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0章 羽檄纷驰诏令急(1 / 1)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55 字 8小时前

朱载坖见朱翊釴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便缓和下来,慢慢的说道:“大明立国已经二百年年,有积弊也是很正常的,甚至说很多积弊都已经很深了,就以人来比喻的话,就是百病丛生,而且互相牵连着,像这个时候,太子你说该怎么治病呢?”

朱翊釴赶紧说道:“父皇,应该是培养元气才是。”

朱载坖说道:“说的好!正该培养元气才是!但是什么是国家元气呢?”

这个问题,确实问住了太子朱翊釴,对于他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深刻了,在朱翊釴之前接受的教育里,士子们就是国家元气,大明养士,就是养国家元气,但是朱翊釴也跟着朱载坖批阅奏疏,处理政务这么久了,也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但是非要让他说出来什么是国家元气,他还有些摸不着头脑。

朱翊釴说道:“请父皇教导。”

朱载坖问道:“大明的元气,就是百姓和士卒们,没有他们,朕这个皇帝,你这个太子,都坐不稳当。”虽然文人们一再吹捧自己才是国家元气,但是朱载坖从来没有这么想,上阵杀敌的是谁?为朝廷交粮交物的是谁?旁的不说,朱载坖、朱翊釴每顿饭吃的漕运白粮,可都是东南八府的百姓种出来的,然后由漕军运送到京通仓来的。

他们才是朱载坖心目中的国家元气,还有守卫九边、威震四海的官军士卒,才是大明的国家元气,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他们仗着自己读过几天书,把持这笔杆子,便把自己封为国家元气,滑天下之大稽,南倭北虏是他们讨平的?开疆拓土是他们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要说国家元气,谁不是国家元气,在遵化铁厂、天津船厂、铸炮厂、盔甲厂为大明士卒们制造军器的工人不是国家元气?运河的漕军不是国家元气?偏就他们是?”

朱载坖慢慢的对朱翊釴解释自己的想法,大明立国二百年,所积累的弊病太多了,即便是朱载坖想要纠正,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纠正的了的,本来最好的办法是休养生息,缓步推动改革,兴利除弊,这是最稳妥的局面。

但是眼下大明所面临的情况根本不允许朱载坖这么办,朱载坖一一为朱翊釴分析大明现在的所面临的困境,在西面,河套未复,如果一把尖刀始终顶在大明的陕西三边,和盘踞青海的海虏遥相呼应,使得甘肃镇腹背受敌,而在西域,大明虽然已经收复了关西七卫,但是西番仍旧不消停,这两年虽然没有大仗,但是小的冲突就没有停过。

而在宣大,现在看似风平浪静,那是因为俺答还活着,一旦俺答撒手人寰,恐怕大明和土默特部就得大战一场,一决雌雄,要是大明和三娘子、把汉那吉联手将黄台吉按死,宣大还可以消停一段时间,要是拉锯起来,恐怕战事绵延,耗费绝对是不小的。

辽东方面,土蛮虽然遭到重创,但是一旦恢复实力,肯定是要卷土重来的,而女真方面也要时刻警惕,还有朝鲜,看似恭顺,内藏奸诈。

九边现在是看似安宁,实则都是酝酿着风暴,而其他地方,也未必是什么安宁的地方,四川、云南等地的土司,还有新收复的缅甸,这些都需要朝廷以重兵弹压,朱载坖即便是现在想要实行改土归流,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镇压衙门,只能先以稳为主,稳住他们,等解决了九边的事情,再腾出手来收拾他们。

河南、山东等地的水利工程,才刚刚开始,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对于大明来说,海上的威胁也不可小觑,朱载坖特地指出两点,其一是西夷,朱载坖可不觉得他们是什么好鸟,远涉万里重洋,将大明的藩属攻灭,他们之所以愿意和大明保持贸易关系,只是因为现在实力不济罢了,一旦要是大明显出疲态,他们就不是贸易了,那哪有直接抢来的痛快呢?

还有就是倭国,虽然现在倭国忙于内战,但是朱载坖一向对倭国严加防范,何况当年倭国袭扰大明,这笔账朱载坖还没跟倭国算呢,再有就是倭国的银子和铜料,也都是大明所必需,对于倭国,就是大明安定九边之后的下一个目标。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要朱翊釴知道,大明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境况,海上陆地,东南西北,皆有隐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休养生息再改革,是显然不可能的,朱载坖只能一面推动改革,尽可能的减少对于百姓的负担,使得百姓的日子好过起来,一边积攒实力,逐个的解决这些隐患。

但是一切的问题都需要银子,不管是用兵还是水利,没有银子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朱载坖需要银子,可是银子从哪里来?朝廷不生产银子,只是银子的搬运工,为什么朱载坖严惩贪官污吏,杀人抄家,但是对于这些走私商人,朱载坖却选择了放他们一马。

朱载坖坦诚,三百万的银子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朱载坖直接说道:“道理谁都会讲,可是事情不是谁都能做的,三百万的银子,可以做多少事情?可以给多少士卒发军饷,可以兴修多少水利,可以给多少征发来的百姓发工钱,制造多少战舰军器?太子,你想过没有?三百万的银子,可以减免很多受灾百姓的赋税,为他们调拨粮食,使他们度过灾荒,有了三百万,朕就可以少从百姓头上刮三百万,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天下之大,有两种人是万万不能亏待的,辛苦谋生的百姓和为国征战的士卒,百姓们辛苦劳作,缴纳赋税,所求不过是糊口谋生罢了,要是让百姓活不下去,那就是出大事的。当然太祖要是但凡能够糊口,怎会提起这三尺剑呢?士卒更是如此,他们可是刀头舔血换来的功名军饷,万不可亏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