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林耀东(1 / 1)

严良和林奇迅速翻出了塔寨村的资料。

只是匆匆看了一遍,两人的眼睛就瞪圆了,对视一眼后,立刻去找祁同伟。

“老大,有发现了!”

祁同伟招呼两人坐下:“别急,先喝杯茶。”

在临海省,大家都爱喝红茶,祁同伟也跟着大家的口味,给大家泡了红茶。

林奇这时候哪有心思喝茶呀,她着急地说:“塔寨在东山市那可是数一数二的。”

祁同伟愣了一下:“数一数二?”

林奇点点头:“没错,就是数一数二。”

“他们的经济实力在东山市那是顶呱呱的,村里不光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和工厂,村民们基本上都不用出去打工。”

“他们在村里就能上学,从幼儿园到中学,只要是塔寨的村民,上学都是免费的。”

“他们的生活水准在东山市也是顶尖的。”

林奇说完,皱着眉看着祁同伟:“老大,我们是不是想错了?”

“这分明就是个经济强村嘛。”

“像塔寨这样的强村,在大汉可不少呢。”

严良却不认同林奇的说法:“那你怎么解释塔寨非要把垃圾场挪到村子旁边呢?”

林奇又是一愣。

严良慢悠悠地说:“你刚才说的都对,塔寨的生活水平确实高。”

“人穷的时候没办法改变环境,只能忍着。”

“但一旦有钱了,有余力了,肯定就想改善环境,怎么也得住得舒服点。”

“可是,你看看塔寨是怎么做的?”

“他们没想过要改善环境,甚至主动把垃圾场挪到自己身边。”

“你别跟我说他们是思想觉悟高。”

“思想觉悟再高,也不可能拿全村人的健康开玩笑。”

“这太反常了!”

“反常必有妖!”

林奇皱紧了眉头。

严良又说:“你想想,村里有自己的企业,村民们在村里就能挣钱,福利待遇又那么好……”

林奇补充道:“对,他们的福利待遇一直很好,除了学校,还有企业分红,鱼塘共养的分红。”

严良拍了拍手:“他们的生活,我都羡慕。”

“村里几乎把他们的生活都照顾得无微不至。”

他的语气突然一转。

“但是林队,我觉得这里面有点不对劲。”

林奇惊讶地问:“哪里不对劲?”

严良严肃地说:“我不光看到塔寨的福利待遇好,我还看到他们全村上下团结一心,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利益在驱使!”

林奇一惊:“利益?”

严良很直接地说:“按照塔寨的实力和规划,他们是不可能让垃圾场挪到村子边上的。”

“可是没有一个人反对,这里面的味道就值得细细琢磨了。”

“以塔寨的富裕程度,就算这个垃圾场不是他们主动挪来的,那也应该把它挪走才对。”

“塔寨有的是钱,这点钱他们轻易就能拿出来!”

“不过塔寨这么做,只能说明把垃圾场放在村子旁边,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而且好处大得惊人!”

“只有这样,村民们才会忍着时不时飘来的臭味继续生活。”

林奇被说服了:“你说得对!”

严良没有得意:“我只是刚好理解了头儿的想法。”

祁同伟及时插话:“你们也别太担心。”

“塔寨有没有问题,去村里逛一圈就知道了。”

两人恍然大悟:“你是说村里的废水?”

祁同伟轻轻点头:“制毒的废水特别臭,排水渠周围肯定连根草都不长。”

“如果你们怕我们怀疑错了人,到时候去调查一下就知道了。”

“验证这点不难!”

严良和林奇都点了点头。

祁同伟问:“塔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变化的?”

林奇翻了翻档案立刻回答:“十七年前。”

祁同伟和严良都愣了一下。

林奇晃了晃手里的档案:“塔寨的村主任是林耀东,他年轻的时候去港岛闯荡,见过不少世面。”

“十八年前,他带着在港岛打工时攒下的钱回到塔寨,开了家建筑公司。”

“十七年前,林耀东成功当上了村委主任,带着塔寨富裕了起来。”

“这十几年来,塔寨的经济一直比东山市的其他村子都好。”

“林耀东把建筑公司无偿捐给了村里,变成了农村集体企业,还陆续开了不少工厂。”

“他很有魄力,用集体的方式养鱼,建起了学校、敬老院等设施。”

“在东山市,林耀东的口碑特别好。”

祁同伟突然问:“这个垃圾场搬过来几年了?”

林奇查了查档案说:“六年了!”

祁同伟马上又问:“塔寨被评为禁毒先进村几年了?”

林奇随口答道:“五年了!咦?!”

严良惊讶地说:“第一年垃圾场搬来,第二年就成了禁毒先进村,这是巧合吗?”

林奇反问:“你觉得这种巧合可信吗?”

严良摇头:“我不信!”

林奇冷笑:“我也不信!”

这世上最不相信巧合的就是警察和犯罪嫌疑人了。

就算是巧合,他们也得反复验证。

祁同伟提醒道:“别忘了,林耀东可是去过港岛的,那可是十八年前的事了!”

严良和林奇又是一愣!

林奇若有所思:“十八年前,警队的记录里,东山市还没有什么大毒枭,更不是毒源。”

“但十八年前确实是个分水岭。”

“打那以后,这儿就完全变样了。”祁同伟轻描淡写地说,“回想咱们之前的分析,林耀东的情况跟咱猜的大差不差。”

他接着安排任务:“严队,你去统计小组那边,我要塔寨的详细资料。”

“林队,你去海关一趟,我要林耀东的海关进出记录。”

严良和林奇二话不说,各自去忙了。

祁同伟拿起电话给李维民打过去:“李局,让赵嘉良动用他的资源查查,林耀东和刘浩宇有没有往来!”

“塔寨?林耀东?”李维民问。

祁同伟解释:“塔寨是东山市连续五年的禁毒模范村,嫌疑可大了。”

李维民正疑惑呢,祁同伟又说:“林耀东早些年在港岛混日子,十八年前回的东山市。”

十八年前?

李维民惊讶地张大了嘴:“行,我马上去查!”

禁毒局局长一下子想起了十八年前牺牲的老战友钟素娟,再联系到赵嘉良的调查,心里既激动又期待。

接下来,特殊案件调查处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很快,各方面的信息都汇集到了一起。

严良说:“我让禁毒局的同事先帮我整理了下塔寨的经济报表。”

“十八年前,塔寨还是东山市最穷的几个村子之一。”

“十七年前,林耀东当上村委会主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建筑公司捐给了村里。”

“当然了,公司还是他说了算,但利润可不全归他。”

“就是从那时候起,塔寨的经济一年比一年好。”

“十五年前,塔寨建起了自己的村办工厂,鱼塘也统一规划,科学养殖。”

“十二年前,敬老院和幼儿园都建起来了。”

“十一年前,塔寨有了自己的小学。”

“十年前,塔寨中学也建好了。”

“得说一下,这期间,塔寨的经济一直是东山市乡村里的头名。”

“六年前,林耀东响应东山市的号召,主动把垃圾场放在了村子西南边。”

“这地儿选得可有讲究了。”

“正好在塔寨和最近的二甲头村中间。”

“五年前,塔寨开始被评为禁毒模范村,到现在还是。”

祁同伟皱着眉:“槽点太多了。”

严良认真地点点头:“老大说得对。”

“我看了这份简介资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塔寨好像一直都在花钱。”

严队难以置信地问:“林耀东的建筑公司有那么多钱?”

“他们年年都在花钱,还花了不少。”

“塔寨以前可是最穷的村子之一!”