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实在太妙(1 / 1)

嬴奇的声音回荡在秦王殿内。

众人听闻,无不震惊。”此乃太子之音。”

“似是对黎庶许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承往圣绝学,启万世太平。”

“这……这句。”

“太……实在是妙。”

“此乃太子之宏愿?”

“这般宏愿、这般功德,古往今来,谁人能及?”

“这……正是我大秦太子。”

文武百官闻声,尽皆震撼。

尤其那句,宛如惊雷贯耳,直击心灵,令他们热血沸腾,身心颤栗。

身为秦国臣工,怀抱理想的官员们,这何尝不是对天下的宏大志向?

“奇儿。”

“竟有此等宏愿。”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承往圣绝学,启万世太平。”

“好,甚好。”

“此言彰显对天下之志,对世间万象之愿,对万民福祉之诚。”

“奇儿能做到如此。”

“是我嬴正之幸,大秦之福。”

“有子如斯,夫复何求?”

“奇儿,你实在令父王惊喜。”

嬴正闻言,原本平静的脸庞泛起涟漪,从震惊转为狂喜,既是对这句话的深切领悟,也是对儿子的深切期许。

就在此时。

辛胜快步入殿。

百官回过神来,目光聚焦于辛胜。”臣叩见大王。”

辛胜俯身一礼。”宫外情形如何?奇儿如何处置淳于越与儒生?”

嬴正亦回过神,急切询问。”回禀大王。”

淳于越因事入狱,随后五千儒生被太子下令处决。

辛胜向嬴正汇报时,群臣听闻无不震惊。

王绾叹息道:“太子此举恐引发大乱,人心难安啊。”

“杀淳于越尚可理解,但如此大规模行动,后果不堪设想。”

有大臣附和。

辛胜见状,继续说道:“太子此举实乃顺应民意,民心所向,不容置疑。”

他详细描述了外界支持的声音,群臣这才恍然大悟,原本复杂的局势竟因此平息。”淳于越虽智,却低估了民心的力量。”

王绾感叹道。

天下以王权为尊,社稷为重,万民之愿即为社稷根基。

若顺应万民意愿处决淳于越和那批违禁儒生,世人不仅不会责怪朝廷,反而会更加敬仰朝廷,使民心归附。”太子此举甚妙。”

“此一杀,震慑四方,赢得民心。”

听罢辛胜所述前因后果,众臣恍然大悟,同时心底涌起对嬴奇的深深敬畏。

嬴奇手段之狠辣,实属罕见,令众人胆寒。

以往面对此类煽动民心之事,朝廷毫无对策,只能任其发展,或许仅能稍作调整以示顺应民意。

然而今日,嬴奇开辟了新的路径,展现了他作为太子的非凡能力。”嬴奇啊。”

“除非有人发动正变,否则太子之位坚不可摧。”

“即便嬴奇有逼宫之举,大王或许也不会怪罪,反而可能主动禅让,毕竟嬴奇确实太优秀了。”

满朝文武无不心存敬畏地暗自思忖。

此时,大殿外传来一阵阵高呼声:

“大秦万世,太子千秋!”

宫内外百姓齐声呐喊,可见嬴奇赢得了多少民心。

嬴正听闻事情经过,又听见这震耳欲聋的欢呼,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奇儿,我的得意儿郎。”

嬴正内心无比骄傲。

转眼望向宫门。

看着被自己点燃的万民之心,嬴奇亦感动不已。

昔日领兵作战,以攻城略地、杀敌立功为主。

如今身为监国太子,掌握王权,天下子民皆为己民,无论军中将士还是普通百姓。

今日嬴奇对天下的承诺,绝非空谈,而是深思熟虑后的行为。

这般获取民心的机会,嬴奇怎会轻易放过?

今日之事注定传遍四方,嬴奇此举将在世人心里刻下深深印记。

此等誓言,未竟之前绝不继位,堪称宏伟抱负。

天下人或有嗤笑,然底层百姓必铭记嬴奇,这位大秦太子。

他立志开创万世太平,让民众得以温饱。”我所求之大秦,我所图之天下,应坚不可摧,足以征服一切。”

“这天下,这帝国,将由我亲手打造。”

“以帝国为核心,问鼎天下,统御诸国,再以无垠天地为局,征战八方。”

“唯有万界强敌,方能助我战至封神。”

