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徐达眉头一挑,但依然没有说话。
反而是朱元璋略一愣怔,皱眉直接说道:“你是说,工部最新研发的新一代洪武天雷?”
“不止如此,父皇。”朱棣的语速忽然变得快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微微的激动,一连串地说道:“这几年来,工部除了研发越来越强大的海船之外,对于像洪武天雷这样的战争利器,也从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
“现在,在老师的主导下,还有那个惊才绝艳的工部侍郎杨开天,工部再接再厉,研究出了以新一代洪武天雷为首的一系列战争凶器!”
“包括膛线火铳,开花弹,穿甲弹……”
“若是将这些新型的成果,用于这支西征的军队,儿臣认为,甚至用不到二十万人,只要能有十万精锐,再加上一支熟练掌握火器运用的神机营,便能够打下帖木儿汗国!”
大言不惭!
许多人立刻皱起眉头。
尽管朱棣把话说得很明白,但朝堂还是好些老臣大摇其头。
用火器?
谁不知道要用火器啊!
魏国公刚才的通盘计划,大家也都听了,其中并没有避开火器啊,甚至还专门阐述了如何利用火器,作为奇兵,突破帖木儿汗国的骑兵阵营呢。
难道,普天下只有你四皇子殿下,会用火器?
“十万人?”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中也有一丝不可置信,沉声说道:“老四,你可知军中无戏言?”
“儿臣知道!”
朱棣躬身,但语气并没有和缓,反而是渐渐浮现出追忆的情绪,叹息道:“洪武天雷……相信父皇知道,也亲眼见过最新型号的大炮,试射最新型号的洪武天雷。”
“但是我想说的是,唯有到了战场上,唯有是真刀真枪的两军厮杀,这种战争凶器的威力究竟可以大到什么地步,才会有最直观的认识。”
“若非亲眼所见,就算儿臣的战报写得再详细,也终究难以完全展现那场战争的情况。”
顿了一顿,朱棣继续说道:“就在昨天,儿臣又去了工部,找到了新任的工部侍郎杨开天,与他详细交谈之后,得知目前工部研究出来的一些最新的火器,要比之前的洪武天雷,强大了十倍甚至数十倍!”
“若这样的数据没有差错……那帖木儿汗国就算比安南国强大一百倍,也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雄关,天险,都没有用!”
“此次出征,儿臣请求带领精心训练的神机营,统一配发工部最新出品的膛线火铳,开花弹等火器,等到冬日到了,雪封天山隘口,我可以用骆驼背负红衣大炮翻越冰川,直达撒马尔罕城下!”
“到那时,数百门火炮一齐发射,炮轰撒马尔罕城,不论对方是战马或是战象,都会不战而溃!”
噫!
听朱棣说得如此笃定,信心十足,刚才那些心存质疑的老臣,纷纷变幻脸色,但最多也就是将信将疑。
要知道,这一下子就把魏国公亲自拟定的出兵规模,压缩了一半,甚至后来说,只用四分之一的兵力,就能达到目的。
真的能行么?
毫无疑问,倘若只用十万人,就能拿下帖木儿汗国,对大明而言,绝对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十万人的话,意味着需要消耗的粮草,可能只有之前估算的十分之一!
就算考虑到背负火炮需要较强的载重力量,但综合算下来,最多最多用五分之一的粮草,就足可以完成这次前所未有的西征。
呵……
魏国公徐达的神色,几度变幻,最终归于平静,他浮现出一个通透的笑容,用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家的这个女婿。
原来,我老了么?
徐达心中,出现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念头,令他的情绪变得有些复杂。
没人能不老,没人能不死。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得如此快?
本以为,此次圣上杀意已决,要在大航海全面开启之前,解决帖木儿汗国,徐达环顾当朝,除了不可能实现的御驾亲征之外,应该是无人能跟他争夺这个征西大元帅的帅印。
但没想到,金銮殿上,才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朱棣站了出来,一开口就将自己苦心设计的军队数量,削减了一半还不止。
真的是老了么?
徐达微微自嘲地一笑,并没有动怒,只是暗暗琢磨着,一定要好好再考察一下工部研发的那些东西,或许真的如朱棣所说,不在战场上见证威力,总归是差了一层呢。
好事!
徐达内心光风霁月,虽然难免有些微微黯然,但很快就调整情绪。
按照朱棣所说,十万人攻打帖木儿汗国,不管怎么信心满满,总是让人无法放心。
但先前说的二十万人,或许真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十万,已经是让大明没有负担的一个数字了。
“诸位爱卿。”宝座之上的朱元璋开口了,面对微微有些骚动的文武百官,肃容道:“不论谁有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此次攻打帖木儿汗国,是大明的大事,诸位乃是股肱之臣,应当集思广益,不能只有一个徐天德,还有老四说话。”
金銮殿上稍稍沉默片刻,便有人越众而出,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有个提议。”
哦?
朱元璋见是曹国公李文忠,知道他一向用兵谨慎,现在徐达的稳妥和朱棣的激进产生冲突,正需要这样的持重老臣发表意见。
“说。”朱元璋鼓励道。
“微臣以为,打仗就是打粮草,就是打补给。”李文忠慢慢说道:“我们可以将陆运改为河运,从即日起,疏通疏勒河,打通去往帖木儿汗国的通道。”
“如此,微臣计算过,可以将运送向前线的粮食损耗,降低三成!”
“此外,帖木儿境内,根据目前的情报,有七大粮仓,我军抵达之后,可以用奇袭的方式,突袭粮仓,若能抢夺过来为我所用自然那更好,若是难以做到,索性一把火给烧个干净!”
“这样一来,不消三个月,帖木儿必将阵脚大乱,我大明当可不战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