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假期
临近农历腊月二十前,高永福和侯冬从赣省洪城赶来沪城。
两人向冯正明详细说了一些在洪城的经历。
看得出来,两人已经算是很好融入洪城那边的一些气氛。
冯正明在检验两人手艺的时候,两个人做菜的一些风格都开始变得彪悍。
尤其是在辣椒的运用上,很多时候两个人都有些下意识放不少辣椒。
对此,其他人都感到两人可能已经快要变成赣省人。
冯正明倒是对两人变化没有过多责备。
“受到影响不可避免,不过你们也需要多一些思考,想一想要怎么把辣椒更好的运用,不是单纯只是跟着余福祥的方式去做。”
冯正明很平淡的向两人提醒。
在冯正明的提醒下,高永福和侯冬也意识到问题。
可以说在洪城的时候,因为那边分店的风格就是江湖菜,相对是比较粗犷。
所以导致两人也变得粗犷,失去过去一些细致的手艺。
虽然这不能算是两个人的错误,但确实是影响到两人烹饪上的风格。
而冯正明的意思很明显,他在告戒两人做菜的时,也是要去多思考,不是一味跟着别人去学。
“三杯鸡是赣菜,可三杯鸡最出名的做法,倒是来自宝岛,这就是一些做法上的演变,别人用了让更多都能适应的做法,而不是照搬传统的做法。”
冯正明这番举例,让高永福和侯冬感受更深刻了。
之前他们确实过多学习赣菜的做法,尤其是和余福祥共事,导致他们受到极大影响。
确实是冯正明所说,他们只是一味在学,缺少了自己的思考。
所以他们现在做的菜,几乎是在模仿余福祥了。
江成哲吃了两人做的菜,被辣的差点哭出来。
“没想到赣省那边的菜竟然这么辣的。”
看着江成哲满头大汗的样子,让冯正明绷不住笑了起来。
“你还真敢吃的。”
江成哲:“我就是想尝尝。”
高永福和侯冬见江成哲被辣的样子,也是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了。
“对不起江厨,我们没有注意辣椒量。”
“对对,师父说的对,我们应该多思考,不应该照搬。”
江成哲剧烈咳嗽一阵,又喝了好几口水,好不容易算是缓解了辣。
“没关系,你们别总听你们师父的,他自己都说了,你们要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你们只需要按照你们自己所想的去做就好。”
江成哲的话让高永福和侯冬面面相觑。
冯正明则笑了:“他是在故意误导你们,想要让你们叛出师门。”
高永福和侯冬一听,顿时就一脸警惕和江成哲拉开距离。
江成哲瞬间哭笑不得。
“不是,你们还真听师父的话啊?”
冯正明:“哈哈哈,我是师父,他们当然要听师父的话。”
江成哲无奈:“行,我算是认了。”
玩笑开完,冯正明问:“你过年准备回去吗?”
江成哲:“我不是太想回去,我想把我父母接过来过年的,顺便过完年了,和我父母一起去你们那边,和芳悠的父母也见见。”
冯正明笑了:“哈哈哈,不错嘛,看起来你和刘芳悠的进展很快。”
江成哲:“也没很快,只是有些事情总要去做。”
冯正明:“对,既然两个人都觉得很好,那就要抓紧点。”
接着冯正明提醒:“刘芳悠家里的情况你也有了解,你可别看不起她家里。”
江成哲:“怎么会呢?我家里条件其实还不如她家呢。”
说到这里,江成哲还真是有点担忧。
“我都怕,她家里人会不会看不上我?”
冯正明:“那应该也不会,毕竟你也算是我手底下的仅次于我的厨师,和我同期的榜眼啊。”
江成哲:“你这是不是故意笑话我?”
