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们都是我的家人,一家人不骗一家人,银行宣发中(1 / 1)

“万岁!”

“万岁!”

“元首万岁!”

“元首万岁!”

这些秦国的勋贵们都在齐声高喊着,发自内心的兴奋。

之前,他们还不满赵扶苏为了上位,让秦军围住他们的府邸。

现在只想说,围得好啊。

赵扶苏不上台的话,粮食管控又怎么会放开!

关内的粮价如此的高,他们只要把粮食的价格卖得比官府的粮站便宜一点,都有大量的人要找他们买粮食!

赵扶苏看着这群高兴到跳起来的勋贵,自然明白他们这么高兴的原因。

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他需要这群勋贵把他们的粮食给拿出来,把市面上的粮价给打下来。

一石粮食三千钱太多了。

有了这群勋贵的帮助,赵扶苏有信心把一石三千钱的粮价给打到两千钱!

之后,他还会找商家合作,把南方的粮食给运到北方来。

北方的水稻生产周期长,大部分一年就一季。

南方的水稻口感没有北方的水稻口感好,但南方一年可以产两季稻!

象郡一年的水稻产量甚至可以做到三季!

他需要商家把南方的粮食给运到北方来,增加北方的粮食,来降低粮价。

他签到获得了《蒸汽船打造详解》,如果他可以弄出蒸汽船来,就能够通过海运,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来。

海运的运输成本是最低的,可以极大程度地把粮价给打下来!

不过,不管是研发打造蒸汽船的费用,还是开辟新航道,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钱。

要打造蒸汽船,没有十几个亿的投资,又哪里有办法成规模。

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赵扶苏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那就是集资,开银行,弄国债。

章邯已经帮他在咸阳城街道重要的位置买下了店铺,在做着银行开业的准备。

赵扶苏看着四周齐刷刷看着自己的百姓,他突然觉得这不利用来给大秦帝国银行打广告,是不是太可惜了。

“大家安静一下。”

赵扶苏看了庞副官一眼。

庞副官让人把大锣给抬过来,他拿着铜槌用力一敲大锣。

“铛!”

震耳欲聋的铜锣声,让在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大家都听我说。”

赵扶苏说道:“你们都是我的家人。”

“一家人不骗一家人。”

家人?

一家人不骗一家人?

如果是让现代人听了赵扶苏的话,那必然是嗤之以鼻,谁不知道,不管是老铁,还是家人,那都是用来坑的才对!

可秦朝的人哪里听过这样的话术,堂堂始皇帝的长公子,大秦帝国国会的元首跟他们说是一家人。

这都不是让他们倍有面子了,而是一个个的受宠若惊,诚惶诚恐。

“我大秦帝国银行即将开业,只要家人们把钱存在我们大秦帝国银行之中,都能拿到利息,也就是钱生钱。你在取钱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拿到原来存的钱,还能再拿到一部分利息。”

在场的人并没有如之前赵扶苏说放开粮食管控一般兴奋,反而是一脸的懵逼跟谨慎。

赵扶苏第一次提出银行的概念,他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银行是啥玩意。

其次,他们也在质疑赵扶苏是否在忽悠他们。这要是把钱给了赵扶苏,赵扶苏跑路了那怎么办。

赵扶苏道:“大秦帝国银行不是我个人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只要大秦帝国不被覆灭,家人们存在大秦帝国银行的每一个钱,都会算上利息,返还给大家。”

众人的反应不一,有质疑的,有相信的,有不知所措,一脸懵逼的。

“范兄,你怎么看?”

项梁的目光望向了站在他身旁的范增。

他越了解范增,就越知道范增的智慧比山高,比海深。

因此,他有难以抉择的问题时,都会选择跟范增商议。

反正只要不是打架的事情,他是不会跟项羽商量的。

毕竟,此时的项羽还跟大部分的人一样,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之中。

他不是很明白这银行的概念。

当然也不是说项羽蠢,而是银行是商业高度发展之后,才会出现的。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的变法以后,秦国压根没有啥商业,更不可能会产生啥银行。

没有赵扶苏这个穿越者,得到宋朝商业空前繁荣以后,才会出现银行。

项羽对银行没有啥概念,也对银行没有啥兴趣。

他想的更多的还是成为万人不可敌的霸王。

项梁跟范增同样不了解这银行,可他们的头脑聪明,知道这银行有利可图。

“妙啊。”

范增赞道:“扶苏公子放开粮食管控,秦国勋贵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赚到的钱,如果没出现银行的话,估计会烂在他们的手上。但把钱存进银行有利息的话,他们估计会把钱存进银行,来吃利息。”

“扶苏公子此计甚妙,他等于是把秦国勋贵都紧紧地绑在了他的这条船上。”

“以后有人要反对扶苏公子,要对扶苏公子不利,那肯定要先过秦国勋贵这一关。”

“扶苏公子倘若倒台,轻则他们吃不了利息了,重则本金都拿不回来了。”

“范兄,你是认为这大秦帝国银行可信?”

这才是项梁想要问的。

把钱放在大秦帝国银行,就能钱生钱,他也心动了。

不管是进行反秦事业,还是在咸阳城生活,那都需要钱啊。

他也想把手头的钱拿去做一些投资。

范增想了想后,他说道:“这就好比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

“第一批进场的人,可能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那第一批进场的人就赚不到钱,还有可能连本金都不保。”

“扶苏公子的仁义之名,举世皆知。”

“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不会还没有开始就结束。”

“第一批进场的人,一定可以拿到下一批进场的人的钱,所以第一批进场的人肯定能赚钱!”

“第三批的人见到了第一批的人赚钱了,他们就会涌入这个游戏。此时第二批进场的人开始赚钱。”

“第四批的人,在见到了第一批,第二批的人都赚到了钱,他们就会涌入,这时第三批的人开始赚钱。”

“扶苏公子这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会进行多久,取决于游戏会什么时候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