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1 / 1)

“天明,你怎么来了,这个时候,你还敢往跟前凑。”

天亮走了没几天,刚过完正月十五,李天明就去了海城。

这次没开那辆大解放,毕竟名义上那辆车是专门用于给钢铁厂送鱼的,不能用作他处。

敏感时期,李天明可不想让任何人抓住他的把柄。

乘公交车到海城,又倒了一辆车,到了市委大院门口。

往常李天明每次过来,都是在门卫室登记完就能直接进。

今天不一样,等了好半晌才等来了刘秘书。

“刘哥,王主任咋样了?”

刘秘书把李天明拉到了一边,苦笑着说。

“难得你还惦记着领导。”

呃?

这话风感觉不对啊!

“王主任现在……”

刘秘书面露难色:“具体的,我没法和你说,现在领导……挺难的。”

王作先现如今被要求在市委组织会上做检讨,虽然还没公开罢免他的职务,但是已经责令他暂停工作,如今市革委的工作,全部交由副主任楚明玉负责。

“这么严重?”

刘秘书叹了口气,面露愤恨。

“都是姓苗的,那就是个小人。”

姓苗的?

李天明想起王作先一共有两个秘书,一个是面前的刘秘书,还有一个姓苗。

不过,李天明之前很少见到,王作先外出也很少会带苗秘书。

听刘秘书的语气,显然王作先是被姓苗的给背刺了。

“天明,领导现在不方便见你,不过有句话,让我带给你。”

“您说。”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

李天明琢磨了片刻,便明白了王作先的意思。

这是让他稳住了。

目前的局势很复杂,来自高层的博弈一刻不停,这些都不是李天明能参与,甚至是过问的。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比如……

还没有交付的那几笔外贸订单。

“刘哥,您转告王主任,就说……我知道该怎么做。”

刘秘书应了一声,急匆匆的走了。

王作先现如今还没到要接受审查的地步,但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这是迟早的事。

作为始终跟在王作先身边的人,刘秘书怕是也不能幸免。

对此,他也早有准备。

如何选择,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是像苗秘书那样,把自己摘出来,顺便踩王作先一脚,还是坚定的和王作先站在一起,等着将来有朝一日,王作先东山再起,全看他如何抉择了。

李天明也一样。

如果不是拥有前世的记忆,知道未来中枢的领导会在关键时刻拨乱发正,让国家回到正轨。

说不定……

稳住了,确实要稳住了。

离开市委大院,李天明接着又去了钢铁厂。

“天明,我大伯现在不方便见你。”

孙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表情带着明显的尴尬。

王作先还没倒呢,孙福满就选择了回避,连面都不见了,在孙立看来实在是不仗义。

“天明,这事……我也说不上话。”

“没事,我能理解,既然不方便,那就不勉强了。”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尤其是身处高位,更要小心谨慎。

一个不留神,那就是万劫不复。

李天明没那么小心眼儿,因为这事就恼了孙福满,不过,却也让他看清了,孙福满这个人,只能互相利用。

“孙哥,麻烦你给孙副主任带个话,钢厂三产的配件,关系着出口创汇的大事,千万不能耽搁了。”

这方面的事,本来就是孙立一直在负责,只不过最终拍板的是孙福满。

“你放心,无论如何,我也给你办妥了,绝对不会在钢厂这边出了岔子。”

这便好。

本来还想去看看天会,得知他正在车间上班。

李天明便没打扰,离开钢厂,准备打道回府。

“大伯,您是不是有点儿……太……”

孙福满的办公室里,孙立和他说了配件的事。

“太什么?太势利了?还是太……你啊!要不是学习中断,现在也是钢厂的中层干部了,能不能成熟一些,别老想着哥们儿义气,那些东西当不得真,记住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处在我这个位置上,更应该小心谨慎。”

孙福满说的这些,孙立不是不懂,只是……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孙福满这种前恭后倨的态度,实在接受不了。

“您就认定了王作先这次肯定完蛋?”

“也不一定,他要是真的完蛋,再也起不来了,配件的事,肯定就此作罢。”

“大伯,您的意思是……”

“三产那边,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供应上不能断。”

孙福满现在的态度有些暧昧,既想撇清关系,又不能把李天明给得罪狠了。

否则的话,不光配件,孙福满早就把那辆大解放给收回来了。

“记住,局势没有明朗之前。千万不要轻易下注。”

对孙福满的说辞,孙立嗤之以鼻,什么局势,什么下注,说白了,还不就是打算左右逢源。

可事情有这么简单吗?

态度不明确,到头来很有可能因此把两边的人都给得罪了。

有些话,孙立不方便说出口,像孙福满这样的,就叫首鼠两端的骑墙派。

妄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天真!

孙立这个位置,接触不到那些核心的消息,但他也能猜得到。

如今正在博弈的那些人,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应该如何选择,孙立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对王作先,孙立不了解。

但是对李天明,他却有着莫名的信心。

局势再怎么复杂,孙立也始终觉得……

李天明不会输的太惨。

回到村里的时候,家里已经做好了晚饭。

李天明这一天去了哪里,宋晓雨也没问。

要说不担心,那是假话。

可宋晓雨知道,自家男人是做大事的。

这些大事,她插不上手,能做的就是将家里的事安排好,把两个小姑子和孩子照顾好。

不让李天明为了家里的事操心。

转天,李天明还是像没事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

李学庆问起的时候,李天明直接把王作先给他的话说了一遍。

啥山啊,虎啊!

李学庆听不懂,但既然李天明能稳得住,他有样学样也就是了。

对这一切,村里人完全不知情,年前分下来那么多钱,虽然李学庆和李天明有言在先,暂时先不要用,不能太招摇了。

可没说不能先筹划一下啊!

盖新房,家里添置几样大件儿,再有就是……

给家里的小子说一门好亲事。

上面风起云涌,碍不着平头老百姓的事,日子该怎么过,还是要怎么过。

现在越过越好,老百姓们觉得舒心,其他的,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李天明最近一直盯着出口商品的生产进度。

两个厂子当初刚建起来的时候,除了扇叶塑形,还有电饭煲的温控部件,其他的都是从外采买。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配件,如今厂里已经能自行生产了。

按照李天明的计划,未来两到三年之内,就要实现百分之七十以上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

只是眼下局势不明,就连李天明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还是再……

等等吧!

下一批出口订单,出了正月就要交付,厂里最近忙得热火朝天的。

孙立倒是没有食言,电风扇和电饭煲的配件陆陆续续的送了过来,生产计划并没受到影响。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又是十几天。

市物资局过来拉成品的车如期到了,这让李天明不禁松了一口气。

楚明玉能坐上市革委二把手的位置,自然不是个糊涂的。

出口创汇事关国家发展,他也不敢轻易乱动。

李天明带着天洪和马远也跟着送了一趟。

车是钢铁厂的?

他们现在办的是公事。

到了物资局,李天明没见着周局长,而且……

当他拿着市物资局提货时带去的单子,想要去财务换支票,结果却被告知……

“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