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新政伊始:革故鼎新(1 / 1)

凤命凰谋 甜心小丝丝 2563 字 5小时前

夜幕降临,燕如烟独自立于窗前,思索着今日的种种。初掌朝政,她就面临重重挑战。但正如她所料,敌人们早已按捺不住,开始露出獠牙。

\"权倾朝野...\"她轻声低语,\"这不过是开始而已。\"

她转身回到案几前,指尖轻抚着那份刚拟好的新政方案。纸上密密麻麻的条款字字珠玑,每一条都直指朝中积弊。燕如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明日,她将掀起这场改革的风暴。

翌日,晨光熹微,春风拂过朝堂外的梨花,落英缤纷。文武百官陆续进入议事厅,低声交谈。昨日朝会上燕如烟强势震慑众臣的一幕仍在众人心头萦绕,谁都知道,今日这位摄政王必有大动作。

燕如烟身着玄色朝服,头戴金簪,神情肃穆地步入议事厅。众臣立刻肃立行礼:\"参见摄政王!\"

\"各位免礼。\"燕如烟落座后,扫视满堂臣子,声音威严而清晰,\"昨日边关之事已有定论,今日本王要宣布一项关乎国本的重大决策——新政改革。\"

她轻轻招手,侍从立即呈上一份厚重的文书。燕如烟展开文书,沉声道:\"本王经过深思熟虑,拟定了新政七条,将从根本上革除弊政,振兴国家。\"

\"其一,重设边防督察司,严查军饷挪用,确保边关安全;其二,改革科举制度,增设实学考核,不再以八股取士;其三,削减权贵特权,一律按律纳税,不得克扣民脂民膏;其四,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其五,兴修水利,减轻农税;其六,改革盐政,打破世家垄断;其七,重设女学,鼓励女子习医从商。\"

话音刚落,整个议事厅顿时如翻滚的油锅,沸腾起来。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面色骤变,眼中满是惊骇和愤怒。他们几代人积累的特权,竟要在一朝之间被剥夺?

\"摄政王此政太过激进!\"太师赵廷玉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朝祖制自有其道理,岂能轻易变动?尤其是削减权贵特权,必将引起动荡,臣请摄政王三思!\"

话音刚落,十几位权贵出身的朝臣纷纷附和,指责燕如烟不尊祖制,妄图变革。

燕如烟早已料到这一幕。她面色不变,甚至嘴角微微挂起一丝冷笑。她静静等待众臣发泄完毕,才缓缓开口:\"诸位所言,本王都已听在心中。然而,国不改则衰,政不革则弊。我朝积弊已久,若不痛下决心,恐将危及国本。\"

她的声音渐渐提高:\"边关告急,粮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不是权贵们数代侵蚀国力的恶果吗?今日新政若不推行,他日国破家亡之时,诸位又将何处容身?\"

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摄政王,老臣并非全然反对改革。但此事关乎国本,应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从长计议?\"燕如烟冷冷一笑,\"边关将士等得起吗?饥饿的百姓等得起吗?今日我等坐在这朝堂之上,享受荣华富贵,可曾想过那些倒在乱世之中的无辜生命?\"

她的声音充满穿透力,字字如刀:\"本王知晓,诸位心中不满。但请诸位扪心自问,这天下,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还是亿万黎民之天下?\"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寂静。那些原本蓄势反对的官员,一时语塞。

此时,燕如烟启动了\"心声倾听\",悄然探查各位大臣的真实想法。她能感受到赵廷玉内心深处的怒火与惊惧,一些中立官员的犹豫与动摇,还有少数年轻官员暗自赞同的心声。

就在气氛凝滞之际,一道年轻的声音突然响起:\"末将张清风,支持摄政王新政!\"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了这位年轻的将领。张清风挺直腰杆,毫不畏惧地直视那些权贵老臣:\"我军驻守边关多年,深知边境百姓之苦。摄政王改革边防之策,乃是救国救民之举,末将愿意全力支持!\"

张清风的表态,让燕如烟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然而,她的读心术却察觉到朝堂角落处,陆毅那双隐藏在阴影中的眼睛里,闪烁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光芒。

陆毅缓缓站起身来,拱手行礼:\"臣陆毅,亦支持摄政王新政。\"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这位皇室旁支的废材公子,平日里深居简出,极少参与朝政,今日竟主动表态支持燕如烟?

