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决断(1 / 1)

眼看大军归京在即,陛下却单单只传召了残王进宫,不与太子等人一道入宫封赏,很难叫人不起疑心。

皇城里大太监送来的明黄诏书就放在檀香木长桌几上,沈星月点上灯烛,书房内瞬间又明亮了三分。

“殿下在想什么?”

“诏书。”

“陛下是有意先行封赏您,既然是好事还想什么?”

独孤辰轻哂一声,撩开眼皮看他,“陛下心思深沉,向来都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又怎么独独让本王先入宫呢?”

沈星月回笑,有些高深莫测,“殿下心里分明已经明了,只是不能违抗圣旨,只不过我倒是有个法子,能先保住殿下也能试探试探陛下的心意。”

神色一正,独孤辰压低声音,“怎么说?”

素桃在外面困得只打哈欠,天上皓月当空,散在郡守府书房面前的冰面上,更加模糊不清了。

身后的木门“吱呀”一声响了。素桃忙抹干净了眼角的泪水,困倦道,“姑娘,这会更深露重的,咱们快些回去吧。”

星月应了一句,顺从的披上素桃递过来的氅衣,匆匆往后院去了。

书房门在她们走后又轻轻打开了,里面出来个年轻俊逸的男人,身量高长,一身夹竹桃青色的袍衫将人在夜色下衬得剑眉星目,长眸凝着厚重的夜露,出神的看向门外的夜色。不得不说,沈星月当真是他见到的所有女子中最有谋略的一个人。

天下女子千千万,他何其有幸能遇见她呢。

西北半夜居然飘了一层薄雪,翌日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微微散发出一点朦胧温和的光晕,照在地面上的薄雪上,发射出略微刺眼的光晕。

圣旨已下,独孤辰即刻整兵出发,说是整兵,实则也只是带着几十人的人马,匆匆返回京城而已。剩下的亲卫都要驻守西北,防范犬戎,等待陛下的下一封诏书。沈星月以不适应军中行旅的名义为由,留在了郡守府,等这和大部队一道离开。

前脚残王府的人刚刚离开,后脚素桃就收到了一封从京城送过来的加急信件,是从残王府内寄出来的,这得是多大的事才能让清渠这么着急忙慌的寄信来,素桃心里一慌,忙揣着信疾奔后院去。

“姑娘,不好了!王府里传了加急的信件过来!”

菱形花窗内有女子素白的衣角一闪而过,紧接着素桃进了门,将手中的信件递了过去,凌冽的寒风进入室内之后化成一道温顺的清风,轻轻撩动群角。

一目十行看完整个信件,沈星月的脸色霎时就变得有些难看。素桃隐隐约约是觉得发现了什么事情,担忧的整个眉头都蹙在一起,“姑娘,到底出何事了?”

掌心沁出了薄薄一层汗水,被外头的冷风一吹便干燥在掌心,那丝风叫她的意识渐渐回笼,手指撑着桌几面坐下,“京城出事了,刃无涯为了救周浣,得罪了京城的崔长史。此人你可听说过?”

素桃也被吓的不轻,要知道那刃无涯可不算是什么好人,身上背着好几条命案,官府那些人不敢对贵乐坊怎么样,说不定会拿贵乐坊的杀手做替死鬼。自从将人从贵乐坊内救出来之后,沈星月也在极力避免刃无涯与官府的人发生冲突。

如今可倒好,竟是直接与官府众人杠上了。

“姑娘,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印象了,上回咱们告发柳木的时候,官府衙门的人派人去沈府拿人,不就是这位崔长史牵的头吗?”

“原来是他,我到还有几分印象。”

素桃一手握拳焦躁的拍在另一只手的手心上,“这可如何是好?听说那崔长史的儿子可是个在皇城不学无术出了名的是,他们管着皇城一片,可谓说是只手遮天,姑娘若是不出面管管的话,只怕...”

只怕无人会保他们。

“别怕,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不会出事。准备纸墨。”沈星月迅速吩咐素桃研磨,挑了张正式的纸谏,一笔一划的写。

最后盖上残王府的印章,不管怎么说,崔长史见到这封信都该知道那些人是她的人,这时候在想要下手,就得掂量掂量自个儿的本事了。

“速速将这封信递给崔长史,另外,”信封将另一封折好的信纸也给卷了进去,她放进素桃的手心里,郑重道,“交给清渠,她知道该怎么做。”

素桃接了信,飞一般的跑出去了,生怕耽搁了什么动作,来不及解救尚在京城的他们。

就算是日夜兼程快马加鞭,从西北边城到皇城至少也得三日的时间,而这三日对尚在京城的他们而言,简直就是磨难。

刃无涯被崔善囚禁在了府邸内。

那将她送回来的车夫奉了刃无涯的命令,要将她们送到庄子上,免去这场祸事。可周浣执意不肯,刃无涯是因为救她才被连累得罪崔善的,她怎么可能这般狠心的舍弃他?

于是陈茵茵与周浣打定了主意不退缩,求到清渠身上。主人家都不在,清渠只是王妃身边的一个小小丫鬟没多大的权力,但这些人是王妃想要保下来的人,而且王妃也在临行前交代过了,务必要照看好她们。

清渠急得在院子里直踱步,最后还是让王府的管家以王府的名义往衙门里告了一状。官告官,这事在朝堂上或许常见,但在皇城内或者是地方上便不常见了,因为官官相护,没人想在自己的官路上树敌。

大家走的谨慎,官府衙门也是这个态度。

更何况告上来的也是个惯犯,崔长史之子崔善,那个在皇城里出了名的欺男霸女的混账公子哥。府衙大人一下子就犯了难,说起来他与长史还算得上半个同僚。这事若是白身之人来告,定是要草草压下来的,可怪就怪在,崔善这回得罪的是残王府。

明智之举,便是不让他们这场火烧到自己身上。于是府衙之中快速通知了崔长史。请他回府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