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此之外,超光速量子通信,还有着一个巨大价值。
能够保证人类文明的信息安全性。
传统的电磁通信和引力波通信,都天然存在保密缺陷。
即便反复发展加密手段,但依旧存在被截获,破译,篡改,乃至彻底攻破的可能性。
这对于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文明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信息交换网络被攻破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一个文明‘自己打自己’的情形。
而超光速量子通信本身的特性,很好的避免了传统通信方式的缺陷。
不考虑更高级文明,
在面对未曾诞生超光速量子通信的其他文明,人类文明从此能够占据绝对的信息优势,
在人类文明能够破译对方通信手段的情况下,其他文明却无法对人类文明的通信网络造成什么影响。
同时,面对其他同等级文明,人类文明也足够保证内部信息交换的保密和安全性。
算是在信息的安全和通信的安全方面,同样是天然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面对更高等级文明时,
这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否还能够存在,就也没有什么考虑的必要。
……
而这些,还只是超光速通信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突破之后,比较直接影响的一些方面,
至于间接带来的变化,只会更多。
人类文明与斯托文明交流时,双方文明将超光速通信技术作为一个衡量文明等级的重要标准,
自然是有原因。
是否拥有超光速通信技术,对于一个文明的整体实力有着巨大的,跨越文明等级的影响。
一个拥有了超光速通信技术的文明,对比过往,文明整体实力必然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纵观文明发展的历史其实也能够看出来这一点,
一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到通信手段和交通技术的影响,
或者更直接一点就是,信息交换效率,以及物质交换效率。
此刻,超光速通信技术突破,就是人类文明信息交换效率上一次飞跃。
人联范围内的人们,对于此有着足够的认知,
又怎么可能不为此感到持续的振奋。
对于接下来超光速通信技术普及的期待,
为超光速通信技术突破的兴奋,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人联范围内都持续着。
……
人联纪元503年。
在人联范围内,各人类聚居区还因为超光速通信技术突破而热闹着的同时,
负熵研究院内,
在秦裕的带领下,
包括信息去噪所内外,各相关研究团队已经开始投入对超光速通信技术,基于现有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的,进一步优化改进。
对于超光速通信技术,量子通信装置直接作为人联范围内每个人的通信终端使用,
包括秦裕在内,一众研究团队研究员们都没有这份奢望。
不知道预想中的四级文明有没有那样本事,
但目前人类文明还是很难将地球同步轨道,和海王星轨道那就比无工质推进飞船小一些的庞然大物,缩小到巴掌大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超光速通信技术就不能够被使用了。
做不了通信终端,作为‘通信基站’也是可以考虑的。
目前,
秦裕和负熵研究院一众相关研究团队,首要目标就是实现行星,卫星,各人类文明聚居区之间的超光速,量子通信网络的构建。
即,行星和卫星表面,太阳系内各聚居区内部,依旧使用传统的电磁通信和引力波通信,
任何需要离开行星和卫星表面的信息,先汇聚到‘超光速量子通信端’,然后再从这颗星球的‘超光速量子通信端’统一实时通过超光速通信技术,
传递到另一颗星球的‘超光速量子通信端’,再从这颗星球的‘超光速量子通信端’将信息分发下去,传递到具体需要接收相关信息的每个个体,或者算力塔,智能工业区。
基本就是将量子通信装置作为行星级的通信基站使用。
当然,
即便是仅仅作为通信基站,目前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也是不能够胜任的。
人类文明内部,每时每刻,各行星,各聚居区之间需要进行的信息交换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中包含了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包含了各智能工业区,人类社会运转所需要的一些数据和信息的互相传递。
就目前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传递一次信息所需要消耗的能量。
半只脚踏入河系级文明的人类文明,这么玩都得玩破产。
在整个太阳系铺满此刻的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并且以此为行星间主要通信方式的话,
稍微正常运转一下,人类文明都得从之前的物质资源丰富的时代,瞬间被拉到物资和能源匮乏的时代。
而此刻,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的目标,
自然就是,
将目前的超光速通信技术,量子通信装置优化到,
通信成本可以让目前人类文明能够接受的程度,
能够保证量子通信装置每时每刻,都能够作为人类文明行星级通信基站,持续传递满足人类文明社会运转需要的信息量的程度。
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量子通信技术一直优化到终端阶段,
让人类文明实现完全的,从信息发出起始端,到最终接收端的全量子通信。
不过这暂时不是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该考虑的事情。
过于遥远了,人类文明此刻只需要考虑接下来眼前的目标。
……
在超光速通信,量子通信装置的进一步优化研究过程中,
负熵研究院,人联投入的研究力量并没有比之前减少,
整个负熵研究院依旧有总计超过五百万的研究人员,投入在这相关研究中。
对于对超光速通信技术,量子通信装置进一步完成优化改进,
一众研究员们都充满了斗志。
原本就因为在秦裕主导下,对超光速通信技术实现充满信心的一众研究员们,
此刻对超光速通信技术最终在人类文明范围内的普及,就更加有信心了。
人类文明的超光速通信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已经在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上完成了。
而现在,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团队,一众研究员们需要做的就是,
将这个‘老古董’,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送入人类文明历史博物馆!
