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并没有着急去给贾诩和田丰写信,田丰在汉中地区作为文丑的监军,协助文丑对益州南部施压。贾诩则在邺城守灵。
袁尚则是开始模仿贾诩的思路进行思考。贾诩最大的特点就是计谋毒辣,素有毒士之名。对待敌人,贾诩的策略从来都是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当年文和乱武就是他的手笔,不惜把天下搅动拉入混乱的深渊。这也是如今袁尚为何要禁锢此人,边缘化此人的原因,就是因为贾诩太毒辣太厉害。虽然原史中的贾诩一直韬光养晦,但是那是因为有奸雄曹操压着贾诩。袁尚则更想仿照雍正对待谋士邬思道那样的让贾诩并不掌握大权。
随后袁尚又回想起三国原史中,司马懿对曹丕进行的攻伐蜀国的攻略。于是打算从内外、多路进攻蜀地,算是把两位谋士历史上的一些战例统统借鉴过来。
袁尚希望自己既有司马懿的智慧,还有贾诩的眼光!
袁尚回想起自己攻打赤壁时,贾诩的一番话,自己当全力以赴,不可轻敌,不能因为益州是最后一块未统一的地盘就放松警惕,蜀中自古就是战争难点,是块难啃的骨头。
于是袁尚打算先通过外交手段扰乱蜀地的安定,让其内部先乱起来,分散兵力后,再攻击其薄弱的地点。袁尚当即以朝廷之名,写了一封密诏,交给荀谌去南蛮所在的南中地区进行诏安和挑唆!书信就是专门写给南蛮王孟获的!
袁尚同意给孟获册封“南蛮公”,并提供武器和粮草,供孟获在南中地区作乱侵袭刘璋!并且答应孟获如果事成,则把建宁、永安、云南三郡交给孟获来治理!提供军事支援的事宜一并交给荀谌来做,随后袁尚命他长途跋涉一番,务必拉拢搞定孟获。
荀谌则有些难处,临行前与袁尚沟通,他担心孟获不会相信袁尚的招安,因为袁尚对北方和东南蛮夷的政策和做法南中的南蛮一族肯定也有所耳闻。他们势必不会相信袁尚的诚意。
袁尚则告诉荀谌,此行就是一场相互利用的谈判!他让荀谌务必提前买通蛮王孟获身边的一些人,比如孟获的弟弟孟尤,祝融夫人等。买通他们不为别的,只为给孟获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孟获必须现在不断的强大自身的实力,将来才能与袁尚这这边分庭抗礼,避免袁尚的奴隶政策在南蛮地区的开展!也就是让孟获有危机感!让孟获以异族的心思产生,汉人内战,他借机壮大自身实力,将来好同袁尚谈判和兵戎相见做准备。只有蛮族现在强大了,才能在将来对抗袁尚!
荀谌一听不禁有些愕然,袁尚这么赤裸裸的让南蛮一族趁机捞油水,孟获虽然肯定会出兵,但是只怕真的会把这一支蛮夷给养肥!
袁尚则告诉荀谌,这南蛮是肯定要在平定益州之后剿灭的!但是他要的就是蛮王孟获空前的自大,自信,想霸占建宁、永安、云南三郡!这样南蛮就会把兵力和主力放在南中以北的地区!袁尚回想原史的孟获,其实野心极大!要不是诸葛亮七擒七纵,这厮怎么会最终服从蜀汉的统治?
袁尚深知原史中诸葛亮深入南中作战的艰苦和困难!所以袁尚现在就是要用建宁、永安、云南三郡提前把南蛮引出来!将来在这些地区决战,消灭他们!而不是去不毛之地的南中地区劳师以远!同时又用南蛮的侵扰动摇刘璋的统治根本,并且分散蜀中兵力!
荀谌又问,若是刘璋暗许孟获占据这三郡,不予理睬怎么办?
袁尚则说,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概率很低。哪个君主,哪个将领,哪个谋士能低三下四的去向蛮族低头?即便如此,那袁尚这边同孟获讲好条件,将来可以借道三郡进攻成都!蜀中之地形,从北往南打困难,而从南往北打则很简单!因为蜀中是四川平原,只要过了北部和东部的崇山峻岭,这边反而是一马平川了!
