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诏书(1 / 1)

“千户大人,消息已至。”

酒楼后院中,方达始终未曾合眼,只盼佳音传来。

“情况如何?”

闻声,方达睁开双眼,急切询问。

“回禀千户大人,伏完等人密谋明日清晨除去董公……”

于小飞随即禀报。

“知道了,退下吧。”

方达点头示意,待于小飞离去,便陷入沉思。

董公万万不可有失,否则谁替天子铲除逆贼?又如何助董公登基?

“或许……”

忽然,方达灵光一闪,计上心头。

……

次日清晨,伏完造访董府。

“是你啊,所为何事?”

董卓瞥了眼来者,语气平淡。

“太师,特来贺喜。”

伏完刻意讨好道。

“贺喜?何喜之有?莫非你家添丁进口?”

董卓调侃笑道。

“在下怎及太师神威,能让董贵人怀麟儿。”

伏完亦笑着回应。

他深知,提及董贵人有孕,定能博得董卓欢心。

“哈哈哈,就凭你,也敢跟我相比?”

不出所料,董卓听后立即放声大笑。

在董卓看来,能让当今天子刘协的董贵人怀孕,是他引以为豪的事。

纵观历史,谁能像他这般威风?

“太师,小皇帝刘协有意将皇位禅让给您,不知您意下如何?”

正当董卓志得意满时,伏完忽然开口问道。

“什么?此话当真?”

董卓震惊不已,同时内心深处的野心也被点燃。

他最初只想做个权臣,如今伏完提及的“禅让”

二字,让他开始幻想登上皇位的情景。

“自然是真的。”

伏完连忙点头道:“不过,小皇帝仍在犹豫,担心禅让后自身安危。”

“转告小皇帝,若他愿禅让我,待我登基后,必封他为公,让他享尽荣华富贵。”

董卓喜形于色地说道。

“禅让、登基、称帝”

,这三个词令董卓激动万分。

“太师,此事若由我说出,恐小皇帝不信,不如您亲自告知,也好消除他的疑虑。

届时,小皇帝效仿尧舜禅让,亦可成为美谈。”

伏完先是迟疑,继而以替董卓着想的语气说道。

“你说得也有道理。”

董卓思索片刻,觉得伏完的话并无不妥。

再加上伏完一贯老实,小皇帝更是如此,这段时间自己还夜宿皇宫致使董贵人怀孕,刘协都不敢多言,这让董卓更加放松警惕。

“既然这样,你随我去一趟皇宫,见一见小皇帝吧。”

董卓对伏完说道。

鉴于对方即将禅让皇位于他,董卓决定给予刘协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

随后,董卓率领五百飞熊军昂首阔步朝皇宫进发。

踏入皇宫,沿途所有侍卫皆对董卓行跪拜之礼。

董卓敢于在夜晚留宿皇宫,全因皇宫侍卫皆为他的人。

“太师,陛下就在前方大殿。”

伏完内心狂跳,却强作镇定。

大殿内埋伏了数百刀斧手,董卓一旦踏入,便难逃一死。

“走,进去!”

董卓迈步欲入,忽听身后一声高呼:“太师且慢,属下有要事禀报!”

“何事?”

董卓微皱眉头,但因飞熊军是他亲信,便稍作停顿。

“启禀太师,大殿已被陛下设下伏兵,意欲取您性命。”

“胡言!”

董卓怒视伏完,“这是真的吗?”

“太师息怒,此话绝无可能,陛下只是想禅位给您罢了。”

伏完惊恐之中仍试图辩解。

“太师,只需派兵搜查大殿,若有伏兵,我甘受重罚。”

仍是先前那名士兵开口。

“说得对。”

董卓点头赞同。

伏完瞬间面色死灰,仰倒在地,悲呼:“天绝我也!”

话音未落,一口鲜血喷出,就此毙命。

“杀进去!”

董卓脸色阴沉下令。

若有所疑,现则尽信。

“遵命!”

宫中卫士闻令,直奔大殿。

“不好,事已败露!”

大殿内,刘协与李傕、郭汜、张济四人外,尚有五百刀斧手。

见董卓未进,伏完昏厥不明生死,殿外大军逼近,几人脸如死灰。

“不,我不想死在此地。”

李傕、郭汜与张济三人仓皇从宫殿逃出。

他们原本只想着为报私仇并趁机夺取朝中高位,并非真心为大汉尽忠。

张济与董卓之间,有夺妻之恨。

至于李傕和郭汜,对董卓心生杀意,也是因为他完全不将他们视为同等之人。

稍有过错,便需跪于其前 ,他们亦是有尊严的。

可惜最后,仅张济凭借武力冲出皇宫,李傕和郭汜则命丧宫内。

逃离皇宫后,张济迅速返回府邸,唤来张绣一同离去。

在董卓下令封城前,叔侄二人已悄然离开长安。

然而,出了长安城后,天地虽广,两人一时竟不知该往哪里去。

……

宫殿里,目睹李傕与郭汜之举,董卓怒不可遏。

他怒瞪刘协,高声道:“你竟敢勾结外敌谋害于我?”