陆毅面带谦卑的笑容,继续道:\"摄政王言之有理,国不改则衰。只是...\"他话锋一转,\"只是摄政王新政中,改革科举一条,恐怕会引起士子不满。这些年轻读书人,辛苦苦读圣贤书,若突然改变规则,恐生怨气啊。\"

他看似是在为燕如烟考虑,实则话中暗含讥讽,意在挑动朝中儒生的不满。

燕如烟冷眼旁观,读心术已洞悉陆毅的心思——他表面支持,实则暗中挖坑,试图分化自己的支持者。那伪装的笑容下,是刻骨的嫉妒与阴暗的野心。

\"陆大人关心则乱了。\"燕如烟不慌不忙地回应,\"本王增设实学考核,并非废除旧制,而是相辅相成。真正有才华的士子,难道会惧怕多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吗?\"

陆毅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又换上笑脸:\"摄政王说得是。只是这削减权贵特权一条,怕是会得罪不少世家大族啊。\"

话音刚落,几位权贵出身的大臣立刻附和起来,纷纷指责燕如烟此举太过激进,将引起朝局动荡。

燕如烟从容应对:\"各位大人所虑不无道理。然而,正如本王所言,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权贵富足,百姓困苦,国不可久安。今日削权,看似有损诸位利益,实则是为了我大明的长治久安。\"

她顿了顿,目光如炬:\"况且,本王并非一刀切断。权贵特权将循序渐进地削减,且会对配合改革者给予其他方面的扶持。相信识时务的各位大人,定会明白其中利害。\"

朝堂上一时沉默,不少大臣陷入沉思。燕如烟的策略十分明智——既表明了改革的决心,又给了权贵们缓冲的余地和新的利益方向。

一位年轻的儒生站了出来:\"摄政王新政虽好,但一口气推行七条改革,恐朝野难以接受。不若先试行一二,成效显着再推广其它。\"

这提议看似中肯,实则是在为权贵争取缓冲时间。燕如烟心中了然,但面上却不动声色:\"此言有理。那么诸位认为,应先推行哪几条呢?\"

\"重设边防督察司一条当务之急。\"张清风立即回应。

\"整顿吏治、严惩贪腐也应提上日程。\"一位看似正直的官员附和道。

众臣各抒己见,有意无意地将矛头指向了削减权贵特权这一条。燕如烟心中冷笑,这些老狐狸,果然最关心自己的钱袋子。

此时,一道冷冽的女声从殿外传来:\"参见摄政王。\"

众人回头,只见李瑶一袭红衣,缓步走入大殿。她向燕如烟行了一礼,眼中带着若有若无的挑衅。

\"李小姐今日为何来朝?\"燕如烟淡淡问道。

李瑶微微一笑:\"听闻摄政王推行新政,妾身作为商家代表,特来表达一些想法。\"

燕如烟挑眉:\"哦?请说。\"

\"妾身赞同摄政王改革盐政一条。\"李瑶娓娓道来,\"盐政由世家把持已久,价格居高不下,百姓苦不堪言。若能改革,必将减轻百姓负担,同时也能增加国库收入。\"

此言看似支持燕如烟,实则是在挑动世家盐商与摄政王的矛盾。燕如烟通过读心术,清晰感知到李瑶心中的算计——她想借此机会离间燕如烟与朝中权贵的关系,同时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谋取更多利益。

燕如烟心中冷笑,但面上却对李瑶表示感谢:\"李小姐远见卓识,本王甚是佩服。改革盐政确实是重中之重,本王会优先考虑。\"

李瑶掩嘴轻笑:\"摄政王过誉了。妾身还有一事不明,这'重设女学'一条,是何用意?\"

她这一问,看似无心,实则意有所指。在这男尊女卑的社会,鼓励女子习医从商,几乎是对传统的公然挑战。

燕如烟早已料到会有人质疑这一点,不慌不忙地回答:\"自古巾帼不让须眉。我朝内忧外患,需各方才俊共襄国事。女子若能习得一技之长,不仅可减轻家庭负担,更能为国家增添新的力量。这难道不是利国利民之举吗?\"

话音刚落,陆毅忽然开口附和:\"摄政王此言有理!以我朝国情,女子确实应当获得更多机会。只是...\"他故意顿了顿,\"只是此举恐触犯传统礼教,引起儒林不满啊。\"

燕如烟眯起眼睛,透过读心术,她清晰地感知到陆毅内心的恶意。这人表面支持自己,实则样样都在阴险挑动众臣的抵触情绪。

朝堂上再次哗然,不少老派官员开始议论纷纷,指责燕如烟的想法过于离经叛道。

就在朝堂即将陷入混乱之际,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龙袍的年轻人缓步走入——是皇帝陛下亲临!

