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1 / 1)

“没几个了。继续走,这会咱们的人应该发现咱们不在了。”

于太太发现王熙凤崇拜的目光,只笑笑,便上前一把背起了贾敏。

“如果没记错的话,那边应该有个山洞,我跟我当家的来过。”

于太太又说。

紧张之余,张夫人也不打趣:

“哟,跟你家当家在这干啥?”

于太太嗔了张夫人一眼没有回答。

王熙凤只跟在后面帮忙托着贾敏。

不大会儿。

四个人便到了一处挂满了藤蔓的石壁。

密林里光线不好。

王熙凤什么都还没看清,于太太就已经撩起藤蔓进了山洞。

三拐两拐,在好几次撞到墙壁之后。

于太太才停下脚步。

“站着别动。”

贾敏被放在地上。于太太摸出一根火折子,一晃点燃,俨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洞。

还有一堆枯枝,跟野外煮饭之类要用的器具。

甚至还有几个蒲团。

王熙凤赶忙上前把蒲团归置好,让贾敏靠着坐稳。张夫人老师一点不讲究的坐到了中间一堆火堆灰烬边上,捶打着自己的两条腿。

“岁数一上,这骨头都像生锈了。”

于夫人忙着生火也不忘白她一眼:

“别赖岁数!人家没招没惹你,你啊,就是嫁人了便不思进取,早课晚课都不做了吧。”

张夫人吐吐舌头做个无辜状,也不反驳,只转向贾敏夸道:

“临危不惧,当属咱们敏妹子了!”

贾敏脸色苍白,状态倒还算好,抿着嘴道:

“是我连累了大家。是冲着我们老爷来的。”

她们四个人想坐一个车,王熙凤的车里便有点小了。林如海把他跟贾敏的车让了出来。

临时起意,伏击的人不知道,只认车不认人。

这一次,如果只有她跟林如海在车上。

肯定是死路一条。

张夫人大手一挥:

“哪里的话,又不是你强压着我们上你的车。”

贾敏心里过意不去,待想再说,被边上的于太太止住:

“有人来了。待我去布置一番。”

“可能留活口?”

王熙凤赶紧低声问了一句。

“可!”

于太太点头,闪身便出了这处山洞。

王熙凤竖起耳朵听着,也听不出个所以然,便用眼神询问张夫人。

张夫人也不说话,只拿了一根树枝在地上写字。

原来于太太的娘家在川省,她娘亲姓唐,唐家以各种精妙的暗器闻名,在江湖上颇有地位。

于太太出生以后,她娘带她回娘家,因着根骨清奇,就被外祖家留下了。

正巧,外祖家那一辈全是男孩。

这下好了。

前脚万冲的长大,被她外祖父带着逛遍了大家南北,又学了一身本事。

张夫人这个成亲以前一直养在深闺中的世家贵女,认识于太太远远早过认识黄玉林。

于太太跟外祖父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

就住在张夫人家隔壁。

爬墙头去张夫人摘桃子的时候认识的张夫人。

一见如故。

于太太便教了张夫人一些手脚功夫,也让张夫人后来择婿时挑中了张大人这个武官。

于太太离开京城以后,两个人的联系断了。

等到张夫人随张大人来淮扬,张大人自然是要跟黄玉林这个地头蛇打交道的,家眷便也就见到了。

这份早年手帕交的情谊才重新续上。

王熙凤听得心生向往。

这可是真的武林高人。

这俩人连写带比划的说完,于夫人一派轻松的走进来,示意大家可以出去。

王熙凤背上贾敏,张夫人捡了一根最大的火柴举着,踩灭了火堆,一行人跟着于太太往外走。

最外面的洞口处横着三具黑衣人的身体。

怒目圆睁,下巴被卸了下来,明明没有捆绑,却像是动弹不了的样子。

于太太看王熙凤满脸好奇,笑着解惑:

“怕他们嘴里含了毒药,卸了下巴便不能自行了断,身上中的是千金软骨,十二个时辰不解。咱们往外走走,我家那口子是个路痴,每次来都是我带路,怕是找不到这里。”

这话刚刚说完。

就听山林外有鹧鸪鸟的叫声。

于太太立马回应。

很快,火把如龙。

快速的向这边移动。

王熙凤没有把贾敏放下,只等着确定是不是自己人。

隐隐约约的。

凤哥儿的喊声传来,王熙凤才卸了那股子劲,放下贾敏,瘫软在地。

于太太只笑着站到了她的侧前方,挺身玉立。

轰隆隆的马蹄声渐近。

四个男人全来了。

是夜。

扬州城无眠。

林府灯火通明。

徐大娘在路上便把箭头取了下来,受过伤的肩膀就算会好,将来也会不太灵活,这个不用说。

主要是贾敏腹中的孩子。

她自来是个能忍的人,又怕拖累了别人。

这肚子从马车狂奔那会起便已经不妥,后面更不用提。

男人们到的时候,她便晕了过去。

徐大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保住了腹中胎儿。

直言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贾敏最好卧床养胎,就这,也不一定保得住。

王熙凤便没有心力再去管外面的事。

只一门心思想药膳方子给贾敏保养身体。

而贾琏跟林如海,再一次杀疯扬州。

这次,黄玉林更疯了。

不管这些人要杀的是谁,他们就是动了于太太。

这四个女人,但凡哪个是个犹豫的,没有下车进山,这四个人都会被钉死在马车里。

于太太后来干掉的弩箭手有十二个,弓箭手九个,刀客三个。

弩箭跟弓箭上都淬了见血封喉的安南蛇毒。

射中贾敏的那根本来也应该有的,可不知道是漏了还是怎么,幸运的没有毒,不然贾敏当场就没了。

而安南是黄玉林的据点之一。

张大人的人跟黄玉林的盐丁两头出动,三天内,扬州城腥风血雨。

盐课司查出来七名书吏沟通倭寇,全部枷号示众当众斩首。

漕帮三个堂主莫名身亡,尸首查不出一丝伤痕。

市舶司提举勾结琉球商人的罪证找到,抄家时搜出了大量军械。

最惊人的是已经捋过一遍的扬州卫,扯出来忠顺王府的一名长吏。

消息传回京城。

又是满朝哗然,万隆帝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