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友好的交流
冯正明带女儿一起来的好处很快体现出来。
有小女孩在场,无论是冯正明,还是酒楼里的李老师傅和掌勺大师傅都会相对轻松。
大家坐在一起,就仿佛是在拉家常一样的聊着。
看似实际上是聊着每道菜的具体改进意见。
可是冯正明不会有那种说教的意思,李老师傅和酒楼的掌勺大师傅也都表现比较轻松。
谈论起一些菜的起源,李老师傅还会专门说点小故事,作为一种小小调剂。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会觉得更加的舒服和自然。
“其实,很多的本帮菜都是外地传进来的菜,又经过了本帮菜曾经的厨师们加以改进出来的。”
李老师傅指着面前的扣三丝。
“这道扣三丝,最早也不是本帮菜的,要说最早流传于什么地方,可能谁也说不清楚,总之无论是淮扬菜、苏帮、杭帮,包括是徽菜里,都有过这道菜的。
但真正让这道菜出彩的,还是曾经的一位本帮菜大师,他专门对这道菜做了一些改进。”
冯暖悠坐在爸爸怀里,像是个乖乖听故事的小姑娘,眼前这个老爷爷的故事让她充满了好奇。
李老师傅眼见坐在冯正明怀里女儿,显得是那样乖巧喜欢听故事。
自然出于老人对孩子的喜爱,李老师傅也说的更加高兴。
“本帮菜那位大厨,对这道菜的改进,首先就是刀功上的改进,从之前的豆芽丝,给直接升级到了本帮菜扣三丝的这种牛毛丝。”
冯暖悠扭头看向爸爸:“豆芽,丝,是,什么,样呀?”
冯正明微笑给女儿解释:“豆芽丝呢,就是和豆芽一样粗的,你想想爸爸是不是给你炒过银芽吃?”
冯暖悠歪着小脑袋很认真地进行了一番思考。
很快小姑娘想到了:“哦哦,豆芽,粗粗,比,这个,粗。”
李老师傅微微一笑,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本帮菜那位大厨,把过去比较矮粗的扣三丝,改进成了这种修长的形状。
这样可以让客人吃到最后,上这道扣三丝的时候,不会觉得这道菜很多。
也就不会让这道菜会被剩下,而是可以成为最后清口的小菜被吃完。”
冯正明微笑:“李师叔说的真好,本帮菜昔日的大师们也都是博采各家之长,才有了如今的本帮菜。”
李老师傅:“是啊,本帮菜受到太多不同菜系的影响,像是甜受到苏帮菜的影响,制汤的方面,也有淮扬菜和鲁菜的影响。
当然还有我们本帮菜中的干烧、红扒等技法,也都算是受到鲁菜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些,像是炸猪排、红酒烩烧的菜式,还受到一些西餐影响。”
冯正明:“这正是沪城这座城市的特色,包容万象,海纳百川。”
说了这话后,冯正明紧接着便笑着话锋一转。
“只可惜,现在的沪城不再有昔日的那份气度。”
听到冯正明这话,李老师傅和在场的酒楼掌勺大师傅都有些尴尬。
两人都是沪城本地人,尤其是掌勺大师傅更是出生在沪城。
所以他还是很清楚沪城一些本地人不该有的对外地人的歧视。
可以说很多时候,因为这份歧视心态的存在,也才会导致沪城在很多方面被动。
就好像是,明明沪城如今餐饮大部分是依靠外地菜系。
可本帮菜的厨师们,还会想要保留自己高人一等的姿态。
这又怎么会让外地来的厨师们甘愿让你高一头?
尤其像是冯正明这样,他是正儿八经凭本事拿下的全国烹饪大赛的状元,你本帮菜的厨师谁有资格压着他一头?
