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那三人昂首阔步,步入大殿。只见他们身姿矫健,气宇不凡,来到殿下山呼万岁,行三跪九叩之礼,毕恭毕敬。
纣王高坐龙椅之上,微微抬手,赐三人平身。三人谢恩毕,垂手侍立两旁,静候君王旨意。王凝视着他们,开口问道:“卿等此来,有何妙策可擒逆贼?”
袁洪上前一步,昂首挺胸,奏曰:“姜尚以虚言巧语,纠合天下诸侯,鼓惑黎庶作反。
依臣愚见,当先破西岐,拿了姜尚,则八百诸侯望陛下降诏招安,赦免前罪,天下不战而自平也。”
纣王闻奏,龙颜大悦,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当即封袁洪为大将,吴龙、常昊为先行,命殷破败为参军,雷开为五军总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等俱随军征伐。
随后,纣王传旨,命在嘉庆殿排宴,庆赏诸臣,以犒劳这些即将为国效力之士。
内有鲁仁杰,自幼饱读诗书,广识英雄豪杰。他见袁洪行事不按礼节,举止间透着几分乖张,暗思道:“观此人行事,全然不似大将之才。
且看他操演人马,便知端的。”当日宴散,众人次日入朝谢恩。三日后,大军开赴教场操演三军。
鲁仁杰在一旁冷眼旁观,只见袁洪调兵遣将,诸多举动、措置俱不如法,心中不禁摇头叹息,暗忖这般能耐,谅非姜子牙敌手。
但此刻正值用人之际,国家危急存亡之秋,鲁仁杰也只得将计就计,暂且按下心中疑虑。
次日,袁洪上朝觐见纣王。王关切问道:“元帅可先领一支人马,往渑池县佐张奎,以阻西兵,元帅意下如何?”
袁洪微微皱眉,拱手奏曰:“以臣观之,都中之兵不宜远出。”纣王面露疑惑,追问道:“如何不宜远出?”
袁洪不慌不忙,侃侃而谈:“今孟津已有南北二路诸侯驻札,虎视眈眈,以窥其后。臣若往渑池,此二路诸侯拒守孟津,阻臣粮道,那时使臣前后受敌,此乃不战自败之道。
况粮为三军生命,是军未行而先需者也。依臣之计,不若调二十万人马,阻住孟津之咽喉,使诸侯不能侵搅朝歌,一战成功,大事定矣。”
纣王闻听此言,大悦,连拍龙椅扶手,赞道:“卿言甚善,真乃社稷之臣!依卿所奏施行。”
袁洪随即奉旨调兵二十万,以吴龙、常昊为先行,殷破败为参赞,雷开为五军都督使,殷成秀、雷鵾、雷鹏、鲁仁杰随军征伐,浩浩荡荡往孟津而来。
袁洪调兵往孟津驻扎,牢牢扼住诸侯咽喉,欲断其进路。
且说渑池县,张奎日夕盼望着朝歌救兵。一日,有报马如疾风般飞驰入府,高声禀报:“天子招了新元帅袁洪,调兵二十万驻札孟津,以阻诸侯,未见发兵来救渑池!”
张奎闻报,大惊失色,脸上血色尽失,跌坐在椅上,喃喃自语道:“天子不发救兵,此城如何拒守?况前有周兵,后有孟津四百诸侯,前后合攻,此乃取败之道,今反舍此不救,奈何?”
