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天选之人,舍她其谁?(1 / 1)

她望着此时城墙上渐显骚乱的梁京守军,以及一字排开正各自找准位置自由开炮的平洲火器营,乍起的冲天硝烟,不觉冷笑。

这场攻城之战,从她开始萌生反心,到密谋起兵,再到如今的兵临城下,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可谓是仓促与果决并行,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放在其他人身上根本就无法做到。

乃一场不可复制的谋逆之举!

在古代谋逆篡位,不胜枚举,但成功者屈指可数。

有的人密谋长达数十年,只待一个十拿九稳的契机,起兵后仍需经历嗜血征战,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而她却仅仅筹备了半年,就已然剑指皇都,且胜算极大。

若说当中没有一些常人无法具备的因素,那就是假的。

首先,如果当初她没有选择与寻常公主截然不同的方向,甘愿放弃京都养尊处优的贵族生活,深入疆场磨炼意志,并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成为大梁的女战神,北域军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女性主帅,那...便没有造反的第一要素,威望与军心!

起兵造反,首先要有兵!

有军心支持,才有定鼎江山的资本,不是?

她在自己人生韶华,最美丽最高光的十五六岁年纪...深入军中前线与底层士卒浴血奋战,放弃了那个年纪本该躲在父辈庇护下,早早相夫教子的安逸生活,在取舍之间选择了先苦后甜,为她今时今日的这一步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统领北域军的数载时光,数度以强硬态势击退蛮夷的进攻,再到兵出苍山营,联合栖霞军扫荡大梁苍山平原上盘踞的数万麻匪,都无疑为她奠定了极为厚实的军中底蕴与威望。

以至于当她受命重返北域关,在皇甫神奇已事先赶到,并意图夺取要塞大权时,仅仅一出面,留下一句话,就能让数十万北域大军甘愿听从李宣与莫离的指派,而无视皇甫神奇这个梁帝钦点的监军权威。

多年来,她爱兵如子,数度接济那些从北域关前线退下来的伤兵与平民,将本该是她私产的栖霞城领地当成了伤兵与流民的安置地,更让她在京都以外大获民心,并拥有仁义之名。

栖霞城数万百姓,明面上以帝君为尊,实则却只对她唯命是从。

站在底层百姓的角度,谁对他们好,谁能给他们提供安稳的生活条件,就会选择支持谁,而非虚无缥缈的一纸圣旨。

这也是皇甫萱为何能在一夜之间将栖霞军扩张到三万人的原因。

栖霞城的居民,大多是前线退役的老兵,亦或家属,皇甫宣给了他们一个家园。

反过来,当皇甫萱需要帮助时,那些人又岂会犹豫?

当命运结成共同体时,上下才对一心!

再者,在皇甫萱成功了战神之名,立下赫赫功勋,隐约已经功高盖主时,又适时激流勇退,不仅将北域军重新交给了朝廷,还不惜放下身段甘愿充当“绿叶”,陪伴自己的阿兄出使西楚。

如果她不交出兵权,不去这趟西楚,也就不会认得李大当家。

不认得李大当家,也就得不到虎威军的支持,没有虎威军火器营的支持...她便没有任何把握能打下梁京,并钳制拱卫梁京的两大游骑兵师团。

如果在她遇见化名“彦祖”的李大当家后,没有心悦之,没有不惜代价,甚至不惜用计夺取了李宣的“贞操”,那如今的局面亦不会形成!

要知道的一点是,纵然李宣有心帮助她在大梁国内稳住地位,但其实对启用西楚皇城军助她造反,是持保留意见的。

毕竟,皇城军一旦牵涉其中,意义便有所不同。

结果就会上升到两国邦交的层面,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诸国混战。

但好巧不巧,正因为当初她在李宣与柳栖凤洞房之夜,用计夺取了他的贞操,并成功怀上了“小小帅”。

李宣若不是个畜生,就不会任由她与腹中孩儿涉险,故而即便明知不可为,也要冒险全力帮助她夺位。

李宣知道以皇甫萱现在面临的形势,不造反是毫无生路的。

纵然她得不到李宣的帮助,也会铤而走险进攻梁京。

那么...且不说李大当家本身就不讨厌,就算只是为了她腹中孩儿,也有了不得不帮的理由!

有了前些年与底层将士浴血奋战积累的名气与威望,加上虎威军火器营的帮助与她本身大梁九公主的皇族身份,才促成了她仅用半年时间就能做到从谋划、准备到付诸行动的造反路线。

如此苛刻的前提因素,换个人万难做到。

虎威军没有火器营,便无法助她迅速破开梁京城防。

李宣没有事先帮助昆仑族解决圣器危机,便无法得到云峰的帮助,没有云峰的帮助...仅靠她们母子三人在城中的细作根本无法有效打开城门!

李宣没有亲赴北域关战场,拖住皇甫神奇,让她有机会潜回栖霞,并派出二十万大军钳制两大游骑兵师团,那就算给她三个火器营,也无法攻下梁京,乃至连梁京都无法靠近!

这么多必备条件加在一起,绝非任意一人都可具备。

若是放在大梁其他公主身上,莫说是造反,只怕连大声对梁帝说话都不敢...

老天爷在这个特定时刻,似乎对她皇甫萱单独偏爱,竟无形之间给她创造出了诸多造反,且极有可能成功的条件!

可谓是天选之人。

拥有这样的底蕴和强者支持,大梁女皇之位...舍她其谁?

此时。

她目光冷冽,从火器营开炮的那一刻起,便知道已无后路可走。

正如事前她自己所说,不成功便成仁,唯有生与死两个选项。

她从怀中取出一枚响箭,亲自发射升空,向城中的昆仑族和手下暗卫发出信号。

与此同时。

三万余伪装成脚夫、平民的栖霞军已经重新戴上铠甲,列阵精神抖擞地站在她身后的树林中,只等一声令下。

虽然她身怀六甲,但并不妨碍她留在后方督战,缓缓抽出腰间的佩剑,她以剑指天,大呼道:

“帝君蒙难,社稷危殆。萱,虽一介女流,然既为皇室子弟,当肩负匡扶国祚之重责。今,起兵梁京,除奸逆,复国本!众将可愿与我否?”

栖霞军齐声应道:“以九殿下马首是瞻,铲除奸逆,复我国威!”

“进攻!率先入城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世袭罔替!”

她并未过多废话,简单地鼓舞士气后,果断下达了总攻的指令。

“杀!”

话声刚落,数万栖霞军倾巢出动,宛如一柄利剑般直刺梁京城门。

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一旦两大游骑兵师团回过神来,栖霞军必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