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进攻西川(1 / 1)

黄月英和墨工坊的臂助已经让袁军的战力有了本质上的提升!

而根据刘晔的建议,当黄氏连弩配备在近战部队时,因为对方兵种会逐渐使用盾牌兵,所以提醒袁尚给步兵配备链锤类的兵器,以破盾牌兵的防御。

链锤类武器是软兵器中的重兵器,因为是软兵器的缘故,所以使用得当,可以通过链子在打击盾牌后面的敌人。寻常刀枪很容易被盾牌格挡,但是链锤类武器一旦被盾牌格挡,很大概率,前端的锤头因为重力原因会继续锤在敌人身上。

刘晔的建议让袁尚对他刮目相看,看来他是很用心的把实战和机巧术结合在一起,他有一套完整的配合黄氏连弩作战的体系。

袁尚立刻下令,把刘晔的战术体系搭配各种墨工坊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在荆州的部队中。

袁尚为此重赏了刘晔和墨工坊的匠人们。至于黄月英袁尚更是赐予很多珍玩玉器,蜀锦绸缎,黄月英则全部把这些物品卖掉,之后用这些钱继续贴补墨工坊。

袁尚把黄月英的做法统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渐感觉到自己和黄月英有种老夫老妻的感觉。袁尚最初迎娶的三位妻子甄姬、曹宪、黄月英,如今只有黄月英还在了,其她两个人都被自己杀死了。黄月英也是陪伴自己时间最久的妻子。一瞬间袁尚便有想把黄月英立为自己的正妻的想法!

一来黄月英追随自己时间最久,有感情基础。

二来黄月英的功劳很大,说她的功劳在颜良文丑之上都可以这么说。

三来黄月英的背景和家世也很不错,算是名门之后的大家闺秀。

四来黄月英的品行德性都是上乘,从不争风吃醋,凡事只为袁尚着想,也一直在外奔波劳碌,实在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贤妻。

袁尚一念及此,心中已经有了定论,所谓娶妻娶贤,而非娶色,黄月英实在比后来的这些妻妾都要更适合做自己的正妻。不过当下出征在即,还有众多军务,袁尚于是乎打算等征讨西川结束后再册封黄月英为正妻。之后让她随着自己一步步的走到皇后的位置上。

袁尚的主要心思还是在攻打西川之上,他授命辛毗开始着手出师有名。

辛毗的计划是,让袁尚以汉献帝的名义敕令刘璋来许昌面圣,汇报治理西川之责。刘璋若是前来,直接以他治理西川不当,多年没有进贡和护驾之由直接定罪斩首。当然刘璋几乎不可能前来,他也知道来就是送死的。而刘璋不来,袁尚正好以汉献帝的名义出师讨伐之,罪名就是刘璋抗旨不遵,欺君罔上,有反叛之心。

袁尚认为这个计划很好,反正就是口水仗,先通过舆论战孤立和压制刘璋,同时也威吓西川的军民。通过舆论战把袁尚这边的是非曲直向西川军民进行渗透,为将来招降西川的军队和将领做心理暗示和名利鼓动。

袁尚想让西川的军队将领投降,总得给人家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和能够服众的理由吧。总之现在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袁尚了。其实在袁尚统一江东后,袁尚的威望越来越高涨,很多民众自发的认识到袁尚的功德和实力其实更适合做天下之主!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袁尚在春末时节发动了对刘璋的讨伐之战。

一共三路大军,从北、南、东三侧攻打西川。

第一路是文丑和田丰在汉中的兵团,集结了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攻打益州北部地区。将领有梁兴、侯选、张横、成宜、马玩、杨秋。

第二路是孟获的南蛮军队,集结十万之众向建宁、云南、永昌三郡进行进攻!武将有,孟尤,祝融夫人,金环三节,兀突骨等人。

第三路是袁尚亲自率军进攻,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其中有十万徐州军,五万荆州军。谋士是辛毗和陈登、刘晔。武将则从徐州调来了张合、廖化,还有荆州的霍峻。袁尚还专门提拔了张鲁之前麾下的武将杨任、杨昂,也让他们随军作战。而自己这边的后勤补给还是吕旷吕翔两兄弟押运补给。这次这两兄弟的粮草运输压力很大,蜀地险阻,实在是运输的噩梦。好在袁尚给他们配备了大批的木牛流马,如此一来二吕的运输负担可以大幅减轻。