何况他在沪城开的四家分店,还有那家老洋房餐厅,可以说都是非常受欢迎。
更是已经把高、中、低,三档的餐厅都给很好的占据住了。
这种时候,本帮菜厨师协会那边还想要压着他。
冯正明压根不用去理会你们本帮菜厨师协会。
甚至他连沪城厨师协会都可以直接跳过。
所以李老师傅出面,主动邀请冯正明来谈,是先放低姿态进行示好。
冯正明也同样是给了面子,而且他今天一个人带女儿过来。
在李老师傅的面前摆出了晚辈的姿态。
这么一来,也让李老师傅面子上过得去。
一场畅谈后,双方都算是比较稳妥的解决了问题。
冯正明给出不少改进的建议,尤其是在一些菜品的具体设计上,冯正明给出的建议,确实让李老师傅心里也不得不佩服。
佩服冯正明的大胆,因为有些设计,可能是之前连他也不曾想到的。
而冯正明在这些独特菜品的设计上,又是最大程度保留了一些本帮菜的特色。
看似以甜为主,可又不会让整体味道过于偏甜。
可以说具有一种颠覆性的设计。
而且冯正明还给了建议,让酒楼可以尝试借鉴一些日餐里的设计。
“茶泡饭,这个现在往往会被人觉得是日料,可实际上我们传统中餐里很早就有日料,而且是在红楼梦书里就有明确的记录。
所以其实这方面我们也可以重新做起来,把本帮菜的一些小菜,像是八宝辣酱和茶泡饭结合。
设计成一种精致的小食,作为一种给客人的独特体验。”
说完了一些理论上的东西,冯正明又和李老师傅一起跟着掌勺大师傅来到后厨。
在后厨里,冯正明也亲自用后厨现成的原料,设计了几道有些特别的菜。
比如用面包片切成小丁,之后包裹在虾胶的外面进行油炸。
就如同是沪城特色的炸猪排,最后也是蘸上一些中西式的酱吃。
冯正明做出来,给李老师傅和后厨所有厨师一起尝尝。
大家也都不禁觉得,冯正明这个独特设计,还真就很符合沪城人口味的偏好。
油炸物的香味,看似清淡简单的内馅,又是有海虾,还有面包,再加上番茄酱或者是西式白酱,这就很符合沪城一些人的喜好。
当然,这个菜也很受孩子的喜欢,冯暖悠就吃了不少几个。
冯正明不拘泥于菜系,不拘泥中西餐的做菜方式,确实也让后厨不少人大开眼界。
甚至大家还看到,冯正明用大量的黄油,以西餐的手法做了几道中式菜肴。
主打一个多元素的结合,但味道上又真的很符合国内人口味。
李老师傅品尝完冯正明的几道菜,也是不禁感叹他的利害之处。
“正明你这调味的手法,还真的是太独特了,其实很多中西烹饪菜式的组合,不是我们想不到,而是很多时候大家会忽略味道。
就是可能很多厨师单纯只是把中餐和西餐的一些东西强行组合,但却忽略了味道上的问题。
导致了看起来很高级,但是吃起来的味道反倒是不那么好。”
这其实是很多厨师都会犯的错误。
那就是追求的东西往往流于表面。
可能是在追求过程中,忘记了厨师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把菜做的好吃。
如果做出来的菜不好吃,哪怕是用了再如何好的食材,用了多么华丽的技法,也不过是华而不实罢了。
这一点上,倒也是受到一些西餐的影响。
比如某位西餐厨师,本身是一个画家出身,半路出家去做厨师,会把菜做的极富艺术感。
可是你这要说他做的菜是不是好吃?