而同样的,
对于秦裕来说,在关于超光速通信技术的一些猜想,在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上得到验证,
超光速通信已经事实上首次实现过后,
接下来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就已经容易许多了。
对于秦裕来说,
关于超光速通信技术,许多事情都已经很明了。
相当于,实现超光速通信的这条道路已经完整开辟出来,并且走通了。
虽然可能还有许多琐碎的,繁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但也就是相当于在这条已经开辟的道路上,再清理清理丛生的杂草,已经没有‘迷路’的风险。
距离超光速通信技术的更进一步,就已经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难题,
也不再存在基础理论层面的困扰。
仅仅只是纯粹的,再需要一些时间。
……
同一年,
在秦裕的主导下,
整个负熵研究院参与超光速通信技术研究的一众研究团队,研究小组,
依旧以之前的模式继续高效运转着。
整个超光速量子通信技术,具体的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
是一个很复杂和庞大的系统。
在秦裕没办法把自己一个分成若干个的情况下,肯定是没有精力自己完成的。
整个超光速通信技术的优化改进过程,
基本就依旧是秦裕把控着整个项目的大方向,
然后将各阶段,各子系统,各部分的具体研究目标,拆分给各研究团队,
各研究团队,也就根据各自负责的领域,进行着整个量子通信装置各子系统部分的研究和设计。
秦裕精确的指明着整个项目的研究方向,整个研究团队庞大的研究力量就在秦裕的主导下,朝着同一个研究方向不断发起冲锋。
当各研究团队在秦裕的带领下,解决了各自研究团队负责的,秦裕能够解决,但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挨个解决的各细分问题,
汇总到秦裕这里,超光速通信技术的优化研究,也就再朝前推进一步。
整个项目也就这么快速推进着。
这种方式,整个研究团队的运行效率很高,
但大概率,也就秦裕能够这么玩。
……
然后,也就在这一年。
负熵研究院相关研究团队就在秦裕带领下,主导下,
再拿出了第一个烽火量子通信试验机之后的量子通信装置改型。
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
并在人联纪元504年的年初,由强人工智能调动智能工业完成了建造。
秦裕,各研究团队负责人们,同样对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进行了实验。
这一次,
从地球轨道,到海王星轨道,在差不多的相隔距离下,
烽火-2完成的超光速通信,单向延迟时间仅不到三秒。
本质上,是因为,此刻超光速通信的延迟问题是技术局限问题,不是原理限制问题。
并不发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而是发生在信息发出端和接收端。
理论上,
烽火-2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在地海之间的通信延迟是不到三秒,
将这个通信距离,拉长到地球到太阳系外,通信延迟大概率还是不到三秒。
它并不受三维时空的现实距离影响。
目前人类文明的超光速量子通信是绕过了光速极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信息传递在三维时空中超光速了。
理论上来说,它并不存在信息传递的中间过程。
这也是量子通信作为通信方式安全性的基础。
在另一侧没有对应量子通信配套终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接收到这边以量子通信方式发出的任何信息的。
当然,
此刻这种事实上的通信延迟的缩短,也意味着,
人类文明在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上,进行优化改进的进步。
同时,
在这次的超光速通信实验中,
人们也没有仅从地球或者海王星轨道位置发出一个时间戳,
算是发出了第一条由超光速通信传递的,有些内容的通信。
“你好,海王星海卫一。这里是地球,人类文明母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联居民向你们问好。”
这段话是由秦裕在人们的要求下,代表负熵研究院发出的。
很快,
乃至于海王星轨道的相关信息,也最终转化成了声音,
在地球地面,负熵研究院总部响起。
“你好,地球。这里是海王星海卫一,我们已经收到你们发来的信息。祝愿母星,一切都好。”
或许若干年后,或者说,就是在此刻开始,
这段简单的对话,也将被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作为人类文明超光速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中,里程碑的见证。
……
再然后,人类文明,人联内。
在秦裕的主导和参与下,
超光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改进,
似乎进入到了每隔上一段时间,就刷新一次人们对此印象的阶段。
身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
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在秦裕秦所和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团队的努力下,
那让人满怀畅想,充满想象空间的超光速通信技术,就像是自己长上了脚,
清楚的,明确的,正在朝着人类文明内一步步稳稳走来。
人联纪元506年,
烽火-3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装置诞生。
这一次,
从地球轨道到海王星轨道,人们依赖烽火-3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
实现了持续的,实时的超光速通信,
并且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将量子通信收到了信号数据,
转换为全息投影。
地球上的人,和海王星轨道位置,星际城市内的人,
实现了首次实时的全息影像交流,
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是首次。
同时,也在这次内,人们将整个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实际单向通信延迟时间,缩短到了一秒内。
然后,
人联纪元510年。
烽火-4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诞生。
这一次的超光速量子通信试验,
人联,负熵研究院从地面各星际城市,与海卫一各星际城市,
都征集了一些人们,作为超光速通信的尝试者。
实现了大量人员,同时进行的超光速通信。
对这种超光速通信新奇,而抱有许多畅想的人们,
在兴奋中,七嘴八舌说着一些话。
“海王星,你那边是海卫一?是哪座城市啊?”
“海王星,海王星,我是地球,我是地球,收到请回复,收到请回复……”
“哥们,咱们相隔着超过三十个天文单位的距离吧,这种基本感觉不到延迟的通话,真让人有些恍惚……”
“有种奇怪的感觉,感觉在物理上,空间上,咱们明明互相还隔着很远,但恍惚间,好像又没有那么远了。”
这热闹的一幕,
也注定将作为,人类文明历史中,一幅具有标志性的画面。
在这一次的超光速量子通信实验中,
还尝试了,分处于地球和海王星轨道的人们,
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交流。
这事实上意味着,
到烽火-4超光速通信装置时,
人类文明在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的优化中,
已经将单个超光速通信装置单位时间里,能够互相传递的信息量提升到一定程度。
同时,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超光速量子通信装置完成一次信息传递需要消耗的能源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