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蠢蠢欲动 静待天时(1 / 1)

蠢蠢欲动 静待天时

蠢蠢欲动 静待天时

乾熙帝在批改奏章的时候,大皇子也接到了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表面的意思,那就是给大皇子送一些清热解暑的丸药,并请大皇子保重身体。

这乍一看去,全都是直郡王妃对大皇子的关心。

但是实际上,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都在送信人身上。

送信人很是小心的,把朝堂最近发生的事情悉数告诉了大皇子。

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给大皇子传达了明珠的话,请大皇子无论如何,都不要给明珠求情。

听到这句话,大皇子的神色中闪过了一丝异样。

他忍不住朝着那送信之人道:“明相真的是这样说的?”

“王爷,就算借给小的一百个胆子,在这件事情上,也不敢有丝毫的胡说八道啊!”

“明珠大人吩咐的,就是请您万万不要为他求情。”

大皇子的心中,顿时升起了一丝不安。

他现在虽然已经是郡王,而且还因为是皇帝的长子,从而受到各方的厚遇,但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依旧是明珠。

如果没有明珠,那么他的影响力就要削减大半。

“明相还有其他的交代吗?”大皇子沉吟了瞬间,不甘心地问道。

那人思索了刹那,低声的道:“王爷,明珠大人说,时间还长得很,让您静待天时。”

大皇子仔细品味着静待天时四个字。

对于这四个字,他心里并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但是他清楚,自己现在可以做的,好像也只能是这四个字了!

很多事情,他只能被动地袖手旁观,因为他现在根本就插不上手。

比如这次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的鹬蚌相争;比如不少属于明珠的人被弹劾的事情,比如……

静待天时!

看来以后,自己还是要低调一点啊!

就在大皇子心中念头万千的时候,四皇子允祯正在和八皇子闲聊。

两个人虽然年岁差了一些,但是现在关系挺不错,所以很多话说得也随意。

“四哥,现在不少人都在弹劾明相和索相,这事儿,您觉得最终会怎么样?”八皇子眉目清秀,体态优雅,很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四皇子对于这个弟弟,此时心中的防备还不是那么的强。

他笑了笑道:“这种事情,我觉得还是看父皇的心意。”

“至于其他的,咱们都不能管。”

四皇子这话好像是回答了,又好像是没有回答。

见四皇子只说三分话,八皇子心里多了一些腹诽,但是表面上,还是郑重的道:“四哥说得对,这种事情,和咱们没有关系。”

四皇子允祯很想让这位比自己小的兄弟跟随自己,他觉得这个兄弟能力不弱,如果跟随自己的话,绝对能够让自己的力量增强。

甚至很有可能,两个人自成一派。

十七岁的八皇子,是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八弟,万事皆在变换。”

“就比如这朝堂之上,索额图和明珠以往不可一世,独占一方。”

“可是现而今呢?各种参奏蜂拥而来。”

“以后还指不定是什么样子呢!所以咱们兄弟,要齐心协力的为父皇办差才是。”

四皇子允祯话语中有拉拢之意,但是这种拉拢,却又是含而不露,让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八皇子允祀是个聪明人,他听了四皇子的话,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年轻的皇子,他也知道在这种时候,该怎么做。

“四哥,小弟年幼,很多事情都不懂。”

“以后呢,还需要四哥多多指点。”

“省得小弟办差不力,惹父皇失望。”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有些事情,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就行,不用说的那么透彻。

乾熙帝对于弹劾两位大学士的奏章,并没有任何的批示,但是朝堂上却因为沈刚的死,变得越加的激烈。

有都察院的御史认为沈刚是被人害死,请求彻查。

也有人说沈刚是喝多了酒,所以淹死了。

各种说法都有,所以一时间朝堂上下,众说纷纭,议论纷纷。

而沈叶在毓庆宫一直悠然自得的坐班时间,此时也难以安宁。

在沈刚死的第二天,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陈廷敬,就带着十几个御史来到了毓庆宫,请沈叶为沈刚作主,彻查沈刚意外死亡一事。

说实话,陈廷敬不愿意参与此事。

但是作为都察院的老大,下面的小弟就这样被人弄死,他不出面不行。

要不然,队伍就不好带了。

至于沈刚参奏的内容,他虽然略有耳闻,但是他故意装作不知道。

“太子爷,沈刚之死,疑点甚多,还请太子爷彻查!”陈廷敬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沈叶知道这件事情不是索额图动的手。他觉得,作为一个宦海沉浮这么多年的老手,索额图做事不可能这般的小儿科!

周宝汇报的时候,索额图就在他身边,沈叶就这件事情问了索额图,索额图的回应就是一句话:

臣没有做!

沈叶平静的道:“这件事情,交由大理寺查处,务必把沈御史的死亡原因查它个水落石出!”

不过沈叶的话刚刚说完,一个看上去三十多岁的年轻御史已经站出来道:“太子爷,这件事情不能让大理寺查。”

“臣和沈刚是好友,前些时日,沈刚因为不满索额图只手遮天,误国害民,所以准备参奏索额图。”

“他找臣联名,臣因为对参奏之事还有些不解,所以没有联名。”

“现在他刚刚上了奏疏,就淹死在了河中,臣认为,此事恐怕和索相脱不了干系。”

“而大理寺少卿甄明悟和索相来往密切,臣唯恐大理寺查下去,最终也是徒劳无功,不了了之。”

沈叶朝着那年轻御史看了一眼,淡淡的道:“那,你认为应该由谁来查?”

“臣认为应该请刑部出面,彻查此案。”那年轻的御史一副中正不阿的模样。

沈叶对于这件事情,心中已经有些明了。

他觉得让沈刚死的那个人,绝对是指使沈刚参奏索额图,说出古往今来,天下哪有三十年之太子的那个人。

而这个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明珠。

刑部尚书佛伦和明珠是一派的人,如果让他查这件案子,那说不定沈刚的死,就会联系到了索额图身上。

对于这件事情,沈叶比较超然,他淡淡的道:“既然你这样说,那就安排三法司联合调查此案。”

“陈都御史,三法司应该可以信任吧?”

陈廷敬赶忙道:“太子爷英明。”

在沈叶作出让三法司彻查沈刚之死的时候,沈刚参奏索额图的底稿,不知道怎么被人给找了出来。

一时间,那句世上岂有三十年之太子,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师。

不少人在谈论中,都觉得是太子派人杀了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