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知府大人突然造访。
纤细的身形,梳着妇人发髻,沈行简看着明显未脱少女稚嫩的女子。
有些意外:“就是你,种植出了红薯?”
锦绣福身一礼:“回大人,是的。”
“大人。”
只见刘启明上前和沈行简耳语几句,沈行简一愣,随后一脸兴味。
谢锦南立在锦绣身侧,一脸若有所思,他本还以为,刘县令会将政绩牢牢握在手里。
“谢娘子,红薯在哪?”
“各位请跟我来。”
锦绣比手,带一行人前去仓库。
面前是堆成小山的红薯,“这就是红薯?”
沈行拿起一条左右手掂了掂。
约莫有七八两重。
锦绣点头:“这只是一部分,十二亩红薯全部挖回来了,除去刘县令拉走的四千斤,差不多还剩四万斤。”
“十二亩,四万斤?”
除了刘启明,随同来的官员眼珠子瞪得老大,一亩三千多斤?
沈行简左手摩挲着下巴:“我雷州辖下七个县,若是全部种植....谢娘子,三万斤,可行?”
锦绣无奈地耸了耸肩。
“如今外面形势严峻,民妇本想将红薯都留着以备后患,既然大人开口了,民妇岂敢不从,只是这价钱...。”
沈行简挑眉:“你卖刘县令十文钱,本官出十二文,如何?”
虽然只贵两文,架不住数量多啊。
锦绣咧嘴:“十五文!”
“你这是坐地起价。”
老实点头:“是的。”
“成交!”沈行简磨牙。
她背后靠山是御王,不答应也只能答应了。
沈行简心中盘算着,回去后就安排人将三万斤红薯都拉走。
就听锦绣道:“大人,民妇还种了一种叫脚板薯的作物,脚板薯比红薯产量更高,亩产六七千斤。”
六七千斤?!
刘启明忽然想起什么:“谢娘子,那日我看见红薯地旁边,另外两块地藤爬满架,难道就是脚板薯?”
“正是。”
“那那那.....”刘启明差点咬到舌头。
红薯亩产三千斤已经够让人吃惊了,那脚板薯竟然亩产六七千斤。
这对大燕百姓意味着什么!
沈行简面容一肃,让锦绣带他去地里一看。
谢锦南不放心,跟着同行。
走过挖空了的红薯地,来到脚板薯地。
锦绣拨开茂密的藤叶,谢锦南用锄头挖了一块脚板薯出来。
当初种下去的小块茎,过了一个半月,脚板形态初现,表皮粗糙,只比女子拳头小一点。
沈行简一笑,“脚板薯....薯如其名!”
像极了人的脚板子,可不就是脚板薯!
“这么小一点,亩产能有六七千?”随行的官吏表示怀疑。
“快十一月才种的,当然小了,要明年五月才能收获,红薯三四个月就能收获,脚板薯生长期长些,要七八个月。”锦绣解释。
“脚板薯耐旱耐涝易生长,特别适合泽南三洲此等湿热之地,种下去,不用怎么管,搭个架子它就能爬上去。”
“大人们瞧这些爬藤架,郁郁葱葱,好看得紧,寻常在自家院子种都没问题,既能当观赏植物,又能当粮食。”
刘启明想到红薯的粉糯香甜,问:“脚板薯比起红薯,味道如何?”
“脚板薯比较脆口,必须煮熟才能吃。”
沈行简看着她:“脚板薯尚未收获,这些你都是如何得知?”
“回知府大人,民妇猜的。
沈行简微眯起眼。
锦绣一脸淡定。
“内子在种田方面有点小天赋,还比较自信,红薯第一次种,她也敢跟某人打赌红薯亩产量,结果就是,她赌赢了。”谢锦南说话难掩意味深长。
沈行简闻言就是一笑。
这个某人,怕不就是他们威名赫赫的御王殿下。
“本官明白了,只是觉得谢娘子见识广博,不像寻常农家女子。”
锦绣眨了眨无辜的眼神:“大人过奖。”
“咳。”沈行简双手一举,优雅地整理着袖子,“既然事情办妥,本大人也该打道回府了。“
夫妻俩:“恭送各位大人。”
目送一行人走远了,锦绣噗呲一笑,转头看着谢锦南:“没想到相公也挺会忽悠人的。”
“为夫说实话而已。”
谢锦南牵起她小手,往家里走。
“刘县令本能够独揽功绩,他却选择将红薯上报给雷州知府,娘子还记不记得,知府大人是如何上位的?”
锦绣心里一琢磨,顿时了然道:“沈知府是因为御王赏识,而刘县令奉御王之命,刘县令将沈大人归为御王一派,所以就趁机..嗯,讨好。”
“正是如此,沈知府大概也猜到了,咱们的背后是御王在支持,他不会太为难你的。”
“还是相公看得通透。”
谢锦南脚步停下,见四下无人,快速在她额头上引下一吻,“锦儿,无论你做什么,为夫都会支持。”
锦绣嫣灿一笑:“嗯,我知道。”
谢家红薯都收获了,黎大有吴桂花便想着回去,将自家那四亩红薯都挖了。
“天河留在这,跟姐夫多学两天,等爹娘将红薯挖了,就来接你。”
锦绣担忧道:“娘,现在外面这么乱,就你和爹两个人回去,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不都说了,县令大人在想办法安置难民了。”
吴桂花坚持不让锦绣他们陪着。
锦绣妥协:“你们回去的时候,要走大路,不要绕近路。”
“爹,你们将大黄也带回去,有坏人就叫大黄咬他。”黎天河道。
“汪!”
大黄先是乖巧地应声,接着露出凶狠的表情,脖颈鬓毛竖起,白晃晃的犬齿森然露出,喉咙发出咕咕声响,以表示自己是个好护卫。
“哟,还挺有架势。”吴桂花乐了。
大黄来谢家的这些天,伙食极好,肚子滚圆,皮肤油光水滑。
跟虎爷混了一段时间,将虎爷那威风凛凛的架势学了个十足。
吴桂花和黎大有回上元村了。
谢家日子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
谢氏小课堂也重新开始了。
因为挖红薯耽误了几天,谢锦南决定多上一个时辰。
吃过午饭,稍作歇息,就开始上课。
这课一上就是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