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是个小国,一个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国。
可是疏勒人并不聪明,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在夹缝里求生存。
疏勒人可能没有看过这个世界有多大,所以他们错误的认为两个超级大国都想争取到疏勒是因为疏勒重要。
所以疏勒人开始了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左右摇摆,反复横跳。
当大宁展现出善意,且已经在疏勒打造了一座能与草原和漠北诸国建立往来的贸易之城后,疏勒人觉得大宁这是被绑上了,不管怎么样大宁也不会脱钩了。
于是疏勒人开始猖狂起来,他们先是想要提高征税。
然后又暗中联合黑武人,准备吃下大宁在漠北建造的这座用于沟通诸国的纽带之城。
禅宗大会是一个变故。
对于疏勒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故。
对于叶无坷来说也是,他在这真正认识到了一个能成为朋友但永远也不会成为朋友的人......大和尚向问。
向,有一点朝外,问,有一点朝内。
叶无坷是在向问大和尚死去之后才逐渐明白,大和尚为什么叫向问。
自从漠北之战后,疏勒的贸易之城已经彻底失去了意义。
原本草原诸部和那些亲向黑武的小国因为无法和大宁直接交易,所以大规模的进入疏勒采买。
这带给了疏勒巨大的财富,也是导致疏勒人飘起来的缘故之一。
疏勒人以为这是诸国诸部离不开他们,而不是离不开大宁。
在草原俯首,漠北臣服之后,这座贸易之城瞬间就跌入谷底。
草原人和漠北诸国可以直接与大宁做生意了,这让疏勒一下子断绝了八成以上的收入来源。
一下子,疏勒从漠北诸国之中最富裕的小国变成了穷国。
这让一部分疏勒人有所醒悟,知道了他们自己的分量。
这也让一部分疏勒人对大宁充满仇恨,觉得是大宁害了他们。
经常背叛别人的人,永远都不会觉得是自己错了。
他们有一套属于他们的正义体系。
疏勒人会觉得,你今天给我了明天不给了,那当然是你错了。
在中原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故事,且不是虚构的故事。
有人见大街上的乞丐可怜,于是每天都会施舍给乞丐食物。
乞丐一开始对这样的好人感恩戴德,可是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
有一天好人没有再来给乞丐送吃的,乞丐怒了。
他找到好人家里,发现好人已经过世了,好人的孩子正在操办丧事。
乞丐大怒,说难道因为人死了就可以不给我送吃的了?
疏勒人就是那个乞丐,但大宁绝对不会是那个好人。
叶无坷之所以选择疏勒和黑武人暗中来往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情况最为复杂。
草原人和漠北诸国都可以和大宁直接做生意了,但有些不能直接和大宁做生意的小国还要依赖于疏勒。
不是除了疏勒没的选,而是疏勒的地理位置更好。
现在来往疏勒的商队,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黑武人的。
黑武的上层社会离不开产自大宁的好东西,比如茶叶,名贵的瓷器,丝绸,这些都是黑武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
黑武人利用买办,在疏勒经过倒手之后买入高价的大宁货物。
他们当然不怕高价,因为他们买到手之后运回黑武会卖的更高。
黑武的上流社会不会在乎价格高了多少,越高,谁能用的起,且是日常用的起,就越是能彰显他们的身份地位。
大宁对外销售的丝绸,卖入草原的价格如果是十两银子一匹,那卖入黑武的价格就可能是二百两。
黑武人选择疏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疏勒有一整套能满足黑武人虚荣心的服务。
比如,简单的刺绣。
大宁出产的丝绸上肯定不会刺上专供某某黑武家族的东西,疏勒的小工坊则能提供这样的服务。
这些小工坊里的工匠当然远远没有大宁工匠的手艺,但只是在丝绸上绣出来某个家族的标徽或是姓氏就没问题了。
同样的一件东西,修上某个黑武贵族的姓氏之后,价格又会翻倍的往上涨。
往来疏勒的商人大部分都不是黑武面孔,因为人种的问题,黑武人太好辨认了。
不过随着漠北诸国重新归顺大宁之后,黑武人到疏勒反而比以前简单了。
因为在重新归顺大宁的小国之中不乏和黑武人样貌差不多的种族。
比如漠北之战后向大宁称臣的沙臣国,这个小国有大概一两百万人口,占地面积不大,所以国内就显得异常拥挤。
他们人均土地面积少得可怜,指望着种粮生存很难。
以前的沙臣人,经常做的就是冒充黑武人往来在漠北诸国和草原诸部。
狐假虎威的利用黑武人的影响做生意从中牟利,倒也赚了不少。
因为大宁对黑武人的禁制太多,所以沙臣人也无法靠近大宁疆域。
现在不一样了,沙臣向大宁称臣之后,有了合理合法的往来途径,所以生意比之前还好做了些。
黑武商人在看到这个机会之后便开始了反向操作,以前他们对沙臣人冒充黑武人充满鄙夷深恶痛绝,现在他们冒充沙臣人欢喜雀跃乐此不疲。
但他们即便是假扮成了沙臣人,也不敢真的跑去大宁做生意。
疏勒在一场浩劫之后人口比过去少了一半,这个半个国家都在沙漠里的小国现在只能靠这些生意勉强维持。
对于黑武人冒充沙臣人的举动,对于疏勒人依然暗中勾结黑武人的举动,大宁知道,但并没有什么过度干预。
