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政的回答,朱标早已有所预料。毕竟从朱政平日对军事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坚持带兵抗倭的表现来看,有这样的理想也属正常。
实际上,在得知朱政真实身份后,朱标也与太祖有着相同的顾虑。对于这个自己亏欠最多的孩子,他绝不愿意看到他冒险。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为什么要劝说太祖答应朱政的要求,真是悔不当初!但事已至此,改变不了什么,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
所以,他只能往好的方向去想,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当下,朱标略作沉思……
终归还是按捺不住作为父亲的慈爱之情,他语重心长地劝说道:
“宝剑之利源于磨砺,梅花之香来自寒冬!既然你有这样的志向,此次出征东瀛,接受历练与考验,亲眼见识一番,这亦是良机!倘若遭遇不顺,遇到难题或挫折,切莫急躁,更不可轻言放弃,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甚至要视其为一件好事!
要知道,困难与磨难对人而言,就如同锤子击打铁坯一般。只要熬得过去,必将成为锋利无比的宝剑!”
说到这里,朱标不禁有些感慨地说:
“麟儿啊,你自幼随我左右,想必对我之坚韧有所体会吧!
我可以告诉你,我之所以能够这般坚强,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能够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使华夏分裂的江山重新归于统一——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早年困于社会底层的艰苦岁月。
那段日子让我变得如利刃般无坚不摧!
这,是我所无法做到的,也是我最为敬佩自己的地方!
所以,你也该去历练,去磨炼,亲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功业!”
朱政听后,默默点头,表示认同。
正如朱标所言,对他影响深远、终生受益的,正是那几年流浪乞讨的经历。
在这期间,他走遍群山,游历大江南北,见识各地风俗民情,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积累社会经验,逐渐形成了坚毅果断的性格。
当然,这也让他性格中多了几分冷酷与猜疑。
毕竟身处乱世,为了生存挣扎于社会底层,处境堪比行走在地狱边缘。
稍有差池,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心肠不硬、下手不狠、脸皮不够厚、头脑不够灵活的人,早已被淘汰。而他则挺了过来。
于是,从一个毫无见识的社会底层人士,迅速成长为一位果断狠辣的枭雄,最终登上权力巅峰,成就非凡事业。
“不过……”正当朱政陷入沉思之时,
朱标突然想到什么,顿时一脸严肃地补充道:
“虽然经历磨难确实是好事,但绝不能逞强,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一定要珍爱生命,保全自身!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白吗?”
说着,朱标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生怕朱政真的遭遇险境。
若因年轻气盛,倔强逞强而发生意外,那真是要了他的命!
光是这么一想,朱标就不由自主地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随即,还不等朱政回应,朱标便猛地抓住他的手,用颤抖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叮嘱道:
“孤的嘱托,你定要牢记于心,切莫轻易涉险,知晓了吗?”
声音中满是真诚与坚定,仿佛还夹杂着些许希冀。
朱政闻言,不禁一怔,虽不明朱标为何如此情绪波动,但他能清晰感受到对方发自内心的关切。心中一阵暖意涌起,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稍许沉默后,朱政终于忍不住开口回道:“殿下关怀,政铭感五内。同样,也恳请殿下务必珍重自身!操持政务时,万不可过于劳累。需得劳逸结合,以免身体不堪重负。”
朱标听罢,眼眸骤然睁大,神情恍惚地凝视朱政片刻,随即唇角勾起一抹笑意,开怀至极,只是眼眶微红,频频颔首应下。
然而,朱标内心并未真正接受这番劝诫。相反,他暗自发誓,比往昔更加勤勉尽责,以身作则,让朱政明白,纵使没有他那般卓绝的天赋,勤奋亦能成就大业!毕竟“至拙胜至巧”嘛!
更何况,他如今根本无暇分神。既要处理繁杂政务,为朱政树立榜样;又要协调朱允炆、朱允熥、朱政三兄弟的关系,更要谋划如何扶持朱政走上正途。
依朱标看来,从父亲的歉疚到皇储的责任,朱政无疑是最佳人选。即便朱标心中仍有顾虑,担心朱政受朱元璋影响而失偏颇,尤其在朱政痴迷武事之际,更可能忽视文治。
在他眼中,帝王之道在于远见卓识与宏大气度,而非单纯专注武力。即便有所涉猎,亦应有所节制,而核心始终是治国安邦。若能让黎民安定富足,国家繁荣昌盛,方为正
道。尤其对于承袭祖业的君主,文治尤为重要。这也正是历代贤明君主谥号常带“文”的缘由。
思索良久,朱标郑重其事地说道:
“麒儿,你喜欢武事,并且希望在此有所成就,这并无不妥。
只是,切不可重武轻文。
自古以来,文武并举、相得益彰才是正道,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对的。
过分注重武功,即便像汉武帝那样功业辉煌,
终究搞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甚至差点使大汉分裂。
所以相较武事而言,文治的重要性更高。
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明富强兴盛。
在稳定根基后,再谈开拓疆土之事。
若一味追逐宏大目标,很容易迷失方向,
忽视了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安定则国家稳固。
特别是作为继承祖业的君主,
文治比武功更加关键。
所以,你应该多关注文治。
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处理政事民生?如何让大明繁荣昌盛?”
朱政听得一头雾水,心中满是困惑。
朱标所说的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像是自言自语。
就在他疑惑之际,朱标忽然脱口而出:
“要是你登基为帝,你觉得该怎么做?”
话音刚落,朱政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