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各朝对《抡语》的态度(1 / 1)

大秦

嬴政的目光淡淡地扫过众人,

在扶苏那呆愣的面庞上稍作停留,

又看向其他臣子。

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们则群情激愤,

他们或面红耳赤地高声叫嚷,或挥舞着手臂,对着天幕上那些肆意横飞、五花八门的弹幕指指点点。

口中不停地抨击着,什么 “此乃无稽之谈,违背圣人教诲”,

“此等言论,实乃乱我大秦风气” 之类的话语不绝于耳。

嬴政心中暗自觉得好笑,却也并未表露,只是默不作声地微微弯了弯嘴角。

那弧度极小,若不仔细看根本难以察觉。

他缓缓抬手,端起案几上那盏按后世方法精心制作的茶饮。

轻抿一口,

刹那间,满口的清香弥漫开来,

独特的滋味在舌尖上打转,继而缓缓滑入喉咙,丝丝甘甜与清新的茶香相互交融,回味无穷。

这美妙的口感让嬴政的心情也随之变得畅快无比。

随后,嬴政的视线又悠悠地转向了同样在一旁默默看热闹的李斯。

李斯本正悠然自得地袖手旁观。

察觉到嬴政投来的目光,心中一凛,立刻心领神会。

他那原本事不关己的姿态瞬间消失不见,

整个人像是换了副模样,挺直了腰杆。

他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了声调,对着儒生们说道,

“诸公如此愤慨,莫不是这天幕所言,真的触碰到了你们心中的痛处?”

“哼,我看这其中怕有不少隐情吧。”

这一番话,无疑是在儒生们本就熊熊燃烧的怒火上又浇了一桶油,引得淳于越等人更加怒不可遏。

西汉

刘彻肆意地放声嘲笑,

他的目光如炬,带着戏谑的意味紧紧盯着默不作声的董仲舒。

董仲舒心中暗自叫苦。

他深知自家陛下的脾性,这分明是又要拿自己寻开心,找些乐子了。

于是,在刘彻尚未开口之前,他便极为乖巧地将头低得更低了。

眼睛只盯着地面,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试图装聋作哑。

心里默默想着,此刻还是先当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柱子为妙。

莫要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 “风暴” 之中,只盼着刘彻的注意力能尽快转移到别处去。

......

各朝的儒家子弟们都感到无比的震惊,荒谬,

随后就是对那些“抡语”开始长篇大论的咒骂。

一位老儒生捋着胡须,满脸惊惶与愤怒,

“此‘抡语’荒谬绝伦,简直是对圣人之言的亵渎!”

“吾等自幼研习《论语》,所尊崇者乃仁义道德、礼义廉耻,这‘抡语’里的打打杀杀、蛮不讲理之语,岂是夫子所传?”

“定是妖邪之说,妄图乱我儒道根基。”

旁边的儒生也皱着眉头,神色凝重,

“此‘抡语’实在有违圣意,观其所言,毫无儒雅之风,尽是粗鄙之语。”

“若任其流传,恐使世人误解儒门,以为吾儒皆是好勇斗狠之辈,有伤我朝风化。”

宋代理学昌盛,

一位儒生痛心疾首道:“吾等苦研理学,追寻天理人欲之辨,以成圣人为志。”

“这‘抡语’全然不顾圣贤教诲,将那野蛮暴力抬得极高。若依此而行,世间岂不乱套?人心岂不沦丧?”

“吾当以笔为剑,批驳此等邪说,扞卫圣学尊严。”

明清时期的儒生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一位老者气愤地说:“此等‘抡语’之解,断不可容于世间。我朝尊崇儒术,以儒道规范人心,教民向善。”

“这‘抡语’若是传播开来,礼教崩坏,纲常不存,吾等有何颜面面对先圣?”

