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化解难题(1 / 1)

甄贯眉头微皱,今日若甄姜不能解释清楚,她必定要尝尝违背族老的后果。

“姜儿斗胆请问族老,户籍改革与甄氏有何关联?”

甄姜笑着反问,“贵籍、良籍、商籍、奴籍、贱籍五类,甄氏属于哪一籍?”

无论现下的甄氏,还是日后出了皇后甄宓的甄氏,始终未曾脱离商籍。

正因如此,甄宓去世后,甄氏再度成为商贾之家,至九品中正制施行,甄氏再无人能入仕。

自始至终,这条路就被封死了。

商籍如无意外,代代相传,永世不变。

至于奴籍和贱籍,更是不必多言。

世代为奴,永无翻身之日。

贵籍的定义

四世三公的袁氏、弘农杨氏,以及那些同样孕育过三公之家,才算得上贵籍。

良籍并非普通百姓的代称,而是指寒门出身的人士。

例如刘煜手下的郭嘉、戏志才等人,皆属良籍。

寒门并非泛指普通民众,而是指原本出身高贵显赫但如今衰败的家庭。

地主豪强之类归属于百姓,归于良籍。

而庶民,确实是真正的平民,要么是奴籍,要么是贱籍,极少有机会晋升至商籍乃至良籍。

不过,凡事无绝对,或许凭借运气,也有可能改变身份,但这种情况百万户中一年也不过一例。

“那么,燕王刘煜推行的新户籍制度,与我们甄氏有何关联?”

甄姜笑着问道,“甚至,像我们这样的商籍之人,更应支持这项改革吧?”

“唯有变革我们的户籍,甄氏日后才能出仕。”

甄氏一族中,仅甄逸曾担任过上蔡令——一个小小的县令职位。

为何如此?

还不是因甄氏为商籍。

仅在灵帝时期通过卖官得来这个职位,还给次子捐了个孝廉。

后来,袁氏让儿子迎娶甄宓,也是觊觎甄氏家产,以扩充兵力,而对方不过是不受袁绍重视的次子袁熙。

再者,甄宓在争夺皇后之位时败给郭女王,不正是甄氏家族难堪大任的结果?

直至后来甄氏子孙魏明帝即位,虽有所扶持,但也仅限一代。

魏明帝去世后,甄氏再度没落。

掌声响起

忽然,门外传来几声掌声。

“甄氏之女,果然非同一般。”

来人步入屋内,目光赞赏地看着甄姜,说道:“甄逸教出了这样一位好女儿。”

“您是燕王殿下?”

甄姜望着眼前男子,想起燕王此刻正在无极城,立刻猜到此人身份。

随即,甄姜起身恭敬行礼:“妾身甄姜,拜见燕王殿下。”

“我等拜见燕王殿下。”

听到甄姜的推测后,甄寻、甄奏与甄贯三人连忙起身跪拜,高声说道:“不错。”

刘煜上前一步,扶起甄姜,脸上带着欣赏之色说道:“不错。”

大军抵达无极时,刘煜收到张辽的战报,便决定在此地停留一日。

忽然想起后世着名的“洛神”

甄宓,心中一动,随即带着典韦和十名禁卫前往。

“未曾迎接燕王殿下光临,是我甄氏失礼,还望殿下恕罪。”

甄姜起身恭敬地解释道。

“此事与汝甄氏无关,孤并无责怪之意。”

刘煜毫不客气地坐到首位。

坐下后,他瞥了眼甄寻、甄奏与甄贯,语气淡漠地说:“起来吧。”

“多谢燕王殿下。”

甄寻、甄奏、甄贯三人连忙起身,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稍慢惹怒刘煜。

“这几个是你弟妹?”

刘煜目光落在甄姜身后的几个孩子身上。

他们分别是甄姜的二妹甄脱、三妹甄道、四妹甄荣以及五妹甄宓。

特别是甄宓,他多看了几眼。

不得不承认,即便甄宓年仅十二三,却已显出绝代风华。

说起甄氏五姐妹,甄姜在甄逸去世时仅十岁,尚未及笄,因此未曾婚配。

甄逸死后,甄俨主持家事,但因身体虚弱,许多事务仍需甄姜协助。

久而久之,甄姜为家族着想,始终未嫁。

待甄俨卧病在床,家中大小事务全落在她肩上。

直至今日,她已二十岁,仍未定下婚事。

至于二姐甄脱即将满十五岁,可及笄婚配;三姐甄道十四岁,四姐甄荣十三岁,五妹甄宓十二岁。

不得不说,甄家女儿确实美貌出众。

甄宓生得最为出众,年仅十二便已国色天香,姿容不让貂蝉。

身为商贾之女却能登后位,足见甄宓之美艳无双。

其他四位甄家姐妹亦容貌不俗,甄姜、甄道、甄荣与甄脱个个皆佳人之态,与刘煜后宫四女相较,仅逊伏寿些许。

“还不速行拜见燕王!”

甄姜急切地对四位妹妹及弟弟说道。

“拜见燕王殿下。”

四女与甄俨听罢,连忙俯身行礼。

“免礼。”

刘煜笑意盈盈地点了点头。

甄宓年纪尚幼,还需时日成长,而甄姜则早已成熟。

“孤欲纳汝为材人,意下如何?”

刘煜直截了当地问甄姜。

起初,他仅欲见甄宓,但听闻甄姜所言,心生惜才之意,欲将这才女纳入后宫。

“啊……”

甄姜闻言愕然。

未曾出阁的她,何曾遭遇这般境况?

