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开会还是争论?(1 / 1)

翌日,李世民召来太子李治跟长孙无忌到太极殿,就薛延陀设燕然都护府的事宜展开讨论会议。

李世民走到望着北疆地图良久,他才转过身拿起镇尺着薛延陀的区域地图:

“朕今日诏稚奴,辅机你们二人前来,主要是对薛延陀是自治还是成为我朝附属国的问题,尔等作何看法?”

李治,长孙无忌听罢也是思考着,好半晌,长孙无忌先李治一步回禀:

“圣人,微臣以为,薛延陀经此内乱,部众离心如散沙。若许其自治,恐怕变成第二个东突厥;若收为附属,又需提防铁勒诸部生疑”

李治冷冷瞥了一眼对方,然后迅速移开仿佛对方不值得自己多看一秒,他朝着李世民行插手礼:

“阿耶,儿臣并不赞成赵国公的说法。儿臣以为,可效仿东突厥旧例。设都护府监管赋税、军事,却保留其可汗名号与部落旧俗。能安抚铁勒诸部。待根基稳固后,再徐徐图之。昔年汉文帝对南越国,也是恩威并施,终使赵佗俯首称臣。”

李世民摩挲着腰间螭纹玉佩,目光在殿内二人之间逡巡。

当李治话音落下,皇帝忽然抬手轻叩龙椅扶手,鎏金雕龙的椅背上,龙目里镶嵌的黑曜石随着震动泛出冷光:

“稚奴此言,倒有几分朕当年的风范。”

他嘴角勾起笑意,余光瞥见长孙无忌欲言又止的模样:

“辅机,你且说说,这新旧之策如何权衡?”

长孙无忌猛地攥紧手中象牙笏板,青玉腰带扣在起身时撞出闷响。

他垂首避开李治锋芒毕露的目光,玄色朝服上的蟒纹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微臣,不同意太子殿下的说法。”

尾音未落,殿内烛火突然明灭不定,映得他银白鬓角泛起霜色。 李世民指尖摩挲着龙椅扶手的螭纹,鎏金烛台在案上投下晃动的阴影。

“哦?”

皇帝的声音裹着笑意,却无端让空气凝重几分,

“辅机说说看自己的想法?”

他的目光掠过李治攥紧的拳头,又落在长孙无忌微微佝偻的脊梁上,殿外忽起的穿堂风卷着檐角铜铃轻响,将满室静默搅得细碎。

长孙无忌深深躬身,象牙笏板几乎触地,声音低沉而凝重:

“陛下,太子殿下所言虽有可取之处,但实乃险招。

东突厥旧例不可盲目效仿,彼时颉利可汗骄横跋扈,部众离心,我朝出兵乃顺势而为。

然薛延陀根基未损,铁勒诸部观望已久,若骤然设都护府严加监管,无异于将其逼入绝境。”

他抬眼望向李世民,神色忧虑:

“保留可汗名号看似怀柔,实则养虎为患。

一旦薛延陀重整旗鼓,必成心腹大患。且都护府初立,兵力粮草皆需从内地调拨,长途转运劳民伤财。

漠北苦寒之地,非我大唐子民熟悉之境,贸然派驻官吏,恐水土不服,政令难行。”

“再者”

长孙无忌顿了顿,目光扫过李治:

“太子殿下以汉文帝与南越之事为例,却忽略了关键 南越孤悬海外,而薛延陀与诸多部落接壤。

若处置不当,非但不能安抚铁勒诸部,反而会引发连锁反应,激起更大的动荡。还望陛下三思。”

太极殿铜兽衔环的门扉推开时,冷风卷着几片槐叶扑进殿内。

房玄龄的皂靴踏过青石门槛,玄色锦袍上的仙鹤补子微微起伏。

他抬手执起广袖,沉腰敛衽行插手礼,垂落的玉组佩撞出清泠声响:

“圣人,微臣赞成太子殿下的说法。”

话音未落,长孙无忌握着笏板的指节骤然发白。

房玄龄却似未察觉殿内凝滞的气氛,缓步上前时袍角扫过鎏金烛台:

“昔年平定东突厥,正是设都护府方得长治久安。薛延陀经此内乱,恰似风中残烛,此时若不趁机收归掌控,他日星火复燃,必成大患。”

他展开袖中一卷泛黄舆图,苍老的指尖点过漠北山川,

“都护府可兼管赋税与军务,以大唐律法为纲,部落旧俗为辅,恩威并施,方能令铁勒诸部诚心归附。”

殿外忽起的穿堂风掠过众人耳畔,将房玄龄斑白的鬓发吹得微微扬起。

他抬眼望向龙椅上的李世民,目光坚定:

“圣人当年教诲 '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此际正是开疆拓土、永绝后患的良机。”

长孙无忌猛然向前半步,手中象牙笏板重重叩地,发出闷响:

\"圣人,万万不可如此呀!\"

他苍老的嗓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额头青筋微微凸起:

“太子殿下与房大人只看到设都护府的好处,却忘了这背后暗藏的重重危机!”

“东突厥与薛延陀岂能一概而论?”

他急促喘息着,目光扫过李治与房玄龄“:

“东突厥败亡时,部众离散、人心惶惶。可如今薛延陀根基尚在,铁勒九姓盘根错节,若骤然设立都护府,强行插手其赋税军务,无异于在虎背上拔毛!那些部落首领岂会甘心被辖制?”

“圣人还记得当年高昌之乱吗?”

长孙无忌声音发颤:

“正是因为我们对西域的治理操之过急,才逼得麴文泰铤而走险。如今薛延陀局势未稳,更需徐徐图之。若一味强硬,只怕激起诸部联手反抗,到那时,我大唐又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平乱?”

他顿了顿,望向李世民的眼神充满忧虑:

“再者,都护府虽能监管赋税军事,可这漠北之地天高皇帝远,官吏若行贪腐之事,朝廷如何察觉?一旦激起民怨,反倒会让薛延陀旧部有机可乘。”

“圣人”

长孙无忌重重叩首,额头紧贴地面:

“臣并非反对开疆拓土,只是不愿看到陛下辛苦创下的盛世,因一时之策而陷入战乱。还请圣人三思,莫要轻信这些看似美妙,实则暗藏祸端的主张!”

长孙无忌跪地恳求:

“圣人明鉴,薛延陀根基未毁,岂同当年东突厥?设都护府如虎口拔牙,必激其拼死相搏。”

李治挑眉反驳:

“示弱更养虎为患?”

“太子殿下,您!”

长孙无忌急得额头青筋暴起:

“漠北转运艰难,官吏水土不服,政令如何通达?高昌前车之鉴,难道还不够警醒?”

他转向李世民,目光恳切:

“铁勒诸部盘根错节,强硬处置恐引发连锁动乱。臣请陛下暂缓,以怀柔羁縻之策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