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会盼着朕死吗
太子会盼着朕死吗
闷热的天气,让乾熙帝有一种汗流浃背的感觉。
尽管他住的地方是直隶范围内的一个大镇,但是没有冰块的凉气,乾熙帝头上的汗水擦都擦不及。
巡查河堤很累,但是到了晚上,乾熙帝依旧在批改着奏折。
这一段时间,奏折很多。
让乾熙帝有一种自己虽然离开了京师,但是依旧在乾清宫批改奏折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累并快乐着,从帝皇的角度来看,乾熙帝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在觉得有些疲惫的时候,他也有点想埋怨一下自己那懒惰的儿子,整天就知道无所事事,就不知道帮老爹处理一些事情嘛!
拿起一份奏折,乾熙帝的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
这是弹劾明珠罪行的奏折,里面一共有三十六条罪状,不但有余化龙的名字,还有不少人的签名。
光凭着这份奏折,基本上可以问罪明珠。
对于这等的效果,乾熙帝还是很满意的。
他用人,喜欢用那种既有瑕疵又有能力的人。
这样的人,可以用其所长,利用其所短,驾驭起来比较顺手。如果哪天谁不听话,想要一举把谁拿下,只需要一份奏疏就够了!
当然,没有瑕疵的人,他同样可以一份圣旨就把对方给贬官,但是这样做,有伤他的圣明。
而对方有过,皇帝责罚,这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以说,天衣无缝,完美无缺!
乾熙帝并没有立即在奏折上批示,他直接把奏折拿了出来,放在了一边。
而后他又拿起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同样是弹劾的,不过却是弹劾索额图的。
弹劾的主要内容,就是索额图对于自己的两个弟弟管教不严,以至于这两个弟弟横行不法。
看着这些内容,乾熙帝轻轻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
对于索额图的两个弟弟,乾熙帝是知道的。
不过,对于这两个人横行不法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理会。
因为他还需要索额图为自己效力,怎么都要给索额图留点颜面。
当然,也给索额图留一点尾巴。
索额图管教不力,以至于自己的弟弟横行不法,直接就可以以此免官。
现在不用他说,就有人主动跳了出来。
这应该是明珠的人!
乾熙帝又将奏折放在了另外一边。
明珠的反击,和他预料的一样,是针对索额图的。
对于明珠来说,无论他心里如何的清楚,究竟是谁在出手对付他,他都要对付索额图。
因为他们两个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境地了。
在这种情况下,明珠主打一个要死一起死。
把这两个人打发了,朝堂上的格局也要调整一下,和明珠他们相比,张英他们结党营私的速度……
就在乾熙帝机械的打开一封奏疏的时候,他的脸色瞬间大变:
古今天下,岂有三十年之太子乎!
这句话,就好像一记重锤,重重的捶打在了他的心头。
看到这句话的瞬间,他的第一个感觉,不是愤怒,而是恐惧。
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恐惧。
没有三十年的太子,那岂不是说自己再过些年就要退位,或者是成为大行皇帝!
自己还年轻,前些时候,还让王美人怀了孕。
自己怎么可能会死!
不过在恐惧之后,乾熙帝就想到了这是有人在挑拨自己。
索额图说的。
索额图真的会这样说吗?
很有可能,索额图这家伙,这辈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让太子即位。
只要自己一死,索额图的权势就会更上一层楼。
说不定,太子还要娶一个索额图家的女子成为皇后。
嘿嘿……
这句话不管是不是索额图说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在眼巴巴地盼着自己死!
一念之间,乾熙帝又想到了明珠。
和索额图相比,明珠是不会盼着自己死的。
因为自己一旦死了,那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明珠。
明珠虽然贪财,但是他绝对盼望着自己能够活下去,从而给他和大皇子留点儿时间,搬倒太子。
一时间,乾熙帝突然觉得明珠也并不是那么可恶。
他就是贪点钱而已。
自己没必要杀了他。
一念之间,乾熙帝又想到了太子。
这句话,他知道吗?
他是不是也盼着自己这个老父亲,早点去世,从而大权在握,君临天下呢?
一个个念头闪动之中,乾熙帝的脸色越发的有点发冷!
不过,废了太子,乾熙帝目前还没有这种想法。
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测不说,而且,太子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过错。
还有就是,太子前些时候和他说的那些话,让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太子那些话,听着有些危言耸听,但是他隐隐约约的觉得,太子这些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老大、老三、老四、老五、老八……
这些不省事的儿子一个个都有点本事,如果给他来一场大乱斗的话,那真的是足以要了他的命。
齐桓公也算是明君,但是最终却因为五个儿子争位,成为了他人口中的笑柄。
自己绝对不能落得这个下场。
乾熙帝把奏折看完,目光就落在了参奏人沈刚这个名字上。
沈刚在御史之中,并不是一个太喜欢出风头的人,他平时表现的很是低调,但是乾熙帝对于他的底细,却也是清楚。
他是跟着明珠的人。
如此参奏索额图的,也只有明珠的人。
就是不知道,他这句话,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的审问一下此人。
默默下定决心,乾熙帝就将奏折放在了另外一边。
接着乾熙帝继续批改奏折,这些奏折里,有弹劾索额图的,有弹劾明珠的,还有弹劾佛伦的……
看着大部分的奏折,乾熙帝轻轻的摇了摇头。
现在他还不准备回去,让这些弹劾再激烈一些,他也好回去一起收拾了。
就在他看得有点不耐烦时,户部的奏折上来了,是马齐关于收缴欠银的奏折。
在奏折中,马齐写的非常清楚,太子要对这次追缴库银分四步进行,每一步都怎么做。
还成立了欠银追缴小组,基本上将朝堂上的大佬全部包揽其中。
这不是某个大臣负责讨债,而是朝堂内的所有大佬,现在都负责讨债。
看着四个步骤,乾熙帝的脸就有些发黑。
第一个阶段就一个月。
那岂不是说,讨债这件事情,还是要等自己回去之后再干?
不过,把总体方案看下来,乾熙帝又忍不住点头称赞。
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方案完整具体,而且把方方面面的因素基本上都考虑到了,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疏漏。
按照这个执行,应该能收回一些钱,而且不引起大的动荡。
比自己想的方法还要好。
只是,太子如此有才,他愿意继续等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