一是没必要,出兵疏勒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二是大宁也赚,卖给黑武人的普通货物比卖给别人的上等货还要贵几倍。
而且现在疏勒还必须维持用宁钱结算,不然生意就没得做。
这就导致黑武国内的大量白银,高价折算成了大宁制钱后流入大宁。
用铜钱换白银,且是高价兑换,这才是真正的暴利。
如今大宁在草原诸部和漠北诸国推行的宁钱结算已经全面覆盖,黑武人不管和谁做生意都要把黄金白银换成宁钱。
而在各国之内提供换钱服务的钱庄,都是大宁的。
在漠北之战全面取胜之后的一年内,诸国黄金白银的流向就无比统一。
一路向南。
在掌握话语权之后,大宁就能很霸道的制定条款。
大宁不接受诸国制钱与大宁制钱的等价兑换,只接受黄金白银。
当然,黑武以前也是这么干的。
黑武失去了对那边的控制权,但黑武依然是当世第一大国。
黑武对东西两侧和黑武北方还有着绝对控制权,那些小国用的也是黑武制钱结算。
战争是取胜的直接方式,而货币战争的战场规模更大。
以前宁钱在黑市上对黑武制钱的兑换比例是五换一,现在是一换一。
疏勒贸易城的黑市兑换比例更为离谱,黑武制钱兑换宁钱的比例是五换一,彻底的翻转了局面。
要不想让白银流入大宁,黑武商人只能在黑市兑换,可他们付出的代价,比用白银在大宁官方钱庄兑换一点儿也不少。
而且黑市里流通的大宁制钱是有限的,基本上无法满足黑武商人的购买数量。
作为黑武汗皇珈逻的特使,大青叶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到了疏勒贸易城。
这里距离疏勒都城没有多远,虽然脏污,无序,可好在是各方面都还算繁华。
叶无坷在从辽北道回长安之前就给珈逻回了一封信,告诉珈逻要在疏勒与她的特使见面。
大青叶也算是临危受命。
黑武国内的矛盾已经到了几乎不可调和的地步,珈逻的位子摇摇欲坠。
如果不尽快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珈逻在位的时间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可珈逻现在又不敢贸然发动战争,因为军队并不全都忠诚于她。
阔可敌金叶叛国之后,珈逻对黑武国内宣称金叶在大宁战死。
她本意是激起黑武人同仇敌忾之心,确实有效,但副作用也大。
因为很多贵族都不得不考虑,珈逻可以逼死金叶那他们的结局又会是什么?
作为特使,大青叶也很清楚为什么汗皇陛下对叶无坷那么在乎。
并不是如传闻之中珈逻已经被叶无坷征服了,所以念念不忘的都是那个男人。
而是因为叶无坷是一条纽带。
珈逻急于在向大宁发动报复战争和与大宁达成某种合作关系之间,找到一条出路。
叶无坷就是这个纽带。
通过和叶无坷来往,得知宁帝的真正意图。
是要打,还是可以暂时放下仇恨谈一谈,给双方一个喘息之机。
所以大青叶也在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先放下对叶无坷的仇恨。
其实他和叶无坷之间又有什么直接仇恨呢?两个人都没有直接接触过。
还不是因为珈逻虽然并不是那种被男人征服之后就失去自我的女人,可珈逻对叶无坷的感觉也绝对不单纯。
大青叶暗恋珈逻的事,可不是藏的那么好。
随大青叶一起到疏勒贸易城的还有来自剑门的高手,在剑门经过了一场内斗之后,现在剩下的,才是罗森万象的忠诚手下。
疏勒在战后为了讨好大宁,将这座贸易城更名为南心城,为了突出南心城的地位,特意设立了城主。
城主叫颉利律,是现在疏勒可汗的小儿子。
城主的身份,大概可以理解为不受疏勒任何衙门的制约,只听命于可汗一人。
在城主府内,颉利律在大青叶面前也保持着高傲的姿态。
“我需要城主大人满足我三个条件。”
大青叶说:“第一,保障我们所有人的安全,第二,保密,第三,不参与。”
颉利律听到这三个条件就笑了:“那我为什么要答应你?”
大青叶:“我会给城主足够丰厚的酬劳。”
颉利律:“我缺钱吗?”
大青叶也笑了:“城主是不是认为现在黑武的铁骑打不到疏勒了?”
这么明显的威胁,以前能把疏勒人直接吓尿。
可现在,颉利律一脸淡然:“在南心城再往南大概七十里的地方有大宁的哨所,黑武铁骑来得快还是大宁战兵来的快?”
大青叶:“那座哨所里好像加起来也没有一百人。”
颉利律:“一百人死了,大宁会派来多少人?”
大青叶沉默了很久,然后问:“那城主想要的是什么?”
颉利律:“不管黑武与大宁谈妥了什么条件,双方必须保证所有交易在疏勒进行,且,双方都要向疏勒纳税。”
他说:“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另外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从双方谈判成功之后开始......”
颉利律看向大青叶:“疏勒就必须得到黑武和大宁的双方保护,不管任何一个国家向疏勒宣战,黑武大宁两国都必须出兵救援。”
“简单来说,疏勒被谁打了,黑武和大宁都要共同出兵帮疏勒打回去,疏勒想打谁了,黑武和大宁也要出兵帮疏勒打过去。”
他好像很自信:“我想,除了疏勒之外,现在也没有什么别的地方敢承担这个纽带作用了。”
大青叶:“你和宁人谈吧,如果宁人答应了,黑武也可以答应。”
颉利律笑了,他端起酒杯:“预祝特使和宁人谈判顺利。”
大青叶:“我想知道的是,若宁人不答应呢?”
颉利律微微昂起下巴:“疏勒可以是一张谈判桌,也可以是一把出鞘剑!”
大青叶鼓掌了,啪啪啪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