袁尚的军队逐渐到后期不太依赖武将个人的勇猛了,因为都是大型的集团军作战了,动辄就是十几万的大军,阵战更加有效。加上黄氏连弩等武器的配备,袁军的最小作战单元战斗力十足,当真是遇到厉害的武将也能一战!

即便是赵云这等武将,三个人对着你一顿连弩“突突突”,也未必能全身而退了!这个就是机巧术带来的提升。

袁尚还专门带来黄月英和辛宪英随军侍奉自己。黄月英是肯定要带的,她还负责率领墨工坊的匠人一并随军,因为有一些开山搭桥的事情还用的上墨工坊。同时也让墨工坊的匠人在一线,可以有进一步改进技术的启发。带着辛宪英一方面是想让她见见世面,这些战争场面,更重要的是保护她。如果把辛宪英这个十五岁的小姑娘一个人留在许昌的后宫,袁尚还真是不放心!一来怕她被人挤兑甚至暗害,二来也怕她被其她妻妾拉拢利用。

至于吴苋,袁尚反而没有带她。如果带她出征,无异于告诉刘璋,吴懿要叛变!吴懿作为袁尚十分重要的手牌,万万不能随便给人破坏掉。

如此一来,有总计四十万的大军攻打宜州!

袁尚和田丰都多次派人给刘璋送信,要求刘璋投降。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最好的结果了。

而刘璋作为西川之主也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松自从初春从许昌回成都,便按照袁尚的要求化身“袁尚威胁论”的倡导者。张松以“忠臣”的外表,在刘璋面前诉说袁尚已经有攻伐西川的打算和军事举措了。甚至张松还把袁尚攻打西川的时间表也推断了出来。为的就是给刘璋施加压力!并且让益州军民人心惶惶,这样还能为张松提供一个忠臣的外衣,让他获得刘璋更多的信任。

因为张松来过许昌,见过袁尚的军队,他摇身一变成为研究袁军的“专家人物”!所以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有一直鼓吹要同袁军决一死战的口号,让他瞬间成为刘璋倚重之人。刘璋很多军务都要和张松进行商讨才能下决定。

张松回到西川是天天骂袁尚,日日宣传袁军之可怖,其实这样反而让很多西川的军民产生了畏战之心理。

而张松的这个假态度,也得到了众多西川死硬派的支持,一下子让他混进了这个圈子之中!

刘璋果然中计,他听信了张松的谏言,启用刘贵、张翼、孟达三人镇守涪陵郡这个重要的东边门户,三个将领中只有刘贵是铁了心要同袁军较量的。张松还专门举荐法正给刘贵做军师。刘璋都一一答应。

涪陵后面的巴郡,刘璋则继续用老将严颜和李恢驻守。

吴懿和吴班兄弟二人则不出意料的被刘璋边缘化,他们二人的妹妹吴苋是袁尚的妾室,因此刘璋给二人赋闲,不想张松以贬斥二人为名,给二人安排了给东线运输粮草的差事!

这个决策其实是刘璋的一大昏招!如果真的疑心吴懿和吴班的忠诚,则应该削权归家待命。但是偏偏给二人降职后,又输送粮草。有张松这般穿针引线,袁尚想不知道刘璋东部的屯粮之地都难。

至于北侧战线,刘璋还是依仗张任,黄权等死忠派作为抵御文丑和田丰的主要内部力量。然而刘璋的兵力和将领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张松一直期待的时机在春末到了!南蛮王孟获率先发难,攻打益州南部的三郡,一时间益州南部战事吃紧,几个城郡都岌岌可危。

张松这个时候谏言刘璋,说一定要举大军平乱才行!要在袁军攻打之前平定南蛮,所以一定要从北线抽调精锐战力和将领速战速决才行!