\"参见陛下!\"满朝文武立即跪拜行礼。

皇帝微微抬手:\"诸位平身。\"他走到高位上坐下,目光在燕如烟和众臣之间来回扫视,\"今日朝议,朕听闻摄政王有新政推行,特来旁听。\"

燕如烟恭敬行礼:\"陛下圣明。臣确有新政七条,意在革除积弊,振兴国家。\"

皇帝点点头:\"说来听听。\"

燕如烟将新政七条详细解释了一遍,句句铿锵有力,字字见血。皇帝静静聆听,面色逐渐凝重。

待燕如烟说完,皇帝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摄政王所言,确实切中时弊。朕观各位爱卿争论不休,看来此事确非易事。\"

他环视朝堂:\"朕决定先推行三条:重设边防督察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至于其他各条,容后再议。\"

皇帝的表态,无疑给了燕如烟极大支持。那些原本想要强烈反对的权贵们,面对皇帝的决定,只能暂时压下心中不满。

朝会结束后,燕如烟与叶如歌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春日暖阳照在院中一株正在盛开的海棠树上,花瓣娇艳如火。

\"主子,今日一战虽胜,但陆毅那厮心机颇深,表面支持您,实则处处挖坑。\"叶如歌忧心忡忡地说道,\"还有李瑶,此女同样不可小觑。\"

燕如烟淡然一笑:\"我早已看透他们的心思。陆毅表面谦卑,内心却是病态的嫉妒与野心;李瑶则打着支持我的旗号,实则是想借机挑拨离间,为自己谋取利益。\"

她轻叹一声:\"可惜我的读心术仍有局限,若是情绪激烈者,效果便大打折扣。今日朝堂上那么多人,我只能感知到最突出的几个心声。\"

叶如歌恭敬道:\"主子不必过虑。今日皇帝陛下支持您推行三条新政,已经是极大胜利。其余各条,日后徐徐推进便是。\"

燕如烟摇摇头:\"你有所不知。皇帝今日看似支持我,实则是在观望。他允我先推行三条无伤大雅的改革,是想看看朝野反应。若是顺利,他或许会支持我进一步改革;若是阻力太大,他随时可以撤回支持。\"

她的眼神变得深邃:\"我能感知到,皇帝心中也有顾虑。他虽年幼,但已深谙帝王之术。我们现在与他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必须步步为营。\"

叶如歌默然片刻,轻声问道:\"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燕如烟沉思片刻:\"先巩固已经推行的三条新政,特别是边防督察司,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同时,派人暗中观察陆毅的动向,此人不可小觑。\"

她眉头紧锁:\"李瑶那边,也需密切关注。她与权贵勾结已久,手中必有不少把柄可抓。让张清风暗中调查,或许能有所发现。\"

叶如歌忽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道:\"主子,听说李瑶近日与陆毅有所接触,两人似乎在密谋什么。\"

燕如烟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果然如此。这两人若是联手对付我,确实是个麻烦。不过...\"她嘴角浮现一丝冷笑,\"同床异梦之人,又能齐心多久?\"

夜幕降临,皇宫深处的一间密室里,陆毅正与李瑶密谋。

\"李小姐,今日摄政王新政,我们虽暂时受挫,但并非全无收获。\"陆毅轻声道,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皇帝看似支持她,实则是在试探朝臣反应。我们可以借机煽动那些受损的权贵,制造更大的阻力。\"

李瑶冷笑一声:\"陆公子言之有理。不过,单凭煽动权贵恐怕难以撼动燕如烟的地位。我已有一计...\"

她凑到陆毅耳边,低语几句。陆毅面色一变,既惊且喜:\"此计若成,燕如烟必败无疑!\"

李瑶拢了拢衣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不过此计需要陆公子的配合。\"

陆毅深深看了李瑶一眼,心中既是警惕又是贪婪:\"李小姐尽管吩咐。\"

二人密谋已毕,各自离去。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密室的墙角处,一只不起眼的小虫正在静静爬动——那是燕如烟安插的\"眼线\"。

风云暗涌,一场更大的博弈即将展开。

而对于燕如烟来说,这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第一步。她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皇宫,心中已有定计。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与险阻,她都将一一破解,直至最终胜利。

只是,那暗流涌动的朝堂之上,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那些表面恭顺,内心算计的权贵们,又将如何应对这场改革风暴?

陆毅和李瑶的密谋,又将给燕如烟带来怎样的危机?

当春风吹散最后一片梨花,当朝堂上的口舌之争化为实际的权力博弈,这场看似平静的风暴,必将席卷整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