恐怕还真就未必好吃。
但是因为他艺术化烹饪的方式。
导致了西餐在某方面走向了一条歧路。
冯正明聊起这段,也是颇有些感慨。
“我和科夫曼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谈起这个事情,他觉得那种华而不实的做法,是对烹饪本身的一种玩弄,也是对饮食的一种亵渎。”
听到冯正明这话,让李老师傅和后厨众人都是一惊。
这些年随着西方不少理念思潮进入国内。
西餐的很多东西会受到国内不少人的追捧。
就比如好多人总会说,西餐就是比中餐要更加健康。
可是正儿八经的西餐从来也不存在比中餐更健康一说。
要不就是同样会用大量的油脂和浓汤去调味。
要不就是完全不用任何的油脂,甚至不进行任何的加工去食用。
两种极端的情况下,确实很难说就比中餐要健康。
要说日常饮食,明明人家日常会充斥大量油脂肉类,甚至是各种的炸鸡汉堡。
这些也是一点不比中餐里的下饭菜健康多少。
可是在西式一些价值观的输入下。
甚至让很多人会觉得,隔壁岛国的日料都要比中餐更高级。
可以说这些,无不让国内很多厨师倍感失落。
好像自己努力多年,反倒是不如人家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好在有冯正明存在,他的出现算是扭转了很多人的观念。
尤其是他在老洋房的那家餐厅出现,真正是把中餐的高级展现的淋漓尽致了。
让很多人见识到,什么才是一种连外国人都要低头的高级。
冯正明对本帮菜一些改进,让酒楼后厨众人都受益匪浅。
关键还是理念上改变,让他们扭转过去不好的思路。
酒楼后厨里几位厨师,都有了一些自己独特的想法萌生出来。
最后,冯正明微笑给予了大家鼓励。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还有太多的东西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东西,需要传承传统的东西,但不能拘泥于传统。
还是应该要与时俱进,要把更多流行元素融入我们的菜品中去。
我相信,大家共同努力,可以让我们的中餐变得更好。
今天我算是班门弄斧了,当着各位本帮菜大师的面,我是有些孟浪,不该这样急于表现自己,还请各位多多包涵。”
听到冯正明最后的这些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感动。
尤其是李老师傅更是不禁笑着说:“正明你的话太客气了,也太重了。”
酒楼后厨几位厨师,更是表示当不起“大师”的称呼。
冯正明微笑:“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是在努力把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做好,那就当得起大师的称呼。”
这话让大家更为感动,酒楼后厨众人一开始对冯正明来还有些抵触。
大家会觉得,冯正明虽然是全国状元,但他毕竟是鲁菜厨师。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他没有那个资格指导他们本帮菜。
但冯正明所展现出的博学,还是让大家信服了。
而他所展现出的态度,更是让所有人都有点自惭形秽。
自己一直还想着要压着冯正明一头。
可是人家眼里,一直都是很尊重每一位后厨里的厨师。
他的一声“各位大师”真的是给足了所有人颜面。
这可不是在嘲讽大家,是给予大家尊重。
交流结束,李老师傅亲自送冯正明父女俩离开。
走到楼下,李老师傅笑着轻轻摸了摸冯暖悠的小脑袋。
“你还真是有个很厉害的爸爸。”
冯暖悠听了笑嘻嘻:“爷爷,也,厉害,爷爷,拜拜。”
李老师傅笑着摆摆手:“好的,拜拜,有空让你爸爸再带你来玩。”
冯正明:“有空我们一定会再来。”
告别李老师傅,冯正明抱着女儿转身离开。
父女俩走出一段路程,发现前边有一条长街。
冯暖悠主动从爸爸怀里下来,让爸爸牵着自己小手走一走。
父女俩这么走了一段,李老师傅远远望着父女俩的背影。
他脸上挂起微笑,觉得这父女俩还真很有趣。
冯正明牵着女儿走了一段,现在的女儿走起路来虽然还有点歪歪倒倒,但依旧是很努力在走,现在也能看出小丫头的努力。
一路走到路口转角,冯暖悠才让爸爸抱着自己过马路。
过了马路,进马路对面的停车场。
等上了车,冯正明把女儿放在后排安全座椅里坐好。
“好啦,我们回家去找妈妈。”
冯暖悠:“嘻嘻嘻,回家,找,妈妈。”
冯正明一边开车,心里也一边在思考,自己接下来要如何走的更好?
名声自己已经有了,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虽然有一些人对自己很反感,但更多人还是愿意支持自己。
既然有很多人支持,冯正明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多做点事。
不是说要给自己争取什么更大的名声。
是要为中华烹饪铺垫出一个更辉煌的新时代。
让以后的厨师们,都可以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不再只是被人当成是做饭的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