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快跑,唐军追来了!唐军追来了……”吐谷浑军队撤退的混乱,士兵的慌乱,在草原上上演。
凌云大军深入吐谷浑境内,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一路势如破竹。
库山一战后,吐谷浑军队难以抵挡唐军的强大攻势,节节败退。
其可汗慕容伏允率领残部仓皇撤退,如同其部将说的:妄图凭借大漠的辽阔和复杂地形,摆脱唐军的追击。
吐谷浑军队一路狂奔,身后卷起漫天黄沙。他们深知,一旦被唐军追上,必将面临一场恶战。
而唐军这边,凌云等人又怎会轻易放过这大好战机,他既然决定全速追击,那便是不死不休。
精锐骑兵一马当先,身后是整齐有序的步兵方阵,浩浩荡荡地朝着吐谷浑军队逃窜的方向追去。
但凡抓住吐谷浑军队的一点尾巴,便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瘦身之战,吐谷浑军队是越打越少。
终于,在一片广袤的沙漠边缘,唐军再次追上了吐谷浑军队。
此时的吐谷浑军队已是疲惫不堪,人困马乏,但他们也清楚,退无可路,唯有拼死一战。
慕容伏允站在阵前,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唐军,心中满是绝望,但作为可汗,他必须振作士气,做最后的抵抗。
战斗一触即发,唐军的战鼓擂得震天响,“杀,杀,杀……”士兵们高呼着口号,冲向吐谷浑军队。
唐军骑兵挥舞着长刀,寒光闪烁,所到之处,吐谷浑士兵纷纷倒下。
他们利用马匹的冲击力,如利刃般切入敌人的阵营,将吐谷浑军队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
双方见面根本无需过多的言语,叫阵。
吐谷浑军队也不甘示弱,他们虽然装备和士气都不如唐军,但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以及求生的本能,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他们用弓箭射击唐军,箭矢如雨般飞向唐军阵营,一些唐军士兵不幸中箭落马。
但唐军毫不畏惧,他们举起盾牌抵挡箭矢,继续奋勇向前。
秀能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直插吐谷浑军队的中军。他们目标明确,就是要擒贼先擒王,斩杀慕容伏允。
慕容伏允身边的护卫拼死抵抗,与唐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一时间,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鲜血染红了沙漠的黄沙。
唐军的步兵方阵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他们紧密配合,长矛如林,将试图突破的吐谷浑骑兵纷纷刺落马下。
同时,唐军的弓箭手在后方不断地向吐谷浑军队射击,为冲锋的士兵提供掩护。
陌刀营悄然上前,如推土机一般,横推向前。
激烈的战斗中,吐谷浑军队的防线逐渐被唐军突破。不到三个时辰,士兵们开始四处逃窜,军心大乱。
慕容伏允在中军,见大势已去,想要突围逃走,但秀能紧紧咬住他不放。
二人缠斗不下百回合,最终,在一片混战中,秀能抓住机会斩杀了慕容伏允。
吐谷浑军队见可汗已死,更是无心恋战,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仍有一部分吐谷浑残部不甘心就此失败,他们在一些将领的带领下,狼狈地逃向沙漠深处。
唐军并没有就此罢休,太子李承乾,赫瑗带领的军团继续追击,对这些残部进行围剿。
沙漠中环境恶劣,缺水少粮,但唐军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沙漠中艰难前行。
他们穿越了一片又一片的沙丘,终于找到了吐谷浑残部的踪迹。
李承乾再次发起攻击,经过一番苦战,彻底击败了这些残部。
吐谷浑残部死伤惨重,剩余的人只能在沙漠中四处逃亡,再也无力对大唐构成威胁。
至此,大唐与吐谷浑的这场战争以唐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吐谷浑的威胁彻底解除,大唐的西北边境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李承乾,赫瑗等将领在打扫完战场后,开始整顿军队,准备与凌云汇合。
而凌云军团的主力,则在战胜慕容伏允后,便先行回了楼兰。
当太子李承乾带着人马,缓缓向楼兰方向行进时。
胜利的消息已经传开,一路上,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但他们也深知,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回到楼兰后,李承认等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大唐的边境安全,也彰显了大唐的国威。
唐军将士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激励着后来的将士。
此战让太子李承乾有了军功,而且,其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得到了军中将士的认可。威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