荀谌听闻主公的详细讲解,瞬间感觉到袁尚之成长!当初他器重的少年郎,如今战略、地理、人心揣测,已经到达如此境界!简直就是当世不二的战略家,运筹帷幄之水准当世恐怕无人能比了。而那些过往的智者敌人也都被袁尚统统消灭了!
强者恒强!弱者消亡!袁尚能在纷乱的北方和中原战局脱颖而出已经说明了一切!
荀谌为如此主公效命,瞬间信心满满,带着袁尚的战略意图开始秘密出使南蛮地区,并且开始调动荆州的物资,准备给孟获一份大礼!
外部的压力给到刘璋,南蛮作乱势必可以搅乱西川地区。接下来就是袁尚通过张松来分化刘璋内部的策略了。
司马懿擅长造谣中伤,即便诸葛亮都被他算计过,袁尚也想仿照一下。
贾诩则擅长洞察人心,袁尚需要静下心来,再以贾诩之习惯去一一分析一下蜀中的将领和谋士!
蜀中的死硬派很多,投降派也有,两派之间暂时没有矛盾,但是如果袁尚给予军事压力,蜀中派系将会发生分歧。
死硬派有:武将,张任、严颜、冷苞、邓贤、刘贵、杨怀、高沛;文臣谋士,王累、张肃。
投降派有:武将,张翼、吴懿;文臣谋士,张松、法正、庞羲、刘巴、李恢、费诗。
骑墙派有:武将,孟达、雷铜、吴兰、吴班;文臣谋士,李严、黄权、秦宓、董和、许靖。
从人员配置来说,蜀中的武将大多数都会同袁尚一战,从军方的层面袁尚很难直接拿下蜀地。文臣方面,一些有野心有志向的文臣对刘璋不满的,或者对自己的官职不满意的,倒是有不少人。可是这些人并不能左右战局。而且也要看正面战场的情况,袁尚打得凶,这些文臣就随风倒,如果袁军进展不利,文臣们也不会去铤而走险。
张松,法正,吴懿等人的实力不足,袁尚经过分析后发现想通过这几个人做撬动蜀军的支点是行不通的。还是要把自身军事行动做好!
袁尚目前希望张松这些投降派能做到的就是,他们能争取拿到西川东部的军区防务重任!袁尚这样就可以从荆州西部进兵,为数不多的蜀军投降派就可以很快的投降,为袁尚打通攻打成都的道路!
死硬派都被文丑和田丰牵制在西川北部就好!
于是袁尚给张松以要务,让他假扮忠心刘璋之人,把此行许昌的一些见闻传达给刘璋,之后向刘璋推荐吴懿,张翼,孟达三人去益州东部进行防守,尤其是战略重镇的涪陵郡和巴郡!
涪陵郡地处荆州与益州交界处,可以算是益州东部的门户!
巴郡则是益州的要塞,从东线要进攻成都,巴郡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
袁尚要张松无论如何都要至少争取这两个城郡中的一个派遣投降派的将领,这么一来袁尚操作的空间就会很大!
张松领命,随后又停留一日,便向袁尚辞行,袁尚许诺了他三品朝廷大员,并且给他赠予许多金银珠宝,让他回西川后能够做贿赂西川官员将领的资金。同时,袁尚告诫他,他的兄长是死忠派,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机密和想法告诉张肃!
张松闻言有些不理解,袁尚远在许昌,怎么对蜀中人物,就连自己的哥哥都这么了解呢?
袁尚自然不能和张松说自己是穿越来的,只能告诉他,悬镜司成立之前,他就已经派出很多人秘密调查过蜀中官员将领了。
张松离开后,袁尚又找来黄月英和刘晔,这次的蜀地作战,袁尚又需要很多机巧术给予他支持。
袁尚把此战的难点告诉二人,就是行军和物资输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蜀多山地,艰险难行,常规车马运输不便。
如何减轻行军和运输压力,是袁尚急需解决的问题!
