一百两银票甩到陈隆脸上。

陈隆笑脸迎接财神爷:“还请冯公子赐诗词?”

“把诗给他。”

另一个跟班同样向前跨一步与冯英华并排,身体前倾把手中的纸张在陈隆面前铺开。

天侧地侧已经摆正,陈隆不需要旋转纸张就能读上面的诗:

昨夜卧房沐春风,我自消魂在梦中。

平生所愿无他事,唯破三千处子红。

陈隆特意读得很大声,目的就是让围观的人知道,只要给银两不管多烂的诗词都能点赞收藏。

可这是一首淫诗,着实让他意想不到。

围观的人听罢纷纷发出笑声。

秉着有钱不挣拉去改造的原则,陈隆让张陌收下银票后重重盖上点赞印章。

冯英华有些意外,他没想到他的打油淫诗真能盖上张重威的点赞印章。

他高兴得手一挥说道:“再给一百两,哈、哈哈、哈哈哈……”

然后高举着诗摇晃,从围观人群让出的通道中离开。

一式两份,点赞的冯英华拿走,留下同一首淫诗张陌收藏。

围观的人群又热闹起来:

“还真有人嫌钱多啊?这种点赞也能信?”

“你懂个屁!张大人的点赞印章,你平时花一千两都不一定给你盖。”

“盖了又怎样?县令大人会认会批准办学堂吗?”

“何止批准,说不定把你捧为座上宾呢。”

“李兄别跟这种人废话,我们赶紧买纸笔墨写诗去。”

“走走走。”

“我也去。”

……

这一刻冯英华起到名人效应了。

围观的人群一下子散开往【风雅街】两头跑,两头都有卖纸笔墨的店铺。

有人脑子灵光,把店铺的纸笔墨全包了,再转手卖给那些买不到的人,狠狠赚一笔。

写完诗词,身上带够钱的人立即找陈隆点赞收藏。

没带够钱的就借,借不到就飞奔回去住处取。

住处没有的话,就想其他办法凑。

……

忙碌一个多时辰后,围观的人还不少,但有钱买点赞收藏的都买了。

留下来的人要么纯属看热闹,要么买到点赞收藏后意犹未尽,还舍不得离开。

陈隆准备收摊时,一个老者在四个年轻军官的拥护下来到摊位前。

老者虽有些驼背,但身上散发着威严,看得出来不是普通人。

陈隆不认识他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找他,就试探着问:“请问小人能帮到您什么吗?”

张陌认识老者,主动搬一张椅子给老者坐。

老者坐下说道:“老夫乃柱国大将军刘知亮,听闻【诗祖】诗词一绝,

特来请【诗祖】给不久即将北征的军队,写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以壮军威。”

陈隆心头一震:卧槽!柱国大将军亲自过来求诗,这可得好好琢磨才行。

一个军官向前跨出一步,双手把一百两银票放在桌子上。

陈隆赶紧推让:“柱国大将军亲自来找小人,已经给小人天大的面子,小人哪敢收钱。”

说完示意张陌把钱还给递钱的军官。

军官没推让,接过钱后不再第二次给陈隆,而是从哪拿出来就塞回哪去。

陈隆苦思冥想,提笔写上隋炀帝杨广的《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