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君为臣先,你承万民的情!(1 / 1)

“老道若是能渡过雷劫,定当唯王上马首是瞻。”清微暗暗道。

第一道雷劫消失。

第二道也开始凝聚了。

兴许是感觉到有外人帮助的缘故,第二道雷劫凝聚得越发的久。

似乎要比想象中的威力要大上一些。

轰隆隆!

电闪雷鸣声响起,仿佛是天道发了怒。

下一刻。

两道雷龙朝着高处的秦天纵袭来。

秦天纵目光微凝。

眼中露出了一丝从未有过狠色。

“哼!雷劫?你可能赶得上大夏气运!”

随即。

秦天纵将传国玉玺取出。

传国玉玺之上,开始散发着金黄色的微光。

其上帝威弥漫。

将秦天纵整个身体包裹于其中,身上衮龙袍被劲风刮得作响。

九条金龙虚影上下腾飞。

此刻的夏王秦天纵恍若威严的天帝凌驾一般。

屹立于天穹之上。

“这是大夏天下,尔等天道能来大夏撒野?”秦天纵的一声质问。

震动大夏四方山河。

大夏百姓侧目而视,一个个面露虔诚和振奋。

煌煌天威。

浩浩天道。

然就算如此,他们的王依旧不怯分毫。

如此人物。

才能带领他们在这万族林立的大争之势,杀出一片净土。

瞬息之间。

万千气运之力纷纷汇聚。

首当其冲炎黄城。

紧接着农牧城、灵田城....

大夏四面八方的城池之中,皆是涌来大量的气运之力。

这不同于气运金池内的气运之力。

这是大夏万民瞬间愿力所凝聚。

乃是助夏王对抗外敌的锐利攻伐愿力!!!

万千气运之力汇聚于传国玉玺之上。

那游荡在周边的金龙。

发出一声怒吼。

似万民对天道不仁的咆哮一般。

携带着滚滚帝威。

向那两道雷龙冲去。

电光火石之间。

雷龙消散。

就连那阴云密布的天穹之上,似乎也被撞出了一道口子。

天穹上那道巨大的人脸。

睥睨着秦天纵。

多了一丝不解。

又带着一丝愠怒。

然不管如何。

第二道雷劫,破了!!!

作为“始作俑者”的秦天纵,也是有些诧异的浮空而立,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和惊讶。

随即又多了一丝懊恼。

他原本想要以传国玉玺调动大夏气运之力对抗这两道雷劫的。

但...但没想到竟然是这般结局。

气运金池内的气运之力他没调动,但大夏万民的气运之力却被他调动了。

这新出现的气运之力。

少了一丝威严和庄重。

却多了一丝铁血和杀伐。

也就愣神的功夫,第二道雷劫破,似乎就连天穹都被撞了一道口子。

看这威力。

似乎...能够逆转乾坤的。

但却被他拿来对付这区区第二道雷劫?

这是不是有些太亏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似乎又发现了万民愿力的运用之法了。

调动万民情绪。

汇聚万千愿力化气运而聚之。

此虽有伤民本,但却是危机之时的一大杀手锏,且威力还不低。

看这一击。

至少应该在散仙以上了。

清微有些愣神的看着天穹上那道伟岸的身影。

君与臣挡灾。

这应该算是一代佳话了吧?

原本他觉得自己乃是大夏明面第一人,为大夏遮挡风雨应该也是够了。

但现在呢?

这种想法随着那道逆天而上的身影消失了。

这个男人,才是大夏真正的天!

才是为大夏真正遮风挡雨之人。

“王上,多谢了!”清微看着那道身影呢喃。

纵观华夏千年。

有贤君,有昏君!

但不管是贤也好,昏也罢。其皆是唯恐臣子不能立其前,万民不能解其忧。

然眼前这人。

非是千古帝王,却来得那般称心。

君解臣忧。

到底是世俗罕见。

或许这就是大夏文臣武将汇聚其旁的原因吧。

至少看不到那种狡兔死,走狗烹,只玩弄帝王心术,却毫无体谅臣子万民之意的贤君。

其身虽俗,然心却暖。

“王上,够了!”清微喊道。

秦天纵转过头,微微一笑,摇头高声道:“还不够!适才那一道是大夏万民为你所挡。清微,你且记住,你欠大夏万民之情,此之一生,你当为大夏万民忧!!!

君为臣先!

孤再帮你挡一道!!!

声音不大。

但如今大夏万民汇聚,皆是神识外放,死死的盯着此处的动静。

如今听到这道威严且让人心暖之声。

万民皆是有些湿了眼。

他们知道,王上是在为他们谋利。

这个要成为大夏第一位散仙的人物,他这突破倾注了大夏万民之心血,今之一世,便也不可负大夏之万民。

九辰山脉周边。

大夏百官汇聚,脸上都出现了莫名之色。

倒也非是那万民之言。

而是“君为臣先”之语。

帝王将相,帝在前!

然纵观古今,又何人能做到?那个不是为了一句“圣明”,而将臣子推于人前,其居于幕后,谋那千秋万代之名。

逢盛世,得之美名,是帝王一人之功。

逢乱世,得之污名,却是臣子上蔽圣意,下隐黎民之意。

若有良心之史官。

倒也能够执笔而书,名留青史。

然又有多少人倒于历史长河之中,不胜枚举。

如今,有帝王敢言为天下先。

这便是他们作为臣子最大的安全感了。

“孔明,看来你这丞相,要更卖力了!”张良笑看着诸葛亮道。

诸葛亮摇头失笑:“我不是一直都很努力吗?从入大夏第一天开始。”

“额...”张良倒也无言以对。

二人相视一笑。

一旁,包拯看着二人,那黝黑的脸上不知想些什么。

良久后方才堪堪出言:“都为大夏万民仕,你二人为何总忽略包某?难道包某不受待见?那我走?”

诸葛亮二人面露诧异。

包黑炭今日竟然主动示好?这难能可贵啊!

此人可是不结党,不营私之人。

当得是清澈见底,今日倒也有了反应。

诸葛亮笑道:“难得今日包大人有此雅兴,我等三人既然为大夏三公,何不领大夏文官助助兴?就拿第四道雷劫试试如何?蜀山公为我大夏立了犬马之劳,今又逢万民视之,如今理当换我等文道之人,示一番大夏笔锋。

何如?”

二人眼前一亮。

“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