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由我去牵头办厂(1 / 1)

想要给东莱镇未来做出规划,这对于唐建国来来说,简直是太简单了。

目前东莱镇只有五条街道,镇上有中学,有酒店,有卫生所,有粮站,还有市场……

但是真正的商业街只有一条,就是酒店现在所处的这条街道,分布了珠宝店,裁缝铺,等等商业。

想要继续建设,只能往四周扩散,周围还是很平算,很广阔的。

沿海地带有个巨大优势,地理位置特别平顺,也是他们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建国在桌子上用心画,杨卫东则是站在他身后静静观看,那是越看越惊讶。

他的规划图超出了想象巨大,几乎延伸了很远,仿佛脑子里存在一幅未来的地图,画得那么顺其自然。

上辈子唐建国发了财,是经常来家乡探望的,自然对家乡特别熟悉。

但是他特别遗憾,因为妻子带着女儿跳海自杀,当初又气死了父母,大哥和二哥一直没让他回村里给父母祭拜过。

所以他经常徘徊在东莱镇,对东莱镇的发展了如指掌,现在画出来的东西,他也是经过修改和调整,显得比以前更加合理。

“好了,目前条件有限,我只能给你规划一部分出来。”

经过半个小时的绘画,他终于是停下了动作,将地图完全摊开摆在桌面上。

他叫杨卫东坐在旁边,开始讲解这些街道未来主要分布什么。

医院和学校属于必备,大型商城,超市,菜市场,这些也是属于民生基础需求。

往东边发展属于轻工业区,打造出经济后盾,往西边发展,也就是靠海的方向,主要是发展旅游业。

其实东莱镇的旅游业很发达,现在都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由于靠海的原因风景比较好,同时涵盖了不少村庄,未来将这些地方连城一片。

往南边方向,主要是建设大型港口,提供出海贸易之地。

至于北边,建造了飞机场,成为交通运输中枢。

“好,很好,非常好。”

杨卫东看完地图,连续说了三个好,简直是对唐建国大赞!

唐建国画出来的东西太全面了,无疑是打造大城市的手法,能如此轻松规划出来,脑壳实属相当灵活。

如果是让杨卫东自己来规划,他不一定能有如此全面,如此合理的布局。

杨卫东决定,自己必须把这份地图保存下来,哪怕是唐建国不投资,自己以后也要按照地图上的规划去建设。

“咋样?咱还是有点能耐吧?”唐建国笑着问。

何止是有点能耐,简直就是城市规划大师,哪怕是相关单位的人,拥有相关的专业也不一定能画出来。

杨卫东认真点头:“厉害,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厉害的年轻人,你所看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普通人,让我很钦佩。”

现在他才明白,为啥唐建国一个普通渔民,甚至以前还是个烂赌鬼,能够得到上面大领导重视。

说白了,唐建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就是有祖国在背后扶持,因为祖国很需要这种人才。

“唐老板,你现在想怎么投资,我这边都没有意见,甚至你想要的任何政策,我都能尽量满足你。”

“但是你也知道,进行全面投资,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后盾,这方面我很难提供帮助。”

就是因为东莱镇财务紧张,杨卫东才想着从外部拉投资,如果他们真有钱,早就自己去干了。

唐建国笑着说:“别叫我唐老板了,我更喜欢别人称呼我为建国。”

“建设祖国,从我们这辈人做起!”

他也就是开个玩笑,拉近一点关系,毕竟往后需要杨卫东更多政策支持。

杨卫东哈哈大笑:“好好好,以后叫我老杨既可。”

说起老杨,唐建国想起了港城对面的那个老杨,那个老杨也挺好,两人同姓但是不同人。

杨卫东也想和他把关系走近一点,毕竟合作共赢,东莱镇的未来还得靠眼前年轻人。

“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要想一两年发展起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唐建国又问他:“老杨,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

杨卫东点头,那是肯定的,想要把几条街建设成几十条街,别说是一两年了,就算十年八年也难以做到。

唐建国继续说:“现在我们需要去抓住一个侧重点,目前哪些行业能快速见效,我们便去大力发展哪个行业。”

“比如说,祖国现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目的是引进外国投资,简单地来说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出口贸易会快速增长。”

“做贸易的时候,我们又要侧重外国人的需求,然后针对他们的需求去建厂……”

唐建国说得十分有逻辑,完全符合当下的发展情况,杨卫东是越听越觉得精彩。

东莱镇有这样的人才,简直是东莱镇的福气,他绝对不会让唐建国被别的地方挖走。

“我们先以轻工业为基础,去带动老百姓就业,等积累了一定经济实力,再建设旅游业,带动整个小镇的经济发展。”

“该有的都要有,但是我们必须分轻重,有序地去推进事情。”

杨卫东不断点头,很认同唐建国的说法,只有先带动老百姓就业,大家赚到了钱才能消费,从而拉动整个经济。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给老百姓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唐建国说的轻工业又是指什么?

他小声问:“你能仔细说说吗?”

现在他很需要唐建国给出意见,最好是做出带头作用,然后有别的人参与投资。

“这很简单呀,就是先办厂,做一些轻工业东西。”

“轻工业包括很多,食品,日化,服饰等等。”

“我给你支个招,咱先主办服装厂,那玩意儿没啥污染,不影响后续旅游业开发。”

唐建国对着杨卫东挤眉弄眼。

他继续说:“我们主要做贸易生意,把东西出口给别人,去赚外国人的钱,然后带回来给自家老百姓花。”

“但是我们做贸易要看国际形势,目前祖国和米国交好,说白了他们就是想让我们提供廉价的东西。”

“他们需要服装、玩具、鞋帽这些东西,咱给他就是了。”

“等以后我们有了钱,再把产业升级到高端,咱就赚他更多的钱……”

其实后面这些话没必要说,杨卫东也不一定能听懂,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唐建国最清楚。

杨卫东倒是听得特别认真,感觉唐建国好有世界格局观,能看懂世界的形势,精准把控外国人需要什么。

“厉害,你分析得可真是到位,你的眼界大大超出了想象,真是庆幸东莱镇有你。”

“你说的那些东西,咱该如何具体去做呢?订单又怎么去搞到手?”

说起来还是很容易,听着更是特别爽,但是做起来又属于另外一回事。

想要把事情推进,必须要有人来做才行。

唐建国说道:“由我来做,既然是我投资,那我就去牵头开办工厂。”

“不过,我需要有场地,租金减免,税减免,水电减免……”

他这样说,明显是在套路杨卫东了,啥都减免,东莱镇财务吃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