刘璋听信了张松的策略,于是从北线调动四万大军,交给雷铜,杨怀,高沛三将南征平定南蛮之乱!这么一来北线袁军就少了四万人的蜀军敌人,进攻压力骤然降低。而张任作为北线统帅则少了四万大军调度,防守压力骤增。

张任曾经给刘璋写信,诉说不能抽调北方四万大军,这么一来张任原先手里的八万蜀军只剩下四万人了!而且张任认为南蛮作乱只要安抚即可,实在不行割让部分领土也可以,只要能保证益州北部的安全即可。

张松则在刘璋面前说张任的坏话,说他是恋权恋兵之人,完全不顾益州南部的危机。莫非要南蛮一族打到成都,张任才满意?

刘璋闻言不悦,给张任回信,斥责他一番,随后坚持要四万大军还有三位将领南下平乱。而且一定要速度快,要在袁军进攻之前就平定南蛮军。

张松为了削弱益州的军防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袁尚,出卖自己的主公刘璋当真是挖空心思。

如此这般益州北部防守力量减弱,而东部防线有好几个内鬼!

话说雷铜,杨怀,高沛三将到达益州南部后,张松推荐李严为运粮和官督军,李严同这三将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张松这么安排是故意让南线作战的蜀军处于不利的境地。

话说文丑的北线作战,接到袁尚的命令,主要是牵制张任的蜀军主力,而不必急于进攻,只要牢牢的把蜀军主力锁定在北线的剑阁,梓潼等关隘即可。这样就可以为袁尚的东线作战创造进攻机会。

同时袁尚严谨文丑和田丰使用险招,走偷渡阴平的路线。张任不是姜维,他的防守远比姜维严密,阴平等险地关隘一定有张任的守军!在阴平的一些关隘,真的可以做到十个人守关,十万人也过不去的情况。因为有几道天险关隘就在阴平山道之间,崇山峻岭之地,就一条小道,小道一旁就是万丈深渊,守军用长矛,箭矢,石块,十个人就能守一个关隘。何况张任怎么可能就派十个人防守?

原史中的姜维总是想击败钟会,所以总有会师决战的想法,因此把蜀军过于集中在剑阁区域抵御钟会的进攻,甚至反把钟会的军队给吃掉。

但张任采取的防守方式更加契合西蜀地形,利用地利进行多段次,层层防守。所以张任的北线防守是个面,而并非一个点。其作战目的就是用狭长而且艰难危险的山地地形,拖垮袁军的进攻,而避免与袁军正面决战。

张任作为统帅很清楚,正面作战,蜀军不可能战胜袁军,只有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防御,让一座座的大山,一条条的险道,成为另一支蜀军消耗袁军。甚至不排除战略性后撤,把难走的山道都刘备袁军的战略,一旦袁军孤军深入,哪怕是十万大军,后续补给跟不上,也要饿死在崇山峻岭之中!况且蜀地地形复杂,外人来此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道捷径在哪,很容易在山道遭遇伏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任作为军事统帅是比姜维要强的,也更符合诸葛亮的兵法,尤其是“不可见之兵”的章节。相反作为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姜维,疏于对全面地区的防守,导致阴平小道无人看守,让邓艾做了魏延想做没做成的事情!

姜维的防御理念太硬,过刚易折,总想着在剑阁把钟会一举消灭反杀!人家钟会又不傻,邓艾又是个冒险主义者,偷家的事情做成了。

张任的防御柔中带刚,颇具兵法,因此他也成功的击杀了庞统,阻击刘备在川北,直到诸葛亮前来才逐渐露出败象。

袁尚不想让文丑和田丰冒进,因此多次下令就让他们循规蹈矩的攻打主要关隘即可。不要试图分兵分进,想着钻张任防区的空子!在当蜀军地人的侦查中,分兵分进,走小道,简直无异于自己走进埋伏圈!

袁尚还是把胜负的关键放在了自己手中,益州东线作战才是左右战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