黄月英作为袁尚的机巧学支持,从她嫁给袁尚的伊始就在众多的战役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防守邺城的机弩,到碾压陈留的雷公车,再到赤壁之战的舰船,乃至修建通往幽州的官渠,每一处都有她的付出。
如今袁尚的收官之战,又该黄月英出手当贤内助了。
袁尚要黄月英随军侍奉自己,刘晔带着墨工坊技师随军而行,逢山铺路,遇水搭桥。
黄月英和刘晔早就为袁尚设计好很多蜀地作战的运输工具,因为袁尚在赤壁之战后,便向墨工坊和黄月英下达命令,研究一些适合蜀地作战的机巧工具来。
于是这数个月时间,黄月英带动墨工坊研制出许多的突破性的武器和工具来。
一个是木牛流马,一个是黄氏连弩!
这边就说到一个事情了,原史中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是由诸葛亮研发而成,至于他的妻子黄月英到底贡献了多少技术,这个不好说。
但是在袁尚穿越后的时间线中,袁尚很早就同黄月英讲过木牛流马和连弩的思路,因为这两样都是机巧术十分高端的研发,所以初期袁尚根本不指望。如今袁尚和黄月英成婚也有四年多的时间,后者终于通过自己的思路和理解,通过墨工坊研发出了这个时代顶级的科技物品。
黄月英和墨工坊设计的木牛流马是两样东西:
木牛乃是一种比较大的四轮推车,车身轻便而且能够根据载具不同而持续运输,木牛可以在前方用牲畜作为拉力牵引,也可以在后方由人力进行推动。木牛还配有前方的滑轮,在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让人先爬上一些高处,之后把木牛通过滑轮输送上去。针对蜀地的崎岖山路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远比同时代的任何一种传统大型载具都更具有轻便和实用性!
流马则是一种轻便灵活的单人独轮小推车!这东西十分轻便,而且灵巧,并且还通过力学能够承载不错的负重!因为车身窄,只要人能通过的通道,流马都能通过!这个发明创造就是针对蜀地一些特殊地形而针对性制造的。蜀地那些类似于一线天,陈仓栈道,仅容一人通过的地区,流马都可迅速通过。经过墨工坊测试,一人一流马,可以负重三人到四人的负重物品。也就是说四个人要在狭窄栈道背负的粮食,一人一流马就搞定了。而且速度方面比人步行还要快。因为一些下坡路段,十分的省力,上坡也通过独轮而大大提高了速度和运输效率!
有这两样东西,袁尚在蜀地运输物资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从而能够有效的补给自己的军队。
接下来,就是这个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射击武器登场了,黄氏连弩!
黄月英和刘晔给袁尚还专门带来五支黄氏连弩,作为演示和讲解。
刘晔向袁尚讲述连弩的机巧原理:连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为之。另安机木,随手扳弦而上,发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则又扳木上弦而发。
即,黄氏连弩是在弩臂上的箭槽(或箭道)之上,安装了一个函匣,匣子里面可以装十支箭,通过下压机木扣弦,射出一支箭后,匣子里面的铁箭因为重量会自然下落到箭槽中,再反复扳动机木拉弓扣弦,实现连续发射。
不过黄氏连弩虽然可以连发,射速方面是这个时代无敌的存在,但是射击距离却相对较近,一支连弩至多的射击距离和有效杀伤距离要比寻常的弩机和弓箭要近很多。这算是黄氏连弩的一个弊端。
然而即便如此,黄氏连弩也对这个时代的作战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黄氏连弩并非是配置在远程部队的,远程部队的射击距离是极其重要的,连弩的射击距离根本不能满足远程射击距离的要求。
黄氏连弩是配备在近战部队的!在一些三人或者五人一组的战斗小队,专门配一个弩手,同时装备长弩和连弩!长弩可以远距离狙杀敌方高价值目标或者形成远距离压制;连弩则在近距离战斗时发挥巨大威力!这相当于给一个三到五人的袁军小队配备了一把类似手枪的存在!只要对面没有盾牌兵,黄氏连弩就可以在敌军还没有冲到面前,比如二十步的时候进行精准连续的打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超强的火力压制!
即便有盾牌兵,也可以训练弩手射击盾牌兵的腿部,从而让队友上前击杀受伤的盾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