冯正明:“不是,真不是笑话你,我们这些年合作的很好,而且其实这些年没有你的帮忙,我沪城的店不可能经营的这么好。”
江成哲:“说实话,应该是我感谢你,如果不是你的话,我可能只能困在港城,看似我在港城也很风光,可实际上那样只是在限制我的发展。
来到了沪城,我才算是见识到更大的舞台,在这里我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想法。”
冯正明:“别客气,我们是相互成全。”
最后冯正明一脸认真:“或许未来,沪城这边都要靠你。”
听到这话,江成哲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大概能猜到冯正明的想法。
“你还是想要进京去?亲自去把燕喜楼在京城开起来?要让燕喜楼在京里立足。”
冯正明对江成哲没有丝毫的隐瞒。
“对,虽说到时候我师父,我的师兄们肯定都会进京,但正因为他们都进京,我才更要去京里一趟的,短则两年,长的话,我可能是需要常驻在京城几年时间。”
江成哲:“你还真是有胆量,要把燕喜楼在京城立足,受到的压力可不小。”
不等冯正明开口,江成哲神情严肃分析。
“你没有进京前,京里的厨师们都会对你客客气气,你真的进京了,他们可就不见得还会客客气气的。”
冯正明:“没关系,有竞争才能共同成长进步,让我们中餐发展的更好。”
江成哲:“别人可未必会这么想的。”
冯正明:“哈哈哈,不至于,京里的大厨们应该还是格局很大。”
“你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就凭你要在你干饭铺京城分店,做烤鸭,做全鸭宴上的菜,恐怕几家老店都会对你有意见。”
听了江成哲这话,冯正明笑起来:“哈哈哈,烤鸭也不是他们几家独有的绝技啊?他们能做,我也可以做。”
江成哲:“看着吧,等你分店开业,他们肯定会出手。”
冯正明:“那就较量较量嘛。”
听到这话,江成哲认真盯着冯正明看了看。
“看来你是早就已经盘算过,要用自己的影响力,进京去压着京里的那些老字号?”
冯正明:“我是真没想过要压他们,我对京里的各位老师傅、大师傅们都很尊重,我也相信他们会很乐意跟我公平竞争。”
江成哲:“我怎么觉得你这话不像是心里话?”
“哈哈哈。”冯正明忍不住大笑,“你还真是理解错了,我说的是心里话。”
不等江成哲开口,冯正明又接着给出解释。
“参与国宴后,我感觉到,一个人的能力注定是有限,就像是国宴上,大家都觉得我是主厨,可只有我这个主厨,没有后厨里那些人能行吗?
所以我们中餐要想真正的发展更好,不能搞什么个人英雄主义,必须要大家合作共赢。”
江成哲点点头,他很赞同冯正明的这番话。
“你说得对,我们一起合作,才有了沪城这几家店,你拉上邓怀川他们,才能把老洋房餐厅做的更有特色。
有你的师兄们帮你,才能让你没有后顾之忧离开齐鲁。
说到底,后厨不是一个人的后厨,是需要一个团队的。”
冯正明:“对,所以我们要放低姿态,要和更多人合作共赢。”
江成哲:“行了,那我就祝你进京一切顺利。”
冯正明再次笑起来:“哈哈哈,一切顺利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不过我是带着诚意去,相信会让京里的人感受到我的诚意。”
对冯正明的气度,江成哲始终还是敬佩。
也相信他进京应该会顺利。
哪怕是有一些小麻烦,相信不可能难倒现在的他。
腊月二十前一天营业结束,冯正明给沪城几家店的所有人都发了一笔奖金,让大家可以回家好好过年。
获得了过年的奖金,让所有人都非常高兴。
一年下来,在冯正明的店里确实是很辛苦。
尤其是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每天各家店都越来越忙碌。
大家跟着你一年忙到头,过年了你还能不给点好处。
要不说,很多人都希望可以进冯正明的几家店里?
