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摊主的小乞丐大人(9)(1 / 1)

裘青云作为旁观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免有些愕然。

原来琚公子,还有这样的一面。

苏盏看着离自己更近的白菜和鸡蛋汤,不免有些苦兮兮。

他其实能想到琚系舟为什么会选择这两种菜——

因为对于琚系舟而言,这两种菜处理起来不是很麻烦,只要不是太死亡,最多就是卖相不是很好看,吃是绝对能吃的。

但也就停留在“能吃”的那一层了,远远达不到“好吃”的程度。

苏盏也算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588在系统空间笑疯了,为防止被苏盏发现,只能无声在系统空间地板上打滚,憋笑憋得一抽一抽的。

主神大人要是知道了,肯定一边感动极了,一边又嫉妒自己的精神碎片能够得到少年如此的偏爱。

“琚公子,这位小公子是您的……?”

裘青云终于把憋在自己心里的问题问出了口,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琚系舟夹菜的动作一顿,淡淡道:“无甚关系。”

没关系?

对于这个答案,裘青云有些意外,却也没有很超出预期。

一来,她之前确实从未听过和见过琚系舟的身边还跟着人。

二来,从这小公子的穿着来看,虽然收拾的还算整齐和干净,但确实有些单薄了,像是……

流浪回来的。

裘青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心里有些感慨,顺水推舟道:“那真是有缘,我们有幸相聚于此,也算是缘分。”

说着,她看向苏盏,说道:“小公子,你叫什么名字?”

苏盏“唔”了一声,摇了摇头,“不知道。”

裘青云的脸色有些凝重,看向琚系舟,想开口说些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对苏盏笑了笑,说道:“先吃吧。”

苏盏埋头吃了起来,琚系舟动作优雅利落,餐桌上一时无言,反倒是裘青云心事重重。

饭后,裘青云不等琚系舟拒绝,就去收拾碗筷餐碟,“琚公子,让我来吧,本来就是我有求于您,还吃了您亲手做的饭菜,不做些什么的话,我实在过意不去。”

琚系舟看了她一眼,没说话了。

这是同意了的意思。

裘青云的面色放松了一些,转身去厨房了。

小院子里,就剩下苏盏和琚系舟二人。

冬日的正午,日头照下来,阳光终于带上了些许温度,苏盏微微仰头,舒服地眯了眯眼,让自己沐浴在阳光之下。

琚系舟默默观察着他,眼神中夹杂着莫名的情绪和思索。

等少年再睁开眼时,他眼里的那些情绪也被藏得很好,旁人无法窥见分毫。

两个人都明知对方不简单,却还是装作不知道和不在意。

仿佛风过林梢,停在竹林之中时,看似无声无响,却早已摇落了一地的水珠。

苏盏走到琚系舟的面前,对他说道:“哥哥,我好像想起来一点了。”

少年笑容纯净,说出来的话却能让旁人吓一大跳。

“好像……有人叫我盏盏。”

盏。

那可是当今太子的名讳,想这天朝太子,自出生起便备受宠爱,名盏字明烛,名动天下。

因此,天朝百姓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开“盏”字。

琚系舟神色淡淡,仿佛这个“盏”字并没有引起他的任何反应。

亦或者,他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琚系舟低声道:“谁如此唤你?”

少年摇了摇头,“不知道。”

琚系舟依旧不意外。

“你可会写那个‘盏’字?”

苏盏文盲人设贯彻到底,又是摇头,“不会。”

说着,少年眨巴着眼睛看向琚系舟,满是期待,“哥哥,你可以教我写吗?”

琚系舟没有应他,转身走向院子里的一处角落。

那处角落长着几株青竹,哪怕是在冬日,也依旧青翠,郁郁葱葱。

竹子下的沙土松软一些,琚系舟拾了根竹枝,苏盏也在此时跟了上来,站在他的身边,于是他俯身,在地上写了一个字:

展。

“宿主,他欺负你不认识字。”

588的声音在脑海里回响,苏盏忍住笑意,装作很认真地看着琚系舟写字,抬起头时,脸上也满是敬佩,“哇,哥哥好厉害,我也想学会。”

琚系舟丝毫没有欺骗小文盲的心虚和愧疚,看起来依旧是个月明风清的正人君子。

“嗯。”

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淡淡应了一声,并继续默默观察着少年,想看他接下来会提出什么要求。

比如……在他这里住下。

这似乎是很符合目前逻辑的一个猜测,毕竟,苏盏都已经请求跟他回家了,还吃了饭。

“公子。”

裘青云手脚麻利,动作很快,已经洗好了碗筷,在厨房门口探出身来,朝他们笑了笑。

“我做好了。”

她走到院子里,把自己饭前改好的文稿递给琚系舟,有些紧张,“还请公子过目。”

琚系舟接过竹筒,动作微微一顿,像是在等着什么。

紧接着,一颗头又出现在了自己的视线之中。

是苏盏。

苏盏很快就扫完了新改的内容,在系统空间和588唠嗑,“裘青云的悟性确实很高。”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这样的文字,淳朴,大气,最能打动人心。

而琚系舟也很快给出了看法:

“如今作文写诗之风,以辞藻华丽为上、匠气重而灵气轻,胶漆缰索、取之诸邻……”

“你明明可以写出自然流露的文字,何必为了迎合潮流,强行加上那一部分。”

琚系舟说的是让裘青云删改的那一段。

裘青云悟性高,在用饭前就明白了这一点,如今被琚系舟点名,她自然是无比激动——

早在很久之前,她就发现自己作文写诗的喜好和别人不一样,往往其他人所着的华丽的行文风格备受称赞。

清风镇离京城不远,不过是几千里,可清风镇的人大多都是普通人家,在这车遥马慢的时代,他们对京城的消息,全来自小镇里的富贵人家和学舍的夫子。

或许有疑惑,却从无人会去质疑他们传回来的消息。

在古代背景里,信息壁垒犹如天堑,将不同的阶层割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