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成立建国集团(1 / 1)

“建国,场地我可以给你提供,税也可以减免,但是这水电费,你咋也要求我免费呢?”

听完唐建国的要求,杨卫东直接笑不出来了。

真的是有点夸张,啥都要求自己免费,可以说成了倒贴。

虽然是为了拉到投资,也不带那么欺负人,这事谁听了也干不了啊!

唐建国不慌不忙说:“你看咱去办厂子,是不是要招人?”

“有了员工,是不是要给他们发工资?员工赚到钱是不是就会消费,然后带动经济发展?”

“你虽然给我减免,但是别的企业来你们可以收费,从他们身上赚到钱呀!”

杨卫东想了想,这好像有点道理,水电费也没多少,东莱镇补贴给唐建国,以后带动其他商家入驻,可以收更多的钱。

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东莱镇哪有赚不到钱的,后期有的是大把机会。

“行,看在你是第一个来投资的人,咱就给你想要的优惠。”最终他还是答应了。

主要是之前他就说过,只要唐建国来投资,啥优惠政策都能给。

唐建国继续说:“咱也不多要,税你就免十年,等十年后恢复正常收费。”

免税十年差不多了,很多地方只是免税五年时间,但是特意招商引资的地方,大部分给予了十年免税支持。

“行行行,你的要求我都答应,但是具体情况我得回去商讨过后,才能给你准确的答复。”

东莱镇也不是杨卫东一个人说了算,还有很多相关部门需要协调,现在和唐建国仅仅属于口头上交流,具体政策如何必须跟其他部分深入研究,基本上结果大差不差。

“那好,过几天我去找你。”

唐建国也不废话,现在时间不早了,自己需要买东西回去看媳妇,明儿还得去老丈人家。

杨卫东不乐意了,问:“怎么需要过几天呀,等会儿我回去商量好,明儿咱就能出结果。”

在他看来,投资的事情必须尽快敲定下来,否则拖两天很容易生变。

万一唐建国到时候改变想法了,今天说那么多岂不是白忙活,毕竟人家可以去更好的地方投资。

“这……我最近很忙的啊!”唐建国有些无奈,是真抽不出时间。

杨卫东拉着他说:“走走走,我先带你去个地方。”

“我们镇上正好有个厂子搬迁了,你去看看,到时候就给你使用。”

感情杨卫东不但没拉到投资,东莱镇自己的企业已经在向外面流,所以他才这么着急啊!

遇到这种事情肯定着急咯,现在上面政策已经出台,各个地方都在大力拉投资。

有些企业不讲武德,或者说为了自身发展,便开始搬去更好的地方。

杨卫东不但很着急,还急得不得了,如果不阻止此类事情发生,东莱镇企业本就很少,以后迟早全部跑光。

两人谈了几个小时才从包厢里面出来,酒店员工看着都觉得他们很能谈。

但是大家心里明白,自家老板是谈大生意的人,能和镇长聊那么久,这次肯定有大收获。

来到外面,杨卫东摸了摸吉普车,有些尴尬说:“咱没交通工具,只能坐你的车去了……”

他是有交通工具的,一辆自行车,不太好意思说出来而已。

“赶紧上车吧!”唐建国才没那么多想法。

他只想着别耽误时间,赶紧把事情办完,自己还有别的事情需要做。

两人上车后,杨卫东给他指点方向,随后按照他说的地方开去。

在东莱镇外围,是有几个厂子的,但是数量少得可怜,几乎全是国营企业。

如果唐建国加入进来,那就是私营企业,目前国内几乎没什么私营企业,他也就是遇上了经济特区这个红利,否则还需要等好几年才能完全开放。

先富带动后富嘛,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想要搞事业很难,但是对于真正的资本,很多地方都是给了特权的。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距的,你办不了的事情,别人却能办,你穷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变富。

很快他们便来到一个旧厂房外面,这地方已经没人了,以前是一个国营场地,现在早已经搬空。

厂子还是很大的,至少占地几十亩,唐建国想起来了,以前这里好像就是个纺织厂,也是东莱镇的顶梁柱。

说起厂子搬迁,杨卫东简直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就是因为经济特区政策出来,人家才搬走的,因为有个政策叫做,把大型企业集中起来。

其内在意思是,主攻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多周边小镇的场子都搬迁到县城,而县城的企业则是往城市周边转移。

国营的企业,当然是跟着祖国政策走,杨卫东想阻拦也没本事。

“看看吧,你如果想开办服装厂,正好这里以前是纺织厂,有些东西应该能用得上。”

进入厂房,他带着唐建国随意参观。

唐建国很满意,简直就是给自己量身打造,本来还想着自己需要建厂房,现在连这个成本都省下了。

并且厂子足够大,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和生产力。

杨卫东也希望他能尽快把事情落实,到时候成为东莱镇的支柱,至少能先添补缺失。

“没问题,这里咱就定下来了,你明天帮我去注册一个公司,就叫做建国实业有限集团。”

“经营范围渔业,生产,建设,等等……”

既然要开办厂子,就需要得到经营许可,注册公司属于必要的一环。

以前他们是没办法以公司的方式经营,压根注册不了公司,现在主要是特许,就像吴远海那样。

不对,吴远海以前来东莱镇办厂,属于特殊邀请,现在经济特区成立,就是鼓励老百姓开办民营企业。

“这是我的证件,你先帮我把事情办着,过两天我回来再找你详谈。”

唐建国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交给杨卫东。

没错是身份证,80年代沿海地区个别城市已经有了,最开始他们只有户口本,或者介绍信,公社盖章方式。

但是现在推出了身份证,唐家村因为靠海需要经常出海捕鱼,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换成了身份证,主要是方便在外面识别身份。

“好好好,保证把事情给你办妥。”杨卫东激动不已,巴不得给唐建国把事情早点办了。

等有了公司,说白了他就不会跑,投资的事情彻底稳了。

其实唐建国本来是想着过几年再成立公司,没想到政策来得这么快,而且还能免税十年,给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随后他开着车和杨卫东返回,办理相关手续问题,基本都靠杨卫东帮忙,由他出面也比较好办事。

当然,唐建国真能把东莱镇建设好,别说让杨卫东跑腿,就是让他给唐建国擦屁股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