主要是冯正明的几家店都统一过年放假,而且冯正明还会拿出全年盈利给大家发奖金。
这可能是任何一家餐馆、酒楼、餐厅都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光是过年期间放假这一条,就几乎是不可能有几家会这么干。
对其他餐馆、酒楼和餐厅而言,过年那才是来生意的大好时机。
所以大部分酒楼和餐厅,都宁可多给服务人员工资,也要把握住过年的这份生意。
包括孔兴礼在沪城的酒楼,过年也是不准备休息的。
冯正明却坚持每年过年都要休息。
而且都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休息。
他甚至连农历小年都考虑到。
当然谁都知道,冯正明这么做是因为他有底气。
不需要依靠过年期间去赚钱。
但是他不但过年放假,还给所有人员发奖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么一比较之下,显得其他餐馆和酒楼都成了邪恶资本。
所以不少人都在托各种关系,希望可以进冯正明的店里工作。
而冯正明店里的服务人员和学徒,在外部那么多想要进来人压力下,自然也都会更加认真工作,不希望自己被别人替代掉。
甚至还有人私下里讨好冯正明,想要偷偷把奖金还给他的。
对此冯正明也有些哭笑不得。
“我发给你们奖金,是让你们过年可以回家好好过年,你们再把奖金以送礼的方式还给我?那我还发你们奖金干什么?
发给你们的奖金就拿着,这是你们应得的报酬,都不用跟我这么客气。
你们真的感念我的好,春节过后准时回来上班,好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恩了。”
告别沪城,冯正明带着齐鲁跟自己到沪城的众人一起返回。
从之前大家一起坐火车,到如今可以一起乘坐飞机。
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一行人首先回到泉城,之后再各自返回自己家乡。
冯正明回到泉城,先是和师兄们了解了一下今年全省青年厨师大赛的情况。
几位师兄今年受邀当评委,也是获得了一些便利。
那就是可以更好筛选出优秀合适的青年厨师。
大师兄李辉东很直白表示:“因为正明你,现在省内学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是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人才。”
冯正明:“哈哈哈,这是好事,让我们鲁菜可以更好的发展壮大。”
李辉东:“不过,省内需要的厨师数量有限,可能未来很多还是要走出去才行。”
冯正明认同这点:“确实要走出去,这些年粤菜、川菜都是在不断走出去,连湘菜也都已经开始走向全国各地,我们鲁菜也要跟得上时代。”
杨斌:“川菜抢占了我们鲁菜不少市场,粤菜更是有些压着我们鲁菜。”
冯正明:“不能说是人家抢占了市场,是我们没有能做好。”
李辉东认同小师弟的说法:“对,不能说是别人抢占了市场,正明在沪城开分店卖把子肉,不是一样可以卖的很好?甚至挤压了不少川菜馆的市场?”
冯正明:“大哥,我沪城分店可不是只卖把子肉啊。”
“我知道。”李辉东一脸认真,“但你店里主打的不是把子肉吗?再加上厨师手艺能把传统鲁菜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冯正明只能点头,大师兄分析的还是比较透彻。
紧接着大师兄谈起冯正明进京的打算。
“我听老三和老五都说了,你要进京,准备先让老五去开两家分店,是吧?”
冯正明:“对,地方我都已经看好了。”
李辉东:“你进京是好事,过去我们鲁菜都是北上,更是一度成为京里独一无二的菜系,只是这些年已经开始落寞,你去开了分店,刚好可以挽回局面。”
冯正明:“开两家分店只是开始,我还是想要把燕喜楼在京城里重开。”
李辉东:“这个事情,我和师父也听老三和老五说了,我也问了师父的意见,师父觉得在京城重开燕喜楼显得太高调。”
冯正明大概能想到师父的一些担忧。
担心自己太过高调,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但冯正明还是比较坚决:“或许是有些高调,但有些高调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何况只要我们把菜做好了,也不会有人觉得我们高调。”
见小师弟态度很坚决,李辉东也只能表示他会全力支持。
有大师兄愿意全力支持的态度,冯正明心里对去京里重开燕喜楼也就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