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章怀太子庙乐章之一
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神
副君昭象,道应黄离。
铜楼备德,玉裕成规。
仙气霭霭,灵从师师。
前驱戾止,控鹤来仪。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霭霭:ǎi ǎi
? 师师:shi shi
? 戾:li
注释
? 副君:指太子,这里指章怀太子。
? 昭象:光辉的形象。
? 黄离:《易·离》中说“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黄离”即指日,比喻太子的品德如阳光般明亮。
? 铜楼:指太子宫,这里代指章怀太子。
? 备德:具备美好的品德。
? 玉裕:形容姿容美好,气质不凡。
? 成规:成为规范。
? 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这里形容仙气缭绕。
? 灵从:神灵的侍从。
? 师师:众多的样子。
? 前驱:在前面开路的人或事物,这里指迎接神灵的先导。
? 戾止:来到。
? 控鹤:驾鹤,传说中仙人常驾鹤飞行,这里指章怀太子的神灵驾鹤而来。
? 来仪:前来显示其仪态。
译文
太子有着光辉的形象,他的品德如同明亮的太阳。在太子宫中,他具备美好的品德,姿容美好成为众人的规范。周围仙气缭绕,神灵的侍从众多。迎接神灵的先导已经来到,章怀太子的神灵驾着仙鹤前来显示其仪态。
在历史的漫漫进程中,祭祀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仪式,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首唐代佚名所作的《郊庙歌辞·享章怀太子庙乐章·迎神》,宛如一幅古朴而庄重的画卷,徐徐展开,为我们呈现出一场祭祀章怀太子的盛大仪式,让我们得以透过文字,领略唐代祭祀文化的深邃内涵与独特魅力。
首联:尊崇太子,德配瑞象
“副君昭象,道应黄离”,诗歌开篇,便以一种崇敬的笔触,描绘出太子的显赫形象与高尚品德。“副君昭象”,“副君”即太子,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太子作为储君,地位尊崇,肩负着延续皇室血脉、继承大统的重任。“昭象”二字,生动地展现出太子那光辉耀眼、众人瞩目的形象,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威严与荣耀的象征,体现出人们对太子的由衷崇敬与赞美之情。
“道应黄离”,“道”在这里指的是道德、品行,太子作为未来的君主,其道德修养备受关注。“应”表示符合、顺应,“黄离”是古代传说中的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与光明。这句诗表达了太子的道德高尚,与黄离瑞鸟所代表的祥瑞特质相契合,寓意着太子的品德如同瑞鸟降临般,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吉祥与福祉,进一步强调了太子的崇高地位和美好品质,为这场祭祀仪式奠定了庄重而神圣的情感基调。
颔联:品德如楼,规范成矩
“铜楼备德,玉裕成规”,诗人将视角深入到对太子品德的具体刻画,展现出太子品德的坚实与典范意义。“铜楼备德”,“铜楼”通常指宫殿或庙宇中的铜制建筑,其坚固耐用,历经岁月而不倒。这里以铜楼作比,形象地描绘出太子所具备的美德如同铜楼一般坚固可靠,坚不可摧。无论是面对权力的诱惑,还是复杂的政治局势,太子都能坚守道德底线,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
“玉裕成规”,“玉裕”指代美好的品德,玉在古代文化中一直被视为纯洁、高贵的象征,用“玉裕”来形容太子的品德,更凸显其品德的珍贵与美好。“成规”表示太子的美好品德已经形成一种规范,成为众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太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遵循着道德的准则,为皇室成员、朝廷官员乃至天下百姓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对社会风气的塑造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颈联:神秘氛围,庄重随从
“仙气霭霭,灵从师师”,此联笔锋一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祭祀氛围。“仙气霭霭”,“仙气”代表着超凡脱俗、神秘莫测的气质,仿佛来自另一个神圣的世界。“霭霭”形容云雾缭绕、朦胧缥缈的样子,这种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整个祭祀现场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让人不禁联想到神灵即将降临的神圣时刻,增添了祭祀仪式的庄严感和神秘感。
“灵从师师”,“灵从”指的是神灵的随从,在古人的观念中,神灵降临人间时,往往会有随从相伴。“师师”描绘出这些神灵随从恭敬肃穆的样子,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神色庄重,举止恭敬,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神灵的威严和神圣。这些随从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祭祀仪式的画面感,更强化了祭祀的庄重氛围,让人们感受到祭祀仪式的神圣不可侵犯。
尾联:神灵降临,高贵祥瑞
“前驱戾止,控鹤来仪”,诗歌的最后一联,将祭祀仪式的神圣氛围推向高潮,描绘出神灵降临的壮丽场景。“前驱戾止”,“前驱”即前导,他们在祭祀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领着神灵的到来。“戾止”表示到达、来临,当他们引领着神灵的队伍缓缓走来时,整个祭祀现场瞬间充满了敬畏与期待的气氛,人们的目光紧紧跟随,仿佛在见证一个神圣的时刻。
“控鹤来仪”,“控鹤”意为驾驭仙鹤,在古代文化中,仙鹤被视为仙人的坐骑,象征着高贵、祥瑞和超凡脱俗。这里描绘神灵如同仙人般驾驭着仙鹤降临祭祀现场,“来仪”表示降临、来临,这一画面充满了奇幻色彩,让人感受到神灵的高贵与神圣。神灵的降临,不仅是对祭祀者虔诚之心的回应,更是对人们美好祈愿的庇佑,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深深敬意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