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宴席(1 / 1)

是夜,奉国王宫内,灯火辉煌,笙歌鼎沸。

庆帝于府衙设宴款待大庆百官以及奉国文武,以示君臣同乐。

庆帝走入大殿,李彻、李霖两位藩王则跟在后面。

大庆的文武官员们济济一堂,奉国的官员们也纷纷入席。

大庆文武在右,奉国在左,泾渭分明。

庆帝向下一扫,果不出他所料,奉国的官员在气势上明显更盛一筹。

毕竟是新兴的藩国,又有几场大胜在先,此刻奉国官员的凝聚力处于巅峰,颇有朝气蓬勃之势。

反观大庆随驾的文武,虽然也都是人中龙凤,但在官场沉浮多年,早已失去了当初那股子锐气。

除了文官之首霍韬,和武官之首朱纯外,其余官员的气质明显不如奉国文武。

“参见陛下。”

庆帝入座后,众臣纷纷行礼,随后再参见李彻、李霖。

“参见天策上将军,参见燕王殿下。”

李彻微微一愣,还有些不习惯。

大臣们都是人精,在这种正式场合,自然会用更尊贵的称呼。

未封天策上将之前,李彻的奉王虽也是亲王爵,但按照年龄排序,地位还要在燕王之后。

而天策上将军位在诸王之上,从法理上讲李彻已经是诸王之首,甚至超过了秦晋二王。

见礼过后,众臣归位。

庆帝向奉国官员那边看去,扫视一圈后,落在最前方的诸葛哲身上。

“你就是诸葛哲了吧?”

诸葛哲面色不改,起身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庆帝面露笑容,“朕听闻卿办事勤勉,见解独到,乃奉国文臣之首。更是屡屡在战时,以一己之力撑起奉国后勤政务,真乃王佐之才。”

这个评价不能说不高,一众大庆文武皆是面露异色,看向对面的那个满身文气的年轻人。

面对庆帝的夸奖,诸葛哲仍保持不卑不亢,只是淡淡地谢恩,不失礼也称不上尊崇。

他是前朝世家出身,对庆帝有着天生的敌视,从不认为自己是大庆的臣子。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奉国臣子的态度。

庆帝又把视线移到霍端孝身上,语气更是亲近了几分:“正则却是让朕惊喜。”

“在帝都之时,朕早听闻霍家二郎学问不浅,又颇有勇力,却未想到你到了奉国后,竟显露出如此经天纬地之才,朕都有些后悔让你过来了。”

霍端孝对庆帝的看法比诸葛哲好一些,起身恭敬回道:“陛下过赞了,皆是奉王殿下的功劳,臣不过负责查缺补漏而已。”

“如此谦虚,却是随了你父亲。”庆帝笑着看向下方的霍韬,“霍卿,你有一个好儿子啊。”

霍韬连忙起身:“犬子尚且稚嫩,还需陛下和殿下多多教导。”

夸完了诸葛哲和霍端孝,庆帝又把视线看向贺从龙:“贺将军,又见面了。”

贺从龙起身:“陛下。”

两人之前见过一面,贺从龙虽是罪徒军出身,但行事严谨稳重的风格,给庆帝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朕早就说过,贺将军有统帅之姿,如今再度相见,将军果然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末将尚需努力,以报殿......陛下和殿下的提携之恩。”

庆帝微微一笑,倒也不多说,继续看向下一人。

文臣中的张泛、王崇简、陈规、刘业......

武将中的越云、吉泰罕、王四春、赢布......

殿中的奉国文武数十人,庆帝竟能都叫出名号,并说出他们的功绩来,可见庆帝对奉国的关注。

众人无不心惊,这位陛下当真不简单,如数家珍的样子并未让人心存感动,反而有些心中发寒。

待到庆帝将所有人都叫了一遍后,又往后面望了望,随即开口道:

“怎么不见杨璇杨将军呢?朕可是屡屡听闻她的事迹,真乃巾帼英雄也。”

奉国文武面色微变,齐齐看向自家王爷。

李彻却是面不改色,只是笑着说道:“父皇来得不巧,杨将军有军务在身,出城练兵去了。”

“哦。”庆帝微微颔首,“那陈平之陈将军何在?白袍鬼将之名如雷贯耳,朕可是神交已久了。”

奉国文武脸色再变。

李彻仍保持着淡然:“父皇可是忘了?陈将军负责防范契丹残军反扑,尚在上京驻扎呢。”

庆帝微微一笑:“解安、解明、解全三兄弟呢?一家三雄,三兄弟都有名将之姿,却是一番佳话,朕早想一见了。”

奉国文武们齐齐看向庆帝,心中情绪复杂。

庆帝一而再再三地提起护国军将领,显然是早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这是在暗戳戳地警告自己王爷呢。

“父皇,几位将领皆领兵在外。”李彻仍是不急不躁,“父皇若想见他们,可要儿臣将他们召回?”

庆帝摇了摇头,放下手中酒杯:“算了,若是有缘,自有见面的那天。”

李彻微笑颔首。

“无论是在场的诸位爱卿,还是领兵在外的将领,奉国文武俊杰皆是保家卫国的英才,朕皆一视同仁。”

“如今灭了契丹,立下这不世之功,朕本该给你们论功行赏,但朕对奉国内务不熟,就把这份恩赐交给你们殿下了。”

“朕常说,诸皇子中最肖朕者,莫过彻儿。”

李彻连忙开口道:“儿臣惶恐。”

庆帝微微一笑:“朕封你为天策上将军,便是为了表达对你的信任,明日就让将军们都回来吧。”

李彻微微松了口气,知道庆帝这是在表态,他不在意自己用了前朝之将。

毕竟杨忠嗣的桓国军,庆帝一直都想收服,只是杨忠嗣不愿降他。

李彻能收复桓国军,那是他的本事,身为皇帝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

至于前朝血脉......在足够的利益面前,这点事还算事?

一个强大的、能压住关外蛮族、能给大庆带来无尽收益的奉国,比虚无缥缈的血统重要得多得多!

“儿臣谢过父皇。”

“哈哈哈!”庆帝大笑几声,“朕不多说了,诸卿饮酒,朕看这些山珍佳肴,早已经唇齿生津了。”

宴席总算是开始了。

各种奉国特产如流水般搬上席面。

山间的野味、榛蘑、野菜......

水里的鱼鲜、虾蟹......

海里的扇贝、龙虾、海菜......

还有草原的牛羊肉,高丽的国宝咸菜......

奉国不缺美食,王府的厨子也不比皇宫的御厨差。

有美食美酒作伴,宴席的气氛逐渐高昂起来。

就连平日里很少喝酒的庆帝,都连喝了好几杯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