嬴奇满怀憧憬。

他对未来充满绝对自信。

瞥见宫外喧嚣的民众,嬴奇未多言,转身走向宫门。

掌握王权虽能彰显仁德,但更重要的是维持威严,若太过亲民反损王者气势。”长兄!\"

嬴奇刚下台阶,浮苏急步上前,神色略显慌乱,虽有些拘谨,但对嬴奇的敬意毫无遮掩。”何事?\"

嬴奇平静地问道。

严格来说,自己确是浮苏乃至胡害的兄长,但并无多少感情。

况且,两人曾针锋相对。

即便嬴奇未曾吃亏,谁晓得浮苏心中作何想。”长兄之言,振聋发聩。”

\"浮苏顿悟。”

\"更明白今后如何为大秦,为天下尽力。”

\"愿追随长兄,为大秦,为天下贡献绵薄之力。”

浮苏一脸决然,向嬴奇深施一礼。”你是认真的?\"

见浮苏如此,嬴奇亦是一惊。

浮苏拱手而立,神情庄重,“兄长所言,皆出自肺腑。

恳请兄长成全,给予浮苏为国效力的机会,更愿与兄长共谋太平盛世。”

话语间透着诚挚。

嬴奇目光沉稳地注视着他,心中暗忖:这浮苏性情果然如史所载,非狭隘之人,才智亦不俗,只是遇人不淑。

若能及时改正,日后必是一员干吏。”有一事想请教。”

嬴奇突然说道。

浮苏挺直身躯,认真作答:“兄长有问,必如实相告。”

“淳于越其人,你怎么看?”

嬴奇直视浮苏追问。

浮苏闻言,眉头微皱,神情复杂。

这些年来朝夕相处,他对这位老师难免存有感情。

然而今日之事,浮苏深知责任不在兄长,而是老师咎由自取。”老师或许过于固执。”

浮苏轻声说道,随后又补充,“但他对浮苏倒是真心,希望以此促使父王妥协,推行分封制也是出于为我考虑。”

嬴奇冷然打断:“错!”

浮苏疑惑抬头:“兄长此话何意?”

“自始至终,淳于越对你并非真心,不过是借你达成私欲罢了。

若你非公子身份,他绝不会如此支持你。”

嬴奇加重语气,“在我为太子前,淳于越何时如此狂妄,竟敢以民意胁迫父王?”

他顿了顿继续道,“告诉你真相——他一直在利用你。”

“他虽名为你的老师,实则暗中培植党羽。

若非仰仗你的声望,岂能在短短数日召集众多儒生闹事?”

“一旦你登基,他必将势力扩大。

凭借你对他的信任,没有我的干预,即便你能继位,大秦也将被所谓‘仁义’侵蚀殆尽,那时礼法凌驾于王权之上,天下势必动荡不安。”

嬴奇注视着浮苏,语气温沉地道:“他推行分封制并非为你,而是为了他自己和他的儒家。”

“若分封制施行,你虽身为公子,或许能得一块封地,而他则可在你的领地上大力推行儒家理念。

自始至终,你不过是他的棋子罢了。”

浮苏听闻此言,神情震颤。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非嬴奇点破,浮苏怎会明白,他视为恩师的人竟一直在利用自己。”他真如你所说?”

浮苏的声音微微发抖,显然难以接受。

他对淳于越敬重有加,倾心相待,却未曾想被当作棋子利用,这般打击令他难以承受。”信与否,由你决定。”

嬴奇淡然一笑,未再多言,转身朝秦王殿行去。”长兄所言,浮苏深信。”

嬴奇刚转身,浮苏便开口,语调透着释然。”呵呵。”

嬴奇停下脚步,嘴角微扬,露出笑意。

这浮苏尚有转机,并非顽固不化。”记住,你是公子,是父王之子,不必过于谦卑,也不要轻易信任他人。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你是公子,觊觎你的人不少,他们的目的也各不相同。

这世上自私之人不胜枚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者亦比比皆是。”

“我赠你一句箴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便是长兄对你的告诫。”

说罢,嬴奇转身离去。

浮苏伫立原地,细细品味嬴奇的话语。

许久之后,嬴奇的身影渐远。

浮苏俯身一拜,高声道:“浮苏,多谢长兄教诲。”

秦王殿内。

嬴奇缓步踏入大殿。

他的到来令殿内每位大臣无不心生敬畏,目光一致凝聚在他身上。

嬴奇身为太子,其治军理正的能力早已令众人折服。”儿臣未辜负父王期望。”

