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看地(1 / 1)

“多谢县令大人,大人公正严明,廉洁奉公,实乃百姓致富。”

李柏松磕头拜下,秦芳慈带着老李家其他人跟着跪,“大人公正严明,廉洁奉公,实乃百姓之福。”

其中李老大李老二李老三王氏袁氏几个含糊不清的忽略不计。

邓文彦看着老李家这群人,无声笑了,眼神落在李柏松身上。

“都起来吧,这里不是县衙,不必行此大礼。”

李柏松搀扶着秦芳慈起身,老李家其他人跟着哆嗦站起来,腰还是弓着的,都不敢直起来。

“你叫何名?”

“回大人,草民姓李,名唤柏松,家中行四,这是家母,李家秦氏。”李柏松回得字字清晰,不卑不亢。

“你念过书。”是肯定而不是疑问。

“是,曾在学堂上过一段时间学。”李柏松没有具体说更多,在河东镇上的事不是今儿的重点。

邓文彦笑了,“既是读书明理,该知事情轻重缓急,走吧,带本官瞧一瞧你家的田到底有何猫腻。”

一句话叫人心都提了起来,好似偏袒了李家人又好似没有。

“大人这边请。”李柏松弯腰做出请的姿态来,谦恭却不卑微。

许家淮看看县令大人又看看李家众人,隐约察觉到了不对劲。

但那怎么可能,只是半天过去了。

脑中的想法渐渐坚定,路过李玉兰时,许家淮低声道:“玉兰,你别怕,你们乖一些,我一会会在县尊大人面前为你们求情。”

李玉兰眼神都不多给许家淮一个,“滚!”

还秀才老爷,听不懂人话的东西,狗都不如!

许家淮坚强的心理暗示,在看见老李家那两亩绿油油的稻田时,破碎了。

连在一起的那两片最大的稻田,绿油油的,秧苗五寸余长,正随风扭动着给许家淮脸上啪啪送来巴掌。

张里正也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年纪太大出现了幻觉。

“怎么回事?”张里正掐住许家淮胳膊,压低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这不可能。”许家淮失声喃喃。

“不可能,怎么不可能,我要被你害死啦!”张里正甩开许家淮手臂,擦着汗抓住了胡世宽,“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村这人搞什么?”

老村长很想在里正跟前冷哼一声,但里正可能还换不掉,他们还得在他手里讨生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老村长收回了到嘴边的冷哼,“就是学了外头的插秧法,我们也不知道,县尊大人见得多,或许听说过。”

老村长又看了一眼许家淮,对着张里正使了使眼色,一切尽在不言中。

谁叫你来蹚浑水的你找谁算账去。

金疙瘩又如何,不如豆腐好吃,一点不费牙口。

老村长笑眯眯颤巍巍往前两步。

李柏松正指着稻田给邓文彦介绍,“大人请看,这是我们家新插的秧,秧苗提前在旱地里育苗,这样育出秧苗来,稻种不容易被鸟雀啄食,出苗率也更好,听说外头有人这样插秧。”

邓文彦颔首,“的确有地方会这样育秧再插,但这种方法还没普及开,也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大人,我们家人多,原本按照这样的进度,明日就能将所有秧田插完,如此,我们不算误农时吧?”

许家淮和张里正一起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就听邓文彦幽幽吐出两字,“不算。”

“大人,我们家的地已经全部种上,三亩种上了菜蔬,四亩撒上了麦种,我们想着,要是外头的新法子能种出更多的粮食,我们为自家增收的同时也能福及乡里,要是不能,菜蔬和麦种也能够今年口粮,我们家平日里做一些小买卖,等到秋税时也不会误了,方方面面,我们家人都考虑到了。”

“大人请看我们家的秧田,在育秧的时间,我们家人已经耙了四遍田,提前撒过了两次粪肥,这些都是我们爱重土地的证明,田地的是百姓的根本,我们祖上都是老老实实种地的,田地比我们命还重要,便是我们以后家缠万贯,也会亲自劳作,不辜负哺育我们的田地。”

邓文彦跟着抓了一把稻田里的稀泥,以前他看不出来,但最近这几个月他也走了一些村庄,尤其是看过了不好的,好坏他还是分得出来。

这稻田的确如李柏松说的,是仔细护养过的。

长泉拿出干净的帕子,邓文彦接过自己擦了手。

正要给县令大人找水的李老二默默站回了李家队伍里。

袁氏拉了丈夫一把,可别在县令大人面前惹事,便是要告状也等县令大人说他们家没事了。

读懂了袁氏一半含义的李老二:“……”

“带我去看看你家的育秧地。”邓文彦开口。

李柏松只得继续在前带路。

很快就来到了竹园这边,路上路过他们家的两块菜地一块麦地,李柏松顺手指了一下。

菜地一垄一垄,整整齐齐,菜苗绿油油的,不见一棵杂草,果真如李柏松说的,是用了心的。

麦苗如新长的嫩草,邓文彦便是还没学会分辨,叫来专门负责田事的小吏,得到肯定答案后遂点点头。

越跟着走,许家淮额上的汗越多,好几次他想找机会开口,都被人挡了回来。

“大人请看,这便是我们家的育秧地。”

邓文彦蹲下去,用手捻了土,土很细。

再仔细看秧苗,都长得很好的样子。

“为何专门做了竹栅栏?”

李柏松退后一步,秦芳慈走上前来,“回大人,竹栅栏是为了防风,我们育秧的时候,天还凉,我们还用茅草给稻种做了保暖,每日都会仔细查看稻种的情况……”

秦芳慈讲得很仔细,讲完护秧发芽又倒回去讲碎土施肥和防虫。

“肥要提前撒,防止烧苗,我们的稻田里也是提前施肥,土地里肥力足了,庄稼才能长得好,可惜我们家肥不够多了,不知道大人知不知道有什么沤肥的办法?读书人不就说不耻下问,老婆子不怕羞,就爱多问问,大人你莫怪。”

跟在后头的众人:“……”

你还真不怕羞,还没见过哪个村妇追着县令问怎么沤肥的?

像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