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海晏公主野心很大(1 / 1)

第一凤女 十二妖 1154 字 18小时前

昭武帝刚入凌州地界,就听闻了关于皇妹的传闻。

“海晏公主野心很大,那驸马原是皇上流落在民间的皇子,她以为驸马能登基为新皇。谁知驸马死在了铁马城。”

“她美梦落空,肯定不甘心,一入凌州就拿姜将军开刀立威,是想名正言顺插入自己的心腹。”

“瞧着吧,一大批官员头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换上的都是她的人。”

“公主还想彻底接管盐业,粮业以及各行各业,胃口大着呢。”

“那什么吴将军明面上是朝廷派遣的守备将军,实则是公主的私兵。”

“还有两个人,一个姓唐,一个姓马,也是公主的人。你们瞧着吧,一个会接任珙城守备将军职务,一个会接任松城守备将军职务。”

“如此一来,铁马城,珙城,松城连成一线……呵,迟早要跟朝廷对着干。”

“新帝眼瞎,竟把凌州划给了公主做封地。公主这下子如鱼得水……”

眼瞎的新帝挤在人群中默默听了一会儿闲话,紧了紧身上的斗篷,正打算退出去。

一人拉他闲聊,“看您生得富贵,想必是哪家豪族公子?”

昭武帝淡笑,随口胡诌,“姓郑。”

那人恍然,“郑家……四公子?”

昭武帝又淡笑,不答,退走。

那人飞奔去报了主子,说见到了郑家四公子。

粮业大户郑家来人了。

昭武帝上了马车,派人去查郑家是个什么玩意儿,郑家四公子又是什么货色?

他随口胡诌,被人当了真。这感觉还挺新鲜。

很快,随侍来报,“郑家是粮业大户,凌州几乎一大半的粮食都出自郑家。”

昭武帝想,我朝廷的米粮合着是先进了郑家粮仓,然后再高价流向百姓。

百姓如何买得起?

他怒火中烧,面上不显,找了间客栈住下,让属下继续搜集关于郑家的消息。

又过一日,属下来报,“郑家四公子叫郑宪。此人表面看着温和大度,其实最是个小肚鸡肠心狠手辣之辈。他与姜忠信来往甚密。“

被错认成郑家四公子的昭武帝:“……”

就很扎心,不知那人瞎了什么狗眼,才觉得他是郑家四公子。

他问小树子,“朕看着温和吗?”

小树子弯了眉眼,“主子温和,慈眉善目。”

昭武帝睨他,“朕怎觉得你像是在说一个老头子?”

他分明正当年华,眉清目秀。

小树子张嘴就来,“主子英俊无匹,世间无双,年少有为。”

昭武帝终还年轻,喜听“世间无双”的话。

风未歇,雪未停。昭武帝吩咐,“去恩驿行馆。”

入得行馆,已是正午。

昭武帝微服出行,少有人认识。行馆的门房也只当他是公主旧识,进去禀报,说有位肖公子求见。

时安夏想了半天,也没想起哪位肖公子不递拜帖就求见,只道事务繁忙,不见。

须臾,门房又来报,“肖公子说,他从京城远道而来,与公主是旧识,还望公主百忙之中接见一二。”

时安夏放下手中正在看的粮业账本,揉了揉眉心,“请他进来。”

京城来的人?旧识?

她眼睛一亮,肖长乐?

但见来人风尘仆仆,竟是……昭武帝萧治!

肖公子!萧公子!

时安夏哑然失笑,忙起身行大礼,“臣妹参见皇上。”

昭武帝笑着虚扶一把,宽大的袖袍带起一阵松墨香,“皇妹不必多礼。”又开玩笑道,“看见是朕,皇妹似乎有些失望?”

“皇上说笑,臣妹只是未曾想到‘肖公子’竟是您。”时安夏顺势起身,待昭武帝落座后才优雅端坐一旁,指尖轻叩案几示意北茴上茶。

她打量着天子眉宇间的倦色,蹙眉道,“是凌州出此状况,才让皇兄日夜兼程从京城赶来?”

昭武帝接过茶盏,揭了茶盖,茶雾氤氲间,天子的目光盛有温润笑意,“朕来给皇妹撑腰。朕听说,你要就地处决了姜忠信?”

时安夏莞尔,“姜忠信已在秘密押入京城的路上。那是我让人散布的谣言。”

姜忠信在凌州经营多年,其势力爪牙早已遍布各个角落。

此人表面清廉刚正,每逢灾年必开仓放粮,修桥铺路皆亲力亲为,在百姓中素有美誉。

动他,就等于动各世家豪族以及商贾的利益,牵涉一大批朝廷官员。

此子又擅于伪装,明面上给百姓的好处都是他拼命争取来的,暗里的苛捐杂税都是北翼朝廷的锅。

姜忠信更与北境商帮、漕运衙门、边军将领结为利益同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朝中六部要员,亦有与其暗通款曲者。

这般人物,动之如撼山岳。斩其一首,恐有千百只手在暗处反扑。

时安夏就是要趁此机会,在各方未曾联络部署好,即连锅端了。

否则待人慢慢押入京城细审,又不知要多少时日。各方势力若联手出击,恐凌州大乱。

时安夏细细说与昭武帝听,末了,又道,“凌州大乱,必引来梁国和宛国的觊觎。”

宛国打了败仗,心有不甘。她近日抓到的宛国奸细不在少数。

梁国人则是觊觎金矿,岑澈就是最好的证明。

各方都在等着凌州自乱,好趁此咬下一口肥肉。

时安夏给昭武帝分析,也是禀报。

言语慎重,态度恭敬。

她让人拿来城防图,给他一一讲解部署。

昭武帝神色专注,目光温和地注视着时安夏,不时颔首表示赞同,“皇妹思虑周详。”

他略作停顿,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若皇妹身为男儿,定能成为我北翼最出色的将帅之才。”

时安夏微微欠身,谦逊道,“皇上过誉了。凌州之功,实乃众将士同心协力所致。吴起程将军运筹帷幄,唐星河、马楚阳二位冲锋陷阵,臣妹不过是略尽绵力,胜在口齿伶俐,能向皇上转述一二。”

她抬眸望向昭武帝,“北翼人才济济,正是陛下知人善任之德。”

昭武帝爽朗一笑,“皇妹不必这么说,朕有今日,全是皇妹和驸马的功劳。”他倏地收敛了笑容,小心翼翼问,“驸马……可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