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德明兴圣庙乐章之一《迎神》(1 / 1)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1224 字 11小时前

德明兴圣庙乐章之一

唐德明兴圣庙乐章·迎神

元尊九德,佐尧光宅。

烈祖太宗,方周作伯。

响怀霜露,乐变金石。

白云清风,仿佛来格。

生僻字注音

无生僻字,注意多音字:

? 伯(bà):通“霸”,指诸侯之长,此处读第四声。

注释

1. 元尊九德:“元尊”指(李唐先祖)元始尊神;“九德”形容德行完备(出自《尚书》“九德皆备”)。

2. 佐尧光宅:辅佐尧帝,光大天下(传说李姓先祖皋陶为尧臣)。

3. 烈祖太宗:“烈祖”指功业显赫的祖先(如李渊);“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4. 方周作伯(bà):如同周代诸侯之长(“伯”通“霸”,指李唐兴起时的地位)。

5. 响怀霜露:声响中饱含对先祖的缅怀(“霜露”代指追思之情,出自《礼记》“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

6. 乐变金石:祭乐用钟磬等金石乐器演奏(“金石”指乐器,如编钟、石磬)。

7. 仿佛来格:仿佛(先祖神灵)降临受祭(“来格”指神灵降临)。

译文

元始尊神德行完备,曾辅佐尧帝光耀天下。

烈祖太宗功业昭着,好比周代诸侯之长。

乐声中饱含霜露般的追思,金石之音变换肃穆。

白云清风飘荡,仿佛先祖神灵降临受享。

解析:此为唐代祭祀祖先的乐章,通过追溯先祖(皋陶、李唐帝王)功绩,以“霜露”“金石”营造庄重氛围,结尾以“白云清风”的意象渲染神灵临降的神圣感,表达对先祖的崇敬与祈愿神灵护佑的虔诚。

在唐代,祭祀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承载着人们对先祖的缅怀、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国家和生活的美好祈愿。李纾所作的这首《唐德明兴圣庙乐章·迎神》便是为祭祀德明皇帝和兴圣皇帝而精心创作,整首诗用词考究、意境深远,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文化内涵。

诗的开篇“元尊九德,佐尧光宅”,将我们带入一个充满神圣感与历史厚重感的情境之中。“元尊”,在这里指代古代拥有至高无上地位与威望的伟大君主,他们身上具备“九德”。“九德”并非简单的数字罗列,在古代文化语境里,它象征着最为高尚、完备的品德与卓越才能,诸如宽而栗(宽厚且庄重)、柔而立(温和且有主见)等。这些品德和才能犹如璀璨星辰,辅佐着尧帝,使得尧帝的统治光辉万丈,疆域得以拓展,百姓安居乐业,“光宅”二字形象地描绘出尧帝治下的繁荣昌盛与幅员辽阔。此联不仅仅是对古代圣贤的单纯赞美,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它通过对这些圣贤品德与功绩的颂扬,间接地表达出对神灵的崇敬之情。在古人的认知里,神灵是美好品德与强大力量的终极象征,就如同这些古代圣贤一般。诗人期望神灵能够像古代圣贤辅佐尧帝那样,庇佑当下的国家与人民,使其也能享有繁荣与安定,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字里行间满溢着诗人对神灵的敬仰与崇拜,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道德规范的尊崇与坚守,这种情感为全诗奠定了庄重肃穆的基调。

“烈祖太宗,方周作伯”,此联引入了重要的历史典故。“烈祖太宗”明确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威名远扬四方,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君主。“方周作伯”提及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同样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周文王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为周朝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武王继承父志,率领诸侯推翻商纣,建立周朝,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这两位君主的功绩和品德被后世世代传颂,成为了后世君主学习的典范。诗人在此将唐太宗与周文王、周武王相提并论,通过对这些历史上杰出君主的赞美,深刻地表达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凸显出对历史传承的高度重视,暗示着先祖们的伟大传统和精神,在神灵的庇佑下将会得以延续。这种延续意味着国家将继续繁荣昌盛,如同周朝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开创下蓬勃发展一般。此联不仅饱含着诗人对先祖的追思与敬重,更传达出对神灵庇佑国家长治久安的恳切祈求,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力量。

“响怀霜露,乐变金石”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与音乐元素。“响怀霜露”,当霜露凝结、滴落,那细微而清冷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静谧感,传入耳中,给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独特感受。这霜露之声,并非单纯的自然声响,它在祭祀的情境中,更像是一种来自天地之间的神秘回响,引发人们对先祖和神灵的追思与缅怀。“乐变金石”,“金石”指代的是钟磬等古代打击乐器,其音色独特,或清脆悠扬,或雄浑厚重。这里说音乐如同金石之声般发生变化,象征着音乐的庄重与永恒。在祭祀场合中,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通过音乐的变化和演奏,营造出庄严肃穆、神秘而神圣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祭祀现场的那份宁静与祥和。而霜露和金石的描写,更深层次地暗示着有一种神秘力量在背后支配着一切。这种力量虽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就如同那霜露的声音、金石的乐声一般,虽难以捉摸,却能让人切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进一步强化了祭祀活动所特有的神圣感,使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最后“白云清风,仿佛来格”,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自然景象。洁白的云朵在天空中悠然飘荡,轻柔的微风徐徐拂过,给人一种清新、舒适之感,仿佛能洗净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看似简单的自然景象描写,却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活。白云和清风的存在,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美,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在古人的观念中,白云和清风常常与神灵、仙境等联系在一起,它们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这种力量被视为能够带来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生活的源泉,此联暗示着在这白云清风之间,神灵仿佛正缓缓降临。神灵的到来,将为人们带来福泽与庇佑,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不仅是诗人对神灵的虔诚祈愿,更是广大百姓内心深处的共同期盼,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