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隐太子庙乐章之二《送神》(1 / 1)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1123 字 22小时前

隐太子庙乐章之二

郊庙歌辞·隐太子庙乐章·送神

皇情悼往,祀议增设。

钟鼓铿锵,羽旄昭晰。

掌礼云备,司筵告彻。

乐以送神,灵其鉴阕。

以下是这首诗的生僻字注音、注释和译文:

生僻字注音

? 旄:máo

? 昭晰:zhāo xi

? 筵:yán

? 阕:què

注释

? 皇情:皇帝的情思。

? 悼往:悼念过去的人或事,这里指对隐太子的悼念。

? 祀议:关于祭祀的商议。

? 增设:增加设置,这里指增加对隐太子的祭祀。

? 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和谐。

? 羽旄:古代旗帜的一种,用羽毛装饰,这里代指祭祀时的仪仗。

? 昭晰:清楚;明显。

? 掌礼:掌管礼仪的人。

? 云备:说已经完备。

? 司筵:掌管筵席的人。

? 告彻:宣告结束。

? 鉴阕:鉴,察知;阕,终了。这里指神灵察知祭祀完毕。

译文

皇帝怀着悲痛之情悼念过去,经过商议增设了对隐太子的祭祀。祭祀时钟鼓声音响亮和谐,装饰着羽毛的旗帜鲜明醒目。掌管礼仪的人说一切都已准备完备,掌管筵席的人宣告祭祀结束。奏起音乐来送神,希望神灵察知祭祀已完毕。

在历史的长河中,祭祀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首唐代佚名创作的《郊庙歌辞·隐太子庙乐章·送神》,宛如一幅古朴的画卷,以简洁而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场庄严肃穆的祭祀送神仪式,引领我们穿越千年,去感受那个时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凝重情感。

首联:深情缅怀,祭祀增仪

“皇情悼往,祀议增设”,诗歌开篇便直抒胸臆,将皇帝对往昔的深切哀悼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皇情悼往”中的“皇情”,彰显出这份情感的庄重与深沉,身为一国之君,其情感不仅仅代表个人,更象征着整个皇室乃至国家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视与缅怀。这里所哀悼的对象,或许是隐太子李建成,其坎坷的命运与悲剧的结局,引发了后人无尽的感慨与追思,皇帝的哀悼之情,也正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刻铭记与反思。

“祀议增设”进一步体现了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为了更充分地表达这份哀悼之情,朝廷经过商议,特意增加了祭祀的仪式和内容。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皇室对祭祀的虔诚态度,更体现了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每一项新增的仪式和内容,都饱含着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历史的敬重,它们如同精心编织的丝线,共同构成了这场庄重而肃穆的祭祀活动,也为后续的祭祀场景描绘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颔联:钟鼓齐鸣,旗帜飘扬

“钟鼓铿锵,羽旄昭晰”,诗人将视角转向祭祀现场,通过对声音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庄严肃穆且隆重的氛围。“钟鼓铿锵”,钟鼓之声在古代祭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那响亮而有力的声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传达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当祭祀进入送神环节,钟鼓齐鸣,那激昂的节奏、宏大的声响,瞬间填满整个祭祀空间,每一声鼓点、每一下钟声,都仿佛在叩问天地,诉说着人们的虔诚与追思,让祭祀现场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羽旄昭晰”,“羽旄”指的是用羽毛装饰的旗帜,它们在祭祀现场随风飘扬,“昭晰”一词则生动地描绘出旗帜的明亮清晰。这些旗帜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它们不仅是祭祀仪式的重要装饰,更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威严。在钟鼓之声的映衬下,羽旄飘扬,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出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严,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圣的世界,感受到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

颈联:礼仪完备,祭祀落幕

“掌礼云备,司筵告彻”,聚焦于祭祀仪式的执行与结束,体现出祭祀的严谨与规范。“掌礼云备”,“掌礼”指的是主持礼仪的官员,他们肩负着确保祭祀仪式顺利进行的重任。“云备”形容他们的准备工作做得极为周到,从祭祀流程的安排、礼仪规范的执行,到与各环节相关人员的协调,无一不精心筹备。他们的辛勤付出,使得祭祀仪式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对祭祀礼仪的尊重和对祖先的崇敬。

“司筵告彻”,“司筵”是负责宴席的官员,他们在祭祀过程中负责准备祭品、布置宴席等工作。当“司筵告彻”时,意味着祭祀仪式中的宴席环节已经结束,也标志着整个祭祀过程即将圆满完成。这一宣告,仿佛是一场盛大演出的落幕,虽然仪式即将结束,但其中所蕴含的庄重与肃穆,却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心中,让人感受到祭祀文化的严谨与神圣。

尾联:音乐送神,虔诚祈愿

“乐以送神,灵其鉴阕”,将情感升华到对神灵的敬意与祈愿。“乐以送神”,在祭祀的最后环节,音乐再次响起,这一次,它承载着人们送别神灵的深深敬意。音乐的旋律悠扬而庄重,仿佛在与神灵进行最后的对话,表达着人们对神灵庇佑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用音乐送神,不仅是对祭祀仪式的尊重,更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式,通过音乐的力量,将人们的情感传递给神灵,希望神灵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诚意。

“灵其鉴阕”,则是人们内心最真挚的祈愿。“灵其鉴”希望神灵能够鉴察人间的一切,包括祭祀者的虔诚之心和他们所表达的愿望。“阕”在这里可理解为祭祀的全过程,人们期待神灵能够对这场祭祀给予认可,并满足他们的祈愿,无论是家族的繁荣昌盛、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是个人的幸福安康,都寄托在这一句虔诚的祈愿之中。这种对神灵的信任与依赖,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庄重与虔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