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猜忌之心(1 / 1)

凡事都有两面性,其实让皇帝现在就起疑心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他们慢慢长大,在朝中崭露头角之时,皇帝也在一点点老去。

他们年轻气盛、朝气蓬勃,皇帝却会渐渐的力不从心。

普通人都无法接受年华老去的过程,更何况是执掌天下生杀予夺的帝王。

在这个过程中,猜忌、怀疑都必不可少,而且无可调和。

就连千古一帝、盛世明君都避免不了这个过程,叶景辰也不能天真的对他爹寄予太高的厚望。

与其到时候一点点消耗他们之间的父子情分,叶景辰更愿意在皇帝还年轻的时候,父子情分正浓的时候,皇帝还可以有很多种选择的时候,先让他习惯习惯。

因为年轻,因为还有选择,也因为有感情,所以在面对有威胁的孩子时,皇帝会更自信,也更宽容一些,事情也会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皇帝问他的两个问题,前一个涉及到的范围太广,不能承认。

但是后一个问题只涉及到婚约之事,正好可以作为突破口。

“父皇,我们的婚约往小了说,关系到我们后半辈子的幸福,往大了说,关乎到大渊的兴衰荣辱,儿臣再谨慎都不过分吧?”叶景辰可怜兮兮的对皇帝说。

他这么说,就等于是承认了禁卫军查到的东西确实与他有关。

皇帝的疑心他能承受,别人可承受不起,尤其是镇国公府。

所以,这件事他必须得认下。

皇帝表情复杂的看着叶景辰。

他当真是小看了这个孩子,居然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搞那么多小动作,而他之前竟然一点都没察觉到!

“除了与婚约有关的,你应该还做了别的事吧?”皇帝要笑不笑的问。

“朝廷官员调动任用是吏部职责所在,跟儿臣可没多少关系,儿臣最多给严大人提提建议,严大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用人只看能力,可不会徇私舞弊!”叶景辰连忙说。

皇帝冷笑一声,叶景辰的这番话说的很巧妙,他承认了跟他有关系,却又将责任全都推给了严诩。

就算他去问严诩,也只会得到一顿阴阳怪气的奚落!

提到严诩,皇帝也有疑惑。

虽然严诩是国子祭酒举荐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透着一股子诡异。

先帝还在时,就曾经邀请严诩出仕,但严诩一点面子都不给,拒绝的很干脆。

先帝都做不到的事,他不信他能做到!

而且,严诩自打入朝为官之后,就对东宫和文华殿很是亲近。

若是换成别的什么沽名钓誉之人,亲近东宫不奇怪,但像严诩那样一根筋的人,应该做不出讨好储君之事。

“严诩不会也是你请来的吧?”皇帝问。

叶景辰当初才几岁?居然就能请来名满九州的大儒入朝为官?

“严大人不是父皇一纸诏书召来皇城的吗?儿臣当时还是个孩子呢,怎么可能请得动名满九州的大儒?”叶景辰一脸无辜的反问。

“更何况,严大人是景铭的先生。”叶景辰又提醒皇帝。

“景铭向来听你的话,这又能说明什么?”皇帝没好气的说:“朕现在可不敢把你当孩子,你比朕有能耐多了!”

“多谢父皇夸奖!但是有点过了!儿臣还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向您学习的!”叶景辰假装没听出来皇帝言语间的酸意,恭维道。

皇帝:......

他这不是夸奖!

“你哪来的人脉做这许多事?安国公府在背后助你?”皇帝试探道。

除了安国公府,皇帝想不出皇城还有什么势力能供叶景辰驱使。

但是安国公府也在他的监视之下,这么多年以来,不管是老国公还是他那个小舅子,都低调安分,从未被他抓到过任何把柄!

安国公府跟太子之间,除了临渊书局和天工阁,也没有别的合作。

“儿臣背后之人,并非出自安国公府。”叶景辰认真的说。

可别又牵累安国公府,之前那几场赏花宴,对安国公府的伤害已经够大了!

“不是安国公府,那又是何方神圣?难道是镇国公府?”皇帝随口道,然后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相较于安国公府,太子明显与镇国公府打交道更多。

镇国公府的独苗苗是他亲自选的伴读,现在他还是镇国公的学生!

“不管是安国公府,还是镇国公府,都在父皇的掌控之中,若真是他们帮我,父皇又岂会察觉不到?”叶景辰有些无奈的说。

“那我倒是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势力在背后助力,居然能让你手眼通天?”皇帝渐渐没了耐心。

他很讨厌这种事情或者人完全超出他掌控的感觉!

若非太子是他与皇后的孩子,是大渊的继承人,花费了他十数年的心血,他是真心喜欢这个孩子,如果换一个人,有这样的能力,他绝对会除之而后快,根本不可能给他解释的机会!

“让父皇失望了,帮助儿臣收集信息的,并非什么世家勋贵,而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最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儿臣所有的信息来源,是临渊书局,是天工阁,是慈幼堂......”叶景辰笑着说。

“这不可能!”皇帝下意识反驳。

这几个地方怎么可能收集得到世家勋贵的罪证?

“儿臣八岁那年,一次偷偷溜出宫玩,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小扒手想偷儿臣腰间的玉佩,儿臣抓住他之后,才知道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儿臣通过他,见到了一群抱团取暖,挣扎求生的孤儿。儿臣可怜他们,于是给了他们一笔钱,还请了人照顾他们。他们都是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想要报答儿臣,儿臣不需要他们报答,但也不想让他们觉得亏欠儿臣,于是心生一计,让他们帮忙记录皇城的物价。”叶景辰把遇到知之他们的事说了出来。

“儿臣一开始也没将这个当回事,但是他们却将这个当成了他们的使命,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然后他们现在都变成了打探消息的好手,记录物价之余,也会收集别的信息。物价变化本身就能说明很多事情,更何况,他们在记录物价的时候,也会有别的收获。有时候,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息,却能够牵扯出一桩惊天大秘密!父皇您不知道,市井小民之间流传的消息,有时候比您的禁卫军探查到的还要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