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段昌绪、彭家屏藏书案(1)(1 / 1)

就在乾隆第二次南巡返程途中,一件大事如惊雷般炸开,有人状告河南巡抚隐瞒灾情,致使百姓生活陷入绝境,流离失所,甚至被迫卖儿卖女。

乾隆闻之,龙颜震怒,当即下令:“给我彻查!”

由此,一场牵连甚广的彭家屏藏书案拉开了帷幕——

“有点不对劲,”藏书案与隐瞒灾情,似乎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为何会纠缠在一起了?

这背后,实则大有乾坤,而一切的主导者,正是乾隆皇帝。

“……”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四月,乾隆结束第二次南巡,踏上了归程。

行至徐州时,在家赋闲养老的原布政使彭家屏前来迎驾。

在深入了解这起案件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彭家屏,如此,您才能理解其中的秘密。

彭家屏是河南夏邑(今商丘市夏邑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

康熙六十年(1721年),彭家屏高中进士,自此踏上仕途。

初授刑部湖广司主事(正六品),此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从五品)、顺天府尹(从四品)、浙江盐法道(正四品)、湖南按察使(正三品),

还曾署理江苏、云南、江西巡抚,后任江西布政使(从二品升正二品)等职。

观其任职轨迹,在康熙朝,他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升迁,政绩斐然。

然而,彭家屏与大学士鄂尔泰素有过节,众所周知,鄂尔泰是推行雍正新政的先锋,自然深受雍正的宠信。

彭家屏身为李卫的亲信,而李卫与鄂尔泰向来不和,如此一来,彭家屏自然也与鄂尔泰矛盾颇深。

乾隆登基后,对官员结党营私深恶痛绝,彭家屏自然也因此受到乾隆的反感。

彭家屏心中明白,自己的靠山李卫,早在乾隆继位三年后便已离世。

为求自保,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主动奏请退休,归乡养老。

说心里话,乾隆求之不得,当即爽快应允。

时光流转,转眼间到了乾隆第二次南巡之际。乾隆自南方北返,途经徐州,彭家屏作为朝廷前高官,岂有不迎驾之理?

言归正传,当时乾隆就和彭家屏拉起了家常,毕竟这不是朝堂,没有那么多拘束,君臣二人漫无目的唠嗑。

“老彭啊,近来身体恢复得如何?家中若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朝廷不会忘记您们这些老臣的。”

乾隆脸上挂着关切的笑容,看似嘘寒问暖,实则难以揣摩其真实心意。

彭家屏受宠若惊,急忙躬身施礼道:“多谢皇上挂念,老臣身体尚可,家中生活也还勉强维持。”

彭家屏一边答话,一边偷偷抬眼,迅速瞥了乾隆一眼,画风一转,接着说道:

“只是百姓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啊,为了生存,竟已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说罢,彭家屏不住地摇头叹息。

乾隆闻言,心中一凛,隐隐觉得彭家屏话中有话:“先生此言,莫不是言过其实了?如今正值康乾盛世,怎会出现这般卖儿卖女的惨状?”

乾隆显然对彭家屏所言心存疑虑。

“皇上,别的地方臣不敢妄言,但臣的老家河南夏邑县,以及周边的商丘、虞城、永城等地,确实如此!”

彭家屏言辞恳切,一脸凝重。

“彭家屏,你可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乾隆面色一沉,隐隐有了几分恼火。

彭家屏听闻,“扑通”一声跪下,连连磕头,声泪俱下:“老臣一生为官,实在不忍见百姓深陷水火之中。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万刃加身之刑!”

言罢,他又膝行两步,以头触地,失声痛哭道:“皇上,臣以布衣身份,状告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和夏邑知县孙默隐瞒灾情,欺瞒圣上,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一旁的河南巡抚图勒炳阿见状,也赶忙“扑通”一声跪下,磕头如捣蒜:

“皇上,切莫听信彭家屏的一面之词!河南夏邑绝非他所说的那般,根本未曾发生大的灾情。彭家屏心怀不满,分明是在为盛世抹黑!”

彭家屏怒视图勒炳阿,愤然道:“皇上!图勒炳阿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竟敢欺瞒圣上!河南去年遭遇了特大水灾,田园尽数被冲毁,地里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走投无路,只能背井离乡,外出乞讨啊!

这都是千真万确的场景,恳请皇上明察,速速放粮赈灾,安抚百姓之心呐!”

彭家屏冒死为民请命,不愧是李卫培养起来的清官。全然不惧图勒炳阿的威胁。

彭家屏的这一番话,犹如利剑,招招命中图勒炳阿的命脉,同时震惊了乾隆。

“怎么会这样,为何所有人欺骗朕?”乾隆恼恨不已。一路上,他听到的皆是歌功颂德之语,此刻听来,却仿佛是对自己的莫大的讽刺。

到此,乾隆仍不愿相信彭家屏所言,暗自思忖:图勒炳阿是我亲手提拔起来的,怎会欺骗于我?

他曾上奏说河南并无灾情,一切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究竟谁在说谎?”

乾隆疑惑望向图勒炳阿,冷冷说道:“你与彭家屏即刻前往河南核实灾情,务必据实汇报,去吧!”

待彭家屏和图勒炳阿离去,乾隆仍不放心,又派遣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观音保微服私访,前往河南夏邑县核查灾情,叮嘱他千万不要声张。

布置妥当后,本来心情愉悦的乾隆,经此一事,顿时如鲠在喉,心中烦闷不已。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必定有一方在说谎。”乾隆暗自思忖。

“难道彭家屏是因满腹牢骚,故意抹黑地方官员?”

乾隆怀着疑惑的心情,带领众人继续北上。

南巡队伍一路北行,不知不觉进入山东境内。

乾隆祭拜孔子后,在返回大营的途中,突遇两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拦轿告状。

“下面所跪何人?为何拦轿告状,有何冤情?”大学士傅恒催马向前,大声问道。

“大人呐,小民是河南夏邑县人,特来状告县令孙默,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隐瞒灾情不报,致使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