“太师大人,不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除掉这昏君,然后您自己登基称帝吧。

否则这昏君日后必会继续加害太师。”

人群中忽有人出声。

董卓本来就怒火中烧,闻言未及细想,一刀挥下,刘协当场毙命。

“来人,传我号令,召集城内文武百官,我要登基称帝!”

董卓转身吩咐,既然事情已然至此,那便直接称帝好了。

“诺!”

周围士兵齐声领命。

此刻,董卓想找出刚才说话之人,却发现已无法辨认。

“主公……”

正在此时,李儒脚步踉跄地闯入。

“文优,你得知消息了?”

董卓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

“主公,您怎能杀害陛下……”

李儒痛心疾首。

“这昏君一心欲杀我,我又为何不可杀他?不仅今日要杀他,我还打算今日登基称帝!”

董卓满不在乎地说。

“什么?”

听到这话,李儒竟站立不稳,跌坐在地。

“文优,你为何忧虑?不过杀个皇帝罢了,刘辩不也被你的人鸩杀了吗?”

董卓略显不满地看着李儒。

“主公,当时刘辩已为废帝,而刘协才是真正的汉室天子。”

李儒苦着脸解释道。

“今日杀了刘协,天下必定群起反抗。”

“怕什么?只要潼关在我手中,又有谁能动得了我?”

董卓满不在乎地说道。

“主公难道忘了燕王刘煜?”

李儒忍不住提醒道。

董卓原本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但一听提到燕王刘煜,立刻变了脸色。

“文优,快来救我。”

董卓望着李儒,急忙求计。

他方才确实过于愤怒,没多加思考,再加上有人 ,一时冲动便杀了刘协。

若非有人出言 ,他绝不会真的下手。

“眼下首要之务,须立即派人于蒲津渡建造城关,以防刘煜由此南下攻入关中。”

李儒摇了摇头,严肃说道。

“你说得对。”

董卓点头同意,“立刻传令牛辅,速召五万民夫,在蒲津关对面修筑城关,完工后由牛辅亲自率两万大军驻守。”

说完,他又转向李儒问道:“文优,还有何事?”

“主公,除了此事,还需安抚朝臣。

至于登基称帝……”

李儒犹豫了一下。

他想劝董卓放弃称帝念头。

即便杀了刘协,另立一位刘氏宗亲为帝,也能缓和局势,避免与天下为敌。

“登基之事,我已经下令,不可更改。”

董卓断然摇头。

别的事情可以听从李儒的建议,唯独这件事绝不让步。

他已经将消息散布出去,若是不登基,岂不是颜面尽失?

“那就一切都听主公安排吧。”

李儒无奈,只能顺从。

他现在只盼刘煜不要领军南下,否则就连退守西凉都不可能了。

不久,在众臣的簇拥下,董卓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雍”

,意寓其势力源于雍凉。

消息传出后,震惊四方。

“文若,董卓称帝了?”

曹操听闻此讯,惊愕地问荀彧。

荀彧点头回道:“数日前,董卓率军入宫,弑杀汉帝刘协,次日便登基称帝,以‘雍’为国号。”

曹操听罢,眉头紧锁。

“文若,你有何对策?”

思索片刻,曹操转向荀彧:“可发兵攻打长安,夺三辅之地。”

“不可!”

未待荀彧说完,毛玠急步上前,拱手谏言,“主公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应先观望袁绍等人动向。

若贸然出兵,不仅潼关难以攻克,万一豫州遭袭,我方处境堪忧。”

荀彧反驳道:“主公行的是大义之举,谁敢冒犯豫州?”

毛玠冷笑:“文若先生,你能担保袁绍、公孙瓒等人不会趁机袭击豫州吗?”

荀彧一时语塞,方才因董卓弑帝之事过于激动,竟疏忽了盟友可能的背叛。

“孝先之言有理。”

曹操打断争论,“派使者密切监视袁绍等人动向。”

“诺。”

曹操早已洞察袁绍等人的意图。

上一次讨伐董卓,若众人齐心,结果或许不同。

如今汉帝已逝,董卓称帝,局势看似微妙,实则蕴藏机遇。

与此同时,临淄的袁绍也很快得知此事,仅比曹操晚了半天。

“董卓此人,实为助力。”

此时仅袁绍一人在侧,见了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初董卓入京,全赖袁绍竭力促成。

“若天下再有人称帝,我袁氏亦可称帝。”

袁绍心生遐想。

到那时,他便是袁氏开国之君。

却不料,有人比他抢先一步称帝,正是向来被他轻视的袁术。

袁术闻讯后,震惊之余满是欣喜。

次日,便在寿春登基称帝,国号仲氏,并封袁绍为仲国大将军。

“袁公路……”

袁绍手中持着袁术的诏书,脸色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