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强子的集邮之路。(1 / 1)

地窖内漆黑一片。

除了梁大刚刚刚打开的入口处映入日光,其他地方没半点光亮。

这个地窖内梁大刚本就没有安装任何照明设施。

反正他能夜视,这里也没有打算让除自己以外的人进入。

接电,接灯,完全是多此一举。

顺着台阶下到地窖内,距离最近的便是家里一些装箱打包好的书籍,物件,大大小小的摞了不少。

其后,便是娄晓娥当初从娄家带过来,他爹都舍不得丢的古董,这些东西也单独放了一堆。

越过这些家庭琐碎,再往深处,则是一个足有百来平,不算小的空间。

这里靠墙整齐摆放了至少十多个整齐的置物架。

置物架上,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各种大小不一的木盒,木箱。

而在中间的空地上,除了必要承重的竖桩,遍地都是堆砌起来的各种木箱子。

甚至有的地方还摆放着一些裸露在外的沉重青铜器。

随手打开一个木箱,见里面精致的瓷器在软布的包裹下,稳稳当当。

梁大刚也就放心的点了点头。

这些木箱子,木盒子里面装的,可是他这么些年,精心‘收集’而来的宝贝古董。

这些古董,也是他开辟这一方地窖的其中一个原因。

梁大刚对于古董没有多少研究,毕竟上一辈子就没有富过,自然没有余钱研究这些东西。

他可不想当什么国宝帮,街边二十块买个瓶子,就以为,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有我这有。

但对于古董最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有的。

那就是,古董是需要时间沉淀,需要岁月痕迹的。

虽说具体的岁月痕迹是指哪些,是怎么看的,他并不清楚。

但有一个笑话,他还是看过的。

一个可以明朝现代双穿的穿越者,费尽心力从明朝弄了个正儿八经的官窑。

拿回现代去找专家鉴定,想要拍卖出去改善生活。

结果,专家仅仅是看了一眼,就满脸嫌弃的说了句,烫手!

这句烫手是行业黑话,也就是全新的意思。

毕竟刚烧出来的瓷器,烫手嘛。

但听到这话的穿越者人都傻了。

这可是他亲自在明朝看着出的炉,怎么可能是假的。

然而他忽略了,明朝是明朝,官窑是官窑,这都没错。

可现代收藏的却是那份历史价值。

判断遗留在古董上的岁月痕迹,也是古玩鉴赏的一项重要指标。

他这明朝官窑,从出炉到交到专家手里,连三天都没过。

纵使款式,工艺再怎么一模一样,缺少了历史的沉淀,也就是个没有做旧,新到烫手的瓶子。

而梁大刚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的系统空间内,时间静止。

一个东西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也是什么样。

完全不受岁月侵蚀。

这些古董要是一直放在里面,放多久,就空白多久。

按理来说放个十年二十年的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毕竟这些古董,几百年都过去了,这小小的几十年空白期又有什么问题。

