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开仓赈灾(1 / 1)

“那儿好多人。”

车厢后面,黎天河伸脖子张望。

“等一会,我去看看。”

谢锦南放开缰绳下车,走到告示牌前,好不容易挤进去。

从围观群众的只言片语,他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

“太好咯。”

“县令大人准备开仓赈灾,安置难民,咱们不用提心吊胆了。”

“是啊,本来我都想着这段时间先不摆摊了。”

大部分难民都被挡在城外,昨天抢粮的难民,是绕开官兵和封锁翻山越岭闯进来的。

没有指引和安置,饿怕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相公,告示上面写了什么?”

因为难民闯进来,锦绣担心有什么不好的大事发生。

谢锦南将告示内容大意说一遍。

“就是说,那些人不用饿肚子了,不用饿肚子就不会抢东西吃,县令伯伯真是个大好人!”

黎天河所说,谢锦南点头表示认同,“天河说得对。”

锦绣松了口气的同时,有自己的见解

“我是觉得吧,咱们县令大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太想进步了。”

“姐,进步啥意思?”

“意思就是积极上进,咱们天河也要努力念书识字,你看啊,要是你不读书,今日县令大人张贴的告示你也看不懂对不对,看不懂你就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那样会吃大亏的,所以....”

“所以要努力!要积极!”黎天河学她语气,嚷嚷着打断,“姐,你怎么老是摸我头,会长不高的!”

“当然是因为你的头好摸啊。”锦绣笑吟吟地将手收回。

黎天河抓抓脑袋,认真道:“那你摸姐夫的,姐夫的头看起来更好摸。”

锦绣目光移向前面赶车的男人。

别说,谢锦南头型一看就很圆润饱满,就是前世常说的高颅顶,随便弄个简单的发型,梳个大平头都好看。

回到家。

锦绣着手制作高粱酒。

首先要浸泡高粱。

两百斤高粱全部洗净,放进两只大缸里用适量的水浸泡,待其软化,差不多要两天时间。

新屋靠近旧屋墙边一角,盖新屋时设计了棚子,方便下雨做事。

锦绣让黎天河将浸泡高粱的大缸放在棚子里。

谢家人习惯了锦绣倒腾新奇东西。

倒是吴桂花黎大有追着问,锦绣‘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应付过去。

与此同时。

谢氏小课堂开始了。

除了黎天河,还多了一个谢小玉。

锦绣的意思,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干脆让小玉一起。

读书的好处,谢家人心有体会,飓风和拐子一事后,谢家读书人谢锦南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么说也不对,谢锦南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只不过近几年被家里耽误了,还在童生这个阶段原地踏步。

女孩子将来总归要嫁人,读书没用论,在谢家是不存在的。

君不见锦绣就是跟着谢锦南念书认字,家里的营生都是她想出来的呢——虽然,这只是锦绣当初忽悠家人的说辞。

总之,锦绣和谢锦南提出让谢小玉跟着念书,谢家人无比赞成,问题在于谢小玉是否愿意。

正当锦绣长篇大论,洗脑女子当自强。

谢小玉利索干脆地一口答应了。

“好啊,我也想跟着大哥读书识字。”

于是乎。

谢氏小课堂开始了,地点在二楼,将一间厢房改建成课室,时间每天辰时开始,学习一个时辰。

“人之初,性本善。”

男人温朗的念书声。

教导的果然是古代启蒙幼儿园必学——《三字经》。

锦绣田婆子还有吴桂花,杵在外面探头探脑。

只见黎天河和谢小玉端坐同一张长桌,谢锦南每念一句,两人便朗声跟着念一句。

对儿子的表现,吴桂花十分满意。

“还担心这臭小子坐不住,嗯,不错,有模有样。”

“还早呢,这才第二天。”锦绣实话实说。

“能不能盼你弟一点好的?”吴桂花对女儿无语。

田婆子则更担心小孙女。

“天河只是对念书不感兴趣,对练武就很痴迷,他对喜欢的事还挺有劲头的,也能坚持。”

小玉就不同了,再过一个月就七岁了,还是喜欢整天胡混,村里像她这么大的,都开始跟着娘亲学女红了。

田婆子真心希望孙女能认真跟着大哥读书明理,识文断字,将来好认清自己想要走的路,持之以恒。

“娘和奶都放心,两个小学生,相公应付得来。”

天河单纯听话,而谢小玉虽然喜欢对大哥撒娇,但这种撒娇在谢锦南和谢二勇面前是不一样的。

因为大哥稳重,自然比总是不着调的二哥有威严感。

锦绣转而下了楼,和谢二勇一起,对浸泡后的高粱进行蒸煮,炉灶昨晚在棚子旁边搭建好了,蒸煮三十分钟,达到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酒曲是制作高品质高粱酒的关键,锦绣直接在商城买,均匀洒在冷却后的高粱上,加入凉白开。

拌曲之后就能密封发酵了。

两百斤高粱还是比较好弄的,中途课堂结束,谢锦南也来帮忙。

吃过午饭,午睡一小会。

锦绣去了地里,看见谢长生和黎大有也在。

黎大有和谢长生趣味相投,就喜欢伺弄田地。

一时兴起也曾和谢老头学过两天竹编,很快放弃了,黎大有清楚自己就不是心灵手巧的主儿,不然当初也不会被老木匠嫌弃。

“闺女,红薯好大一个了,还能再长吗?咱什么时候挖?”

黎大有挖了一藤红薯出来,准备晚上煮来吃。

地瓜藤曾翻过一次,避免藤上长小根抢养分,能让地瓜更大个些。

看着藤上最小都有半斤重的红薯,锦绣当即拍板决定。

“后天挖。”

“好!后天就挖。”黎大有期待满满。

等帮亲家他们挖完,自家的也该回去挖了。

黎大有在交粮税那会,回了上元村一趟,来谢家住这么些天,家里番薯地还好好的,时不时下一场雨,连浇水都省了。

正如锦绣所说,红薯极容易栽种,除了偶尔除草,都不用怎么打理!

谢长生也很期待。

红薯吃过好几回了,但就是莫名地期待,试想这么多亩红薯,都挖出来产量得有多少,肯定很惊人。

他问:“锦绣,要不要请几个人?”

“嗯,要请!”

十几亩红薯,凭家里几个人,一时半会挖完怕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