“定要请朝廷出面,禁绝这等歪理邪说。”

众人皆点头称是,纷纷表示要为维护正统儒学而努力。

震惊过后,孔子的弟子们也义愤填膺,

实在是天幕上的弹幕越说越不着调。

有些性子急的弟子,率先愤然而起,大声道,

“夫子,此‘抡语’胡言乱语,实乃对夫子圣学之恶意篡改。”

“弟子平日只知遵循夫子教诲,以仁恕为本,以礼义为纲,何曾听闻这般充满戾气之语。”

“此必是那奸佞小人妄图扰乱世道人心,弟子愿挺身而出,为夫子正名,绝不容此等邪说肆意传播。”

颜回则一脸忧虑,拱手向孔子说道,

“夫子,此现象甚是怪异且令人忧心。”

“弟子观这天幕之上,众人对‘抡语’似有别样解读,然此与夫子所传之道背道而驰。”

“弟子以为,当务之急是需夫子为吾等再详加阐释圣学真意。”

“如此方可使吾等心中不惑,亦能令世间众人明辨是非,不被这错误之解所误导。”

子贡沉思片刻后,神色凝重地进言,

“夫子,此事或非偶然。想那‘抡语’之说,恐是后世有人别有用心,故意歪曲圣学以达一己之私。”

“夫子之学泽被后世,然竟遭此亵渎,实乃不幸。”

“弟子以为,可召集各方贤达,共商应对之策。”

“或可着书立说,将夫子之学更为详尽准确地传于后世,以防此类荒诞之事再次发生。”

其他的弟子也都附和道:“是啊夫子,弟子深感此‘抡语’之祸。”

“夫子平日所教,皆是关乎人伦道德、家国大义,如今这等邪说现世,定会让许多人对夫子之学产生误解。”

“弟子们愿与诸位师兄弟齐心协力,遵循夫子教导,以自身言行去诠释圣学真谛,让世人知晓真正的儒家风范,不为这‘抡语’之谬论所动。”

看着自己的弟子们七嘴八舌地为自己打抱不平,

孔子却一直保持一种笑呵呵的姿态。

“诸弟子且息怒。当今之世,文化多元,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亦为世之常象。”

“虽其与吾平日所传之道......不相同,然亦可视作一种别样之声音。”

听着夫子的教导,原本争论不休,情绪激动的弟子们都冷静了下来。

开始认真聆听思考。

“吾等所秉持之儒学,本就源起于诸家论辩、思想碰撞之时代。”

“彼时百家争鸣,各执一词,虽互有攻讦,然亦相互砥砺,方促得思想之昌盛,文化之繁荣。”

“今之‘抡语’,恰似往昔百家争鸣中之一隅,虽其言乖张,却也可视为后世之人对世间道理、处世哲学之别样探寻。”

“吾常言:‘君子和而不同。’吾儒之道,以仁为尊,以义为尚,以礼为范,此乃吾等立身之根本,岂会因这奇异之‘抡语’而有所损减?”

“吾等当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容之,不必急于嗔怒,而应将此视作磨砺吾等信念与智慧之机缘。”

“吾等自是要坚守吾儒正道,然亦应以包容之态接纳这不同之声。”

“可借此契机,深入探究这《抡语》背后之人的所思所想,以吾等之智慧,明辨其优劣。”

“吾之儒学,欲传于后世,泽被苍生,不可固步自封。”

”若其中有可借鉴之处,亦不妨吸纳;若尽是谬误,吾等则以儒学之真谛示之众人,使其自惭形秽。”

“当以开放之胸怀,接纳这多元之思想世界,如此方能在岁月长河中不断发展,永葆生机。”

对于自己老师的这一段话,弟子们只觉得醍醐灌顶。

*

同时,这一段对话也被888展示在了天幕上,

让各朝代跳脚、争论地面红耳赤的儒生们也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还能说什么,圣人先师已经亲自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

大秦

看到孔子本人这样的态度,大殿中儒生们激烈的反驳声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嬴政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意外,他轻轻挑了挑眉,冷峻的面容上难得地浮现出一丝动容。

视线转移到扶苏身上,

扶苏全然沉浸其中,手中紧紧握着笔,身前纸张铺了一地。

最近造纸事业已取得大成功,各种用处的纸张已经陆续投入使用。

现在倒是真切实际地享受到了纸的便利。

扶苏神情专注而狂热,笔下如飞,一刻不停地疯狂记录着天幕上不断涌现的内容。

还时不时地眼神狂热地看着天幕上的弹幕,

周身散发着一种大彻大悟后的癫狂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