但毕竟上辈子古董被人吹得玄而又玄,鉴赏古董甚至都上了高科技。

梁大刚又不懂这些,他也担心自己手里的文物要是集体缺失年份。

保不齐就被某个高手,或者某个检测机器,检出问题来。

与其去赌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如谨慎点,总没有大错。

不过这地窖也就一百来平,毕竟是空间有限,梁大刚系统空间中堆积的古董可不少,要是全拿出来封箱保存,根本放不下。

所以他放在地窖里面的,都是些他自认为值钱的。

像是瓷器,他放的就是些底部带底款的,印象中,大部分有底款的是官窑,比较值钱。

梁大刚这里各个朝代的加起来大概有个百来件,放到外面刚好好合适。

至于说,这些东西的真假,倒也不必太担心。

虽说他自己分辨不出,可想来,应该没有多少假货。

毕竟这些都是老京爷们,老八旗们,藏在夹缝墙里的物件。

像什么琉璃厂出的仿品,跟他们可放不到一堆去。

至于字画和玉石这些,不占地方,需要的盒子也小,他基本上全都拿出来摆在了架子上。

如今空间内剩下的都是些没有底款的民窑,以及一些古家具。

这些东西想摆也没地方摆,干脆就还放空间里待着吧。

仗着夜视能力,梁大刚闲庭信步的穿梭在大小不一的古董箱之间,没几步,便停在了其中一个还算空的架子旁。

将刚才丁秋楠交给他的小册子拿在手中翻阅了一下。

看着这段时间,强子新收集来的各种邮票,梁大刚满脸喜气。

这些年,强子可是一直没有闲着,梁大刚除了给其安排了个轧钢厂的清闲工作,让其跟家里好交差。

剩下的时间,他让强子没事儿就去多收集各种邮票。

现如今集邮热还没有发起。

喜欢邮票的人,也只是单纯喜欢。

强子没事儿干就总在邮局附近溜达,看谁喜欢购买刚发行的新邮票,就去跟谁打交道。

像这种喜欢收集邮票的人,手里大多都有不少老邮票。

强子以同样的爱好者身份跟他们混熟,自然就可以提出欣赏一下收藏。

然后在表现出喜欢,再提出高价购买,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虽说这些人是喜欢邮票的,但毕竟这东西现在不值钱,只是个不被家人理解的爱好。

谁要出个三块五块来买,那他们纵然舍不得,可又哪有不买的道理。

于是乎,这些老邮票便落到了强子手里。

还有一些人,常有写信的需要,这年头的信件也大多都会留着。

强子就跟他们收那些,已经用过的邮票。

他们留信,可没必要留着信上的邮票,强子愿意要,他们自然就愿意卖。

几分几毛的,能挣一点是一点。

虽说这些人手里的邮票品相比新邮票差很多,但胜在数量大,种类全。

就这样,强子这些年可给梁大刚收集了不少各种稀有的邮票。

同样的,梁大刚对这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

只知道几种昂贵邮票的名字。

首先是民国的大龙票,薄纸大龙,厚纸大龙,阔边大龙,这些强子都弄回来不少。

薄纸,厚纸大龙票相对便宜点,梁大刚的印象是十至五十万之间吧。

宽边大龙就比较贵了,在价高的时候。一枚品相好的黄五分,就能拍卖到五百万港币!

强子给收集来了十三张,总共花了十五块。

但真要说值钱的,还是那三套崭新的大龙邮票全张(二十五枚),这一套,大概就是个二千万左右。

而强子只花了二十块。

除了大龙邮票,还有一些别的老邮票,像是《梅艳芳舞台艺术》《牡丹》这些,也有不少。

就连极其稀罕的《蓝军邮》,强子都给梁大刚弄来了三枚,可惜,三枚里,只有一枚新的。

当然还有近些时候的,新发行邮票。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全国河山一片红》。

《全国河山一片红》分两版。

俗称‘小一片红’和‘大一片红’。

这个邮票因为绘制地图错误,‘小一片红’只发行了半天,就停止发行了,甚至后来还召回了一部分,所以存世量极少。

但恰好,那天强子就在邮局溜达,所以足足给梁大刚买回来了五十枚。

这‘小一片红’品相好的,大概一枚价值五百万。

大一片红,因为还没正式发行,就发现了问题,仅有极少数流落在外,存量就更是稀少了。

前世估计留存的也就是个十枚左右。

而强子知道梁大刚喜欢,就托人从内部搞来了十张还没销毁的大一片红。

每张八分,未来价值,单张一千三百万人民币。

虽说数量多了,价值就低了,但只要梁大刚自己不暴露自己的藏品,任由外界自然发酵,那历史的惯性必然还是存在的。

邮票价格也就不会降多少。

所以看着面前足足两大摞邮票本,梁大刚依旧笑得很开心。

要不说,邮票才是性价比之王呢。

一枚大一片红,可是足足翻了一亿六千万倍啊。

当然了,这些东西,强子其实是很不理解的。

在他看来,梁大刚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之一。

他不明白,为什么梁大刚会喜欢这些几分几毛钱的东西。

不过不管他喜不喜欢,梁大刚为了奖励他的功劳,还是送给了他一整册,真-全册邮票!

之所以是送,那是因为梁大刚从强子里拿来的邮票都是实报实销的,避免以后发生纠纷。

而这一本,他没让强子掏钱,纯送。

要知道,这本可是包含了完整大龙票全张,蓝军邮(旧的)到大小《全国河山一片红》的全一册。

就这,强子还满脸嫌弃的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