“燕王殿下,我等已应允。”

甄家三位族老对视后,由甄寻出列说道。

“我是在同你们说话吗?”

刘煜冷眼相对,语气温寒。

若非因欲纳甄姜之事,单凭他们抗拒之心,便足以处死。

甄寻、甄奏与甄贯三人顿觉如坠冰窖,周身寒意逼人。

“愿从。”

甄姜见状,虽内心叹息,但面上镇定,甚至带着几分娇羞答道。

燕王欲纳她,她岂有拒绝余地?她深知,一旦拒绝,甄家必遭重创。

刘煜满意地点了点头。

刘煜环视甄脱、甄道、甄荣、甄宓四人,缓缓说道:“这四位尚年幼,孤会将她们带回宫中妥善安置。”

他的意图显而易见。

显然,刘煜对甄家四姐妹垂涎已久,意欲将其全部纳入后宫。

甄姜能有何对策?

她怎能公然抗拒?当然不能。

“臣妾遵旨。”

甄姜轻施一礼,低声应道。

甄脱、甄道、甄荣、甄宓年幼无知,只觉得即将入宫,定是好事,殊不知等待她们的是什么。

而甄寻、甄奏、甄贯三人听闻此言,心中大喜。

甄姜离去,四姐妹被带走后,甄家仅剩体弱多病的甄俨与年仅十岁的甄尧。

这是否意味着,今后甄家的事务将由三位族老掌控?

甄家的财富堪称巨资。

“陛下,臣妾愿以甄家财产作为陪嫁,不知陛下能否准许?”

甄姜向刘煜提出请求。

“甄姜,你竟敢……”

甄寻、甄奏、甄贯三人闻言勃然大怒。

“谁给你的胆子,敢直呼孤之名?”

刘煜脸色骤变,厉声呵斥:“来人,掌嘴三十。”

“诺。”

禁卫军迅速上前,两人架住一人,第三人开始执行惩罚,连续三十巴掌落在三人脸上。

片刻之间,三人脸颊肿胀,几乎站立不稳。

“带走。”

刘煜眉头微蹙,命令道。

“诺。”

待三人被押走后,厅内气氛顿时轻松许多。

“你已考虑清楚?”

刘煜注视着甄姜,神情严肃地开口:“我已有决断。”

甄姜微微颔首。

嫁与燕王后,甄家四姐妹亦随之入宫。

面对家族财产如何留存的问题,她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将这些资产作为嫁妆的一部分。

这样不仅能赢得燕王的欢心,或许还能为自己的弟弟甄尧争取些许关照。

“速召周仓,命少府接管甄氏所有家产及商贸网络等事务。”

刘煜对典韦说道。

“遵命!”

典韦领命而去。

此次燕王前来,一是为见甄宓,二是为甄氏财富。

毕竟无人嫌钱多,更何况刘煜。

然而,甄氏之财与镜中金山不同,可立即投入流通。

若骤然大量释放资金,必扰乱市价。

唯有循序渐进,方能平稳过渡。

如今,两项目标皆已达成。

为表对甄姜的满意,刘煜决定当晚留宿甄府,与其共度。

次日,刘煜遣凤卫将甄家五女接入燕京王宫。

他始终未曾忘却,最终目标乃直指长安董卓。

……

长安城内,得知刘煜率军而来,董卓顿时陷入慌乱,急召李儒。

“文优,救我!”

董卓望着李儒,语气急切。

自登基称帝后,董卓愈发专横跋扈。

早年他尚有几分英雄气概,但掌控洛阳后,逐渐堕落,心胸日益狭隘。

昔日李儒于他而言如同左右手,正是依靠李儒出谋划策,他才能入主洛阳、操控朝廷。

然而掌控朝政后,他对李儒渐生疏离。

不为其他,只因在董卓眼中,自己已是丞相,何必再听从李儒的“指点”

洛阳时,仅显些许征兆,但迁都长安后,局势全变。

因此,伏完才能轻易将董卓引入宫中。

若在洛阳或入洛前,董卓必先召李儒商议,绝不会自行决断。

称帝后,董卓麾下多得升迁,连汉室旧臣亦获重赏,唯独李儒仅封东乡侯。

看似受封,实则东乡远在潼关外的弘农郡,朝堂上更无其位。

直至董卓闻刘煜率精兵南下攻己,才想起李儒。

“陛下,刘煜必经万年、重泉,守此二县,敌军难持久。”

李儒从容建言。

听罢,董卓茅塞顿开:“有文优,朕无忧矣。”

“陛下,臣有妙计,可使刘煜首尾难顾,一战而胜。”

李儒拱手道。

“哦?何计?”

董卓闻言,倍感好奇与期待。

“陛下,臣料刘煜入关中后,必断长安与潼关通路。

届时臣率军伏于华阴,定能覆敌。

长安之敌若惧后路被断,必退军……”

李儒详述计划。

“此言甚是。”

董卓闻言拍掌赞许。

“然此行凶险,朕遣他人代行如何?”

董卓不舍道。

“陛下,华阴关乎胜败,非臣不可信。”

李儒摇头,神色肃然。

“善。”

董卓点头轻应,目光转向李儒,说道:“既然如此,便有劳文优一行。

朕拨给你两万西凉铁骑。”

李儒躬身拜谢:“多谢陛下。”

目送李儒步伐坚定离去,董卓唇角扬起笑意。

他相信,李儒定能化解眼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