“淳于越及其叛党现已悉数平定。”

嬴奇躬身一拜,向嬴正禀报。”奇儿,做得很好。”

“淳于越勾结万民,图谋篡改国策,若由寡人处置,或许难以抉择,但你却能凭借万民之志铲除叛逆。”

“寡人为你感到骄傲。”

嬴正欣慰地笑着,毫不掩饰对儿子的赞赏。”太子处事果敢,臣等钦佩。”

“大秦有君父子,必兴盛昌隆。”

文武百官齐声称赞。

此时,一名禁卫将领从殿外入内。”禀告大王、太子,咸阳城外的五千余名儒生已全部处决,无一存活。”

“恳请大王与太子定夺。”

将领恭敬说道。”淳于越召集儒生逼宫,触犯秦律,此乃死罪。”

“此事,绝不能善罢甘休。”

嬴正冷然开口,大殿内的臣子都能感受到话语中的肃杀之意。

大秦律法严厉,不仅惩首恶,更行连坐。

一人犯法,株连家族;谋逆者,更祸及全族。”大王英明。”

“淳于越为儒家领袖,这些儒生皆为其助力,此事件应牵连整个儒家,以此警示天下,谋逆必受重罚。”

廷尉李斯站起附和,这是展现才能的良机,他怎会错过?

“依你看,该如何处理儒家?”

嬴正转向李斯。”应当彻底清除,将所有腐儒尽数坑杀,借此昭告天下,王权不容侵犯。”

李斯迅速答道。”奇儿,你怎么想?”

嬴正将视线移向嬴奇。

天下间,万千儒生命运尽在嬴奇一念之间。

嬴奇轻笑了笑,“仅仅坑杀他们,似乎太便宜了。”

“哦?”

嬴正来了兴致,“奇儿,难道你心中已有别的处置之策?”

“儒家素来标榜礼法,凡事以仁义待人,视忠君报国为根本,是也不是?”

“依儿臣所见,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

“将天下儒生送往边境,供驻守将士驱使,让他们修筑长城,与异族接触往来。”

“他们自诩精通治国之道,那我倒要瞧瞧,在残酷的异族面前,他们所谓的礼法又有何用。”

嬴奇冷哼一声说道。

大肆搜捕儒生加以坑杀固然是惩罚,但嬴奇认为这还不够,他要让儒生们尝尽边疆的寒苦,体会生活的艰辛,明白空谈无益。

嬴奇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永远陷入苦难,活着比死去更加痛苦。

此次针对淳于越一案,儒家成为他的对手,一贯如此,对于敌人,嬴奇向来不留情面。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听闻嬴奇的提议,朝中不少文武官员头皮发麻。

将平日养尊处优的儒生流放至边疆从事重体力劳动,甚至与蛮夷相处,确实比直接处死更为折磨。”太子此举实在高明。”

“令人胆寒。”

“往后切莫招惹太子,不然求死都不易。”

众人惊惧地望着嬴奇。”奇儿所言甚是,只是一味杀害未免便宜了他们。”

“便照此办理。”

“彻查全国儒生,将其遣送到边疆苦寒之地服役,沦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此外。”

“凡参与此次逼宫事件的儒生家属亦不得幸免,其家产充公入国库,本人下狱,贬为贱民。”

嬴正随即表态。

至此,儒家的命运已被定论。

今后的天下,或许再难见到儒家的身影。

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天下人的警醒——

与王权对抗,便是这样的下场。

王权欲除你,百姓亦不容你。

面对嬴正的决断,满朝文武无异议,齐声称:“大王英明,臣等赞同。”

淳于越自恃聪慧,借万民之势逼宫,却败于嬴奇之手。

今日坑儒贬儒之举,乃嬴奇作为太子的首次出手,却在百官心中树立威望,令他们心生忌惮。

对大秦而言,此为幸事。

而嬴正本意便是交由嬴奇操刀,既震百官,又震天下,助嬴奇稳固太子之位。

章台宫中,父子独处。”奇儿,你真让父王刮目相看。”

“淳于越妄图利用民意,反被反噬。”

“你的手段,实在令人叹服。”

嬴正在朝堂冷静,此刻却难掩喜悦,对嬴奇连连称赞。”父王过誉了。”

“百姓虽不明深理,但涉及自身利益,自然愤慨。”

“朝廷分封与郡县对他们而言太过遥远。”

...

朝会结束,嬴奇提出的郡县制获全票通过,年内必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