忙不迭地与夫人高兰英共议对策。夫人蛾眉紧蹙,略一思忖,说道:“料吾二人也可阻住周兵。今袁洪拒住孟津,则南北诸侯也不能抄我之后。
只打听袁洪得胜,若破了南北二侯,我再与你去合兵共破周武,再无有不胜之理。
俺们如今只设法守城,不要与周将对敌,待他粮尽兵疲,一战成功,无有不克,此万全之道也。”张奎听后,心下狐疑不定,在厅中来回踱步,焦虑万分。
且说子牙,见渑池一个小小县城,攻打多日竟不下,反而阵亡了许多将官,心中纳闷,在中军大帐内暗暗点首,嗟叹不已。
他眼中满是惋惜,暗自思忖:“可怜这些扶主定国英雄,沥胆披肝,止落得遗言在此,此身皆化为乌有。”
子牙正在那里伤悼,当日子牙传令,唤来哪吒,将令箭交付与他,附耳轻言,如此这般行事;又召杨戬、杨任,递上柬帖,低声叮嘱,依计而去;再叫韦护,同样领了柬帖,依令行事。
子牙俱吩咐完毕,至晚间,周营中炮响连天,三军呐喊,如汹涌潮水般杀奔城下而来。
张奎听得动静,急上城设法守护,他在城头来回奔走,指挥士卒,百计千方防御,周兵攻势虽猛,急切却难下城。子牙知张奎善于守城,强攻无果,且暂鸣金收兵,以待良机。
次日午末未初时分,子牙请武王上帐相见,神色恭敬地说道:“今日请大王同老臣出营,看看渑池县城池,好去攻取。”
武王乃忠厚君子,听闻此言,毫不犹豫,当即应道:“孤愿往。”实时同子牙出营,二人驱马至城下,围绕城墙周围仔细察看。
子牙用手指向城头,对武王进言:“大王若破此城,须用轰天大炮,方能攻打此城,一时可破也。”二人在城下指指点点,商讨攻城之策。
渑池城上哨探士卒见此情形,不敢怠慢,急忙报与张奎:“启老爷,姜子牙同一穿红袍的在城下探看城池。”张奎听报,心中恼怒,即上城来看,果见子牙同武王在城下周围指画,似在谋划如何破城。
张奎自思道:“姜尚欺吾太甚!只因连日吾坚守此城,不与他会战,他便欺我至吾城下,肆行无忌,藐视吾无人物也。”
随下城与夫人道:“你可用心坚守此城,待我出城去,杀他个措手不及,以除大患。”夫人点头应允,上城观战。
张奎翻身上马,拎刀在手,开了城门,一马当先,如黑色闪电般飞来,大呼道:“姬发、姜尚,今日你命难逃也!”子牙同武王见张奎出城,不慌不忙,拨马向西而走。
张奎见状,以为有机可乘,放心赶来,看看赶有三十里,只听得金鼓齐鸣,炮声响亮,三军呐喊,震动天地。
周营中大小将官齐出营来,杀奔城下。高兰英在城上全装甲胄,守护城池,忽听周营中又是炮响,不知其故。
正惊愕间,忽城上落下哪吒来,现三首六臂,脚踏风火轮,摇火尖枪,威风凛凛,杀将而来。高兰英急上马,抽出双刀,抵住了哪吒。
二人在城上不便争持,高兰英走马下城,欲引哪吒远离城池。哪吒随后赶来,韦护趁机又飞上城来,使开荡魔杵,把城上军士打开,随斩关落锁,周兵如潮水般进城。
高兰英见事不好,正欲取葫芦放太阳神针,早已不及,被哪吒一枪打中顶上,翻下马来,又是一枪,死于非命,魂魄早往封神台去了。
韦护、哪吒进了渑池县,军士见打死了主母,俱伏地请降。哪吒高声道:“俱免汝死,候元帅来安民。”
复向韦护道:“道兄且在城上拒住,吾还去接应师叔与武王,恐怕惊了主公。”韦护点头道:“道兄不可迟疑,当速行为是。”好哪吒把风火轮登开,往正西上赶来。
只见张奎正赶子牙有二十里远近,只听得炮声四起,喊声大振,心下甚是惊疑,也不去赶子牙。子牙在后面大呼道:“张奎,你渑池已失,何不归降?”
张奎心慌意乱,情知中计,勒转马望旧路而来。此时天色又黑,正遇哪吒现三头六臂迎来,哪吒大骂道:“逆贼,你今日还不下马受死,更待何时?”
张奎大怒,摇刀直取哪吒,哪吒挺枪急架相还,未及数合,哪吒复祭起九龙神火罩罩来,张奎知此术厉害,把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
哪吒见张奎预先走了,因想起土行孙的光景,心上不觉悲悼,往前来迎武王。张奎急走至城下,见雷震子立于城上,知城池已陷,夫人不知存亡,自思不若往朝歌与袁洪合兵一处,再作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