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要买的(1 / 1)

村里的人也都知道他借了利钱,更不愿意借他银子了。

逼到宋禾面前,只有两条路。

还是那个问题,选重哥儿还是选嘉哥儿。

他……选了嘉哥儿。

重哥儿嫁到了隔壁村,吃尽了苦。

他跟万山去隔壁村接人时,重哥儿瘦的没一点人样。

当时看到重哥儿后,躲着人,也是当着他的面,宋禾才敢哭,才敢心疼。

回村后,宋禾又去找重哥儿,跟重哥儿说,要娶他。

万重苦笑了一下,问他,“你是在可怜我吗?”

任凭宋禾怎么解释,万重都不信他。

而那时候嘉哥儿也不小了,不知怎么回事,也不喜欢万重。

宋禾是两头犯难。

后来,还没等纠结完,万山带着万重去跑镖了,一去就是这么多年。

逢年过节了,会回来一趟,可是在家待,也待不了几日。

宋禾就一直等着万重,就是有条件了,也没再娶。

而万重,对他也越来越客气。

江若听了赵砚说的,更心疼万重了。

对宋禾也没什么好印象了。

他怎么能这样?

答应了又做不到,那为什么要事先承诺?

江若能体会重哥儿当时,好不容易有了希望,然后希望又破灭的心境。

一定很难受,很难受吧。

江若心里面为万重感到悲哀。

晚饭都没好好吃。

吃过饭,赵砚和赵岐在院子里面算账。

他跟孙海在屋里做衣裳,他没忍住,跟孙海说了说。

孙海听了,也替万重感到不值。

他也恼宋禾!

俩人在屋里,缝着衣服,边缝边骂人。

一会儿骂宋禾没有汉子的担当。

一会儿骂宋嘉,一点儿都不知道好歹,交的朋友也是一个不安好心的。

俩人越说越义愤填膺。

江若说,“宋禾根本配不上重哥儿!”

孙海拍桌子赞同道,“配不上!就该全了他跟孙宁!”

他们这么气恼的原因,点就在于重哥儿成了被抛弃的那一个。

而宋禾竟还敢肖想重哥儿?

孙海这样一说,江若不说话了。

孙宁和宋禾成了,他怕到时又会替万重可惜。

外面,赵砚和赵岐坐在石墩上边数着银子,边听着他们在屋里面骂人。

这次庙会,除去他们买牛车的钱,还有花销的银子和摊位费,一共入了二十八两多。

赵砚给赵岐分了十四两。

赵岐留下二两银子,“家用。”

赵砚没跟他客气,正好也该买下季稻的秧苗了。

晚上睡觉前,江若躺下几次又起来,起来拿着钱袋子数银子。

加上赵砚今晚给他的银子,他们已经攒了快四十五两了。

银子来的太快,总让他觉得不踏实。

也怕这点家当被人偷了。

最后,把银子放在了他枕头下,压着睡着了。

赵砚睡比他晚,看着他压着银子睡着,手刮了刮他的鼻头,“小贪财猫!”

然后把人搂到怀里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赵砚和赵岐就起来了。

他从江若枕头底下拿了二两银子出来。

临走前跟江若交代,“你再多睡一会儿,晚些再起来做饭,我和老二去隔壁村买秧苗,给咱家地再种上一季稻。”

江若点了点头,埋头继续睡了。

还是赵尧回来,声音把他吵醒的。

江若起来,到院子里,看到赵尧坐在石凳子上吃肉脯,这是孙海特意给他留的。

“哥夫。”赵尧看到他,大声喊道。

江若笑了笑,问他,“你咋从镇上回来的?”

“坐隔壁镇上的牛车回来的。”

“饿吗?我去烧饭。”

“好。”

江若往灶屋去。

他把火给点着,孙海从屋里面出来了。

他把被子抱了出来,搭到院子里的绳子上晒。

他起的比江若早,还给赵尧拿吃的呢。

江若煮了小米粥,把昨天从镇上带回来的烤馕放在火上又烤了烤,去菜地里,摘了几把嫩菜,用热水焯了一遍,拌了一盆青菜。

然后便等着赵砚他们回来。

江若想起来什么,问赵尧,“你那糖葫芦卖的咋样?”

“赚了呢,赚了六两多。”

那赚的还不少。

不过江若想到,庙会那两天,在集市卖东西还要交摊位费,他们也好几个人分呢,分到赵尧手里面的怕不会多。

“那你们交多少摊位费?”

“我们卖糖葫芦,小本儿买卖,交的不多,两天交了六十文钱。”

庙会的市集上,摊位费收的是不一样的。

是根据卖的东西来定的价。

东西卖的贵的摊位费就高,卖的便宜的摊位费就少。

赵尧他们抱着糖葫芦棍子来回转着卖,虽然不占什么摊位,也是要交摊位费的。

“那你分了多少?”

“我分了四两多银子,不过其中有二两是我管月哥哥借的,也要还的。”

“那还挺不错的,挣了二两银子呢。”

赵尧点了点头,想起来,“我给家里人买了东西,给两位哥夫买了香膏,给大哥二哥各裁了一套里衣。”

“你说你,辛辛苦苦挣点儿银子,都花给了我们。”江若说。

赵尧摇了摇头,“要买的,要买的。哥夫还有大哥,二哥对我都很好,我也想对你们好。”

江若摸了摸赵尧的头,有一瞬间觉得他长大了,也懂事儿了。

赵尧跑回屋里,把他给家里人买的东西拿出来。

江若笑着收下了香膏。

孙海也把香膏收下了,不过耐心跟赵尧说了好久,大概就是劝他不要这么乱花银子。

他年纪小,挣些银子不容易。

赵尧笑着点了点头。

赵砚他们一回来,江若就把赵尧给他们俩买的里衣拿出来了。

赵砚撇了撇嘴,“这小子,挣多少银子,就敢这样花。”

不过说归说,江若看他,可是高兴着呢。

赵岐接过里衣,说了四个字,“没有白养。”

“当然没白养了,我可对你没孝敬着呢。”赵尧说。

一家人听到这话,都笑了笑。

江若看到他们空着手回来的,好奇问,“没买来秧苗?”

“没买,隔壁村有好几家都养了苗,我和老二去看了看,觉得都不太行。”

“咋不行?”江若好奇问。

他没种过地,不懂,也不知道买苗还有什么讲究的。

“苗有些发黄,看起来也枯蔫蔫的,今年的雨水不太足。”

“哦。”

“下午我和老二去姑姑家的村子跑一跑,问问有没有卖苗的。你记得拿十两银子送到宋家,给宋禾。”

赵砚没忘记答应借